李愚
10月31日晚,醫護人員和民警逆行進入上海迪士尼,投入緊張有序的核酸檢測工作,與此同時,迪士尼的煙花在夜空中熱烈綻放。
一邊是有條不紊地抗疫,一邊是依然美好的煙火人間,日常生活的柔性與浪漫一直存在。張文宏醫生在微博上寫道:“感謝今天不滅的煙火,讓我們看到人類在災難前面的從容淡定與對未來的信心。”網友對上海這樣高效、精準、不折騰的抗疫心生羨慕,背后是對不少地方“一刀切”生硬的抗疫政策的不滿。
上海“疫情處理標準化”的底氣,來自于它有中國一流的抗疫團隊,來自于國際一線大都市最好的、最充足的醫療資源和“戰備”資源,來自于迅速而及時的流調,來自于一批有著較高文化素質和配合度的市民……
所以,上海不像有的城市動不動封城、全員核酸,它至今沒有一次全員核酸。
上海的確值得表揚,不過社交媒體上涌動的浪漫化情緒,以及對其他地方防疫政策的不滿,卻不見得都是理性的。因為中國只有一個上海,抗疫終究必須結合當地實際。
很多地方不是不想“抄”上海作業,而是客觀上的困難不允許。如果沒有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實際,在浪漫化的情緒下盲目效仿,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危機。
雖然這些年中國的醫療水平不斷提升,但不同城市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像邊境城市瑞麗,整體的醫療水平就相對落后。
上海的那種精準防疫,外松內緊,貌似從容,恰恰最需要成本:網格化管理,數據的隨時采集跟蹤和統計分析,基層行政組織的高素質和動員能力,醫療資源的充足,各個篩查預警環節的有效和暢通。要有錢,要有人,要有經驗,要有技術……而一些地方那種相對粗放的辦法,貌似興師動眾,其實是無法像上海那樣負擔高成本而已。
上海可以在一夜之間,完全幾萬人的核酸檢測并得出結果,可以迅速調集220輛接駁巴士,代替被關閉的地鐵運力……上海可以一邊抗疫,一邊守護日常,但對一些小城市來說,“殺雞”只能用“牛刀”。上海有資源,可以兩全其美;很多城市資源有限,只能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為了維護全國的抗疫大局,動態清零依然是必須堅持的策略。雖然這會暫時影響生活,可清零之后,當地很快能夠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在病毒依然兇險的情形下,守護大家的平安與健康,是抗疫的最高原則。比起浪漫,人命才是最高的價值。
當然,這不是說上海的作業“抄”不了,就不值得學習了。上海既是抗疫的標桿,也是給各個地方一個最好的提醒:動態清零,莫忘更加“人性化”。迪士尼的煙花動人,就在于它擊中了在無常的抗疫中,我們對日常的、美好的生活的永恒渴望。
反觀這段時間以來,出現了不少為了抗疫簡單粗暴“一刀切”的案例,需要好好檢討。我們期待,各地在結合當地醫療水平的實際做好抗疫的同時,盡可能地兼顧民生,多一點從百姓立場出發的換位思考,多一點溫情與人性化。
但同時也不要忘記,一些內地大省、邊遠小城,他們的地方經濟和醫療系統很容易被疫情擊傷,他們的基層隊伍很容易被繁雜的抗疫工作壓到精疲力盡,但他們依舊在堅持。夸贊上海的同時,不妨多給他們一些寬容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