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全忠

13年前,她被埋在地震后的廢墟里3天3夜奇跡般活了下來,那場災難帶走了她的親人、朋友,還有右腿;13年后,她靠著一條機械小鋼腿自信地走在上海時裝周的T臺上,氣場不輸任何一位超模,并因此登上微博熱搜。這位因為其“小鋼腿”走到哪里都會“萬眾矚目”的女孩叫牛鈺。
牛鈺1997年出生在四川。2008年5月12日,是她11歲的生日,她和往常一樣在學校上課,期待著媽媽晚上準備的慶生宴。可地震意外來臨了。等她反應過來時,自己已經(jīng)被埋在坍塌的房屋下。幸運的是,牛鈺和一位同學在一塊預制板的空隙里活了下來。
當時她和同學在狹小的空隙中相互鼓勵,靠想活下來的信念支撐著。3天后,解放軍的救援隊用生命探測儀找到了她們。牛鈺的右腿被重物長時間壓住,不得不做截肢,在經(jīng)歷了3個多月的30多次手術后,才終于保住了左腿。做手術時,她哭喊著拒絕:“憑什么是我,老天為什么會選擇我呢?明明我才11歲……”
本是學校田徑隊隊員的她再也不能在賽場上奔跑,也不能像以前那樣任意挪動自己的雙腿,連最簡單的走路、上下樓梯她都要反復練習才能做到。這個平時臉上總掛著笑容的小姑娘逐漸變得自卑,不敢露出自己的右腿。
牛鈺第一次裝上假肢的時候,正好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奧運健兒拿了首金,電視機里國歌響起,回蕩在整個康復室,所有的汶川傷員都激動地一邊鼓掌一邊流淚。牛鈺的腦海里回憶起救她的解放軍戰(zhàn)士、日夜守護她的醫(yī)護人員以及陪伴她的每一個人的身影,穿上假肢的痛苦被國歌聲淹沒,被內心燃起的希望驅散,她站起來了,她知道生活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經(jīng)歷過絕望后,最好的辦法就是面對它,然后重新再來,還生活以顏色。她對自己說:“活下來多不容易,我更想要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2018年5月12日,為了紀念汶川地震10周年,汶川舉辦了馬拉松比賽。這天正好是牛鈺的農歷生日。“每年我們都會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集體記起這件事情,那何不用一種正能量的方式去紀念呢?一切都在越來越好,我為什么不給自己送一個特殊的生日禮物呢?”她把這一天當作自己真正意義上重生的日子。
牛鈺并沒有選擇更舒服的輪椅,而是決定佩戴假肢參賽。假肢是硬的,肉是軟的,每走一小段路都會痛,更別說走21公里了。在整個過程中,她想過放棄,但看著一公里又一公里都被自己走了過去,看著賽道內外的人都在給她加油,她心里想著一定要堅持下去!最終她的成績定格在3小時53分。她穿著短褲,露出“小鋼腿”,被大家稱為“汶川最美馬拉松女孩”。
這場馬拉松比賽,對她的改變很大。她變得更自信了。以前,她總是把自己悶在房間里,害怕人們看向她假肢的眼光。現(xiàn)在她決定以全新的方式走向人群。她喜歡寫日記,那天,她寫給自己:“很多人看著你,你緊張得出了汗,有些不敢看路人的眼光,但還是努力地挺直腰背,看著前方。我覺得你很勇敢,想給你一個擁抱……”
她和朋友一道去了成都春熙路、環(huán)球中心……朋友拍下她的模樣:短發(fā)劉海,身著白色T恤、格子褲,在陽光下粲然而笑。這組寫真是她送給自己21歲的生日禮物。除此之外,還有一份禮物,名叫“勇氣”。
原先不敢戴假肢上街的她,會在下雨的時候,戴著自己的“小鋼腿”踩水玩。截肢后雖然不能再跑步,但她沒有放棄運動,堅持打乒乓球、游泳。
有一天,牛鈺走在街上,迎面碰到一對祖孫。老奶奶看到牛鈺后對小孫子說:“離這種人遠點,斷手斷腳怪嚇人的。”牛鈺瞬間非常失落,但很快就坦然了:“我在意的不是她對我說的話,而是她給小孩子普及的觀念。我希望在孩子們心里,我是帥氣的‘鋼鐵俠’,在大家眼里我是勇氣和力量。”

第二天,她做了一個令所有人都感到驚訝的舉動把閃光燈綁在假肢上,在成都的街頭閑逛。當閃光假肢在夜晚的春熙路上發(fā)光時,人們的目光都被吸引了過來。那個姑娘背著黃色的小包,手一甩一甩的,兩條腿顛著往前走。這條視頻火出了圈,牛鈺的標簽又多了一個:閃光假肢女孩。
考大學時,父母擔心她的身體,建議她選擇不需要太多運動的會計專業(yè)。但牛鈺喜歡攝影,想成為一名攝影師。大一下學期,她分期付款買了人生中第一臺相機,為了還款,她在咖啡廳當服務員,還送過外賣。“我在廢墟里埋了3天,被救出來后更能體會到生命的珍貴,應該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她能拍到生活中令人驚喜的細節(jié):春天的鮮花,夏天的艷陽,秋天的殘葉,冬天的白雪;也能拍出人們細膩的情感:戀人間的相依相偎,朋友間的肆無忌憚,親人間的血濃于水。
攝影對她來說是記錄生活的印記,也是照亮別人的方式,她希望自己能成為大家心中的那束光。她參加過5次馬拉松,登上了林芝海拔4500米的雪山,還去過墨脫支教,她不再掩飾假肢,大方露出“小鋼腿”,自信地向大家展示自己努力活下來的“勛章”。
牛鈺的微博名叫“春游哥哥”,第一條微博內容就是自己拍攝的作品,之后她被越來越多人的看見,被大家肯定,約拍源源不斷。現(xiàn)在牛鈺在傳媒公司上班,本職工作是短視頻編導、攝影師,偶爾兼職當平面模特,為一些服裝品牌拍攝寫真。
2021年10月,她接到上海時裝周某品牌的走秀邀請,當時挺驚訝的。聽說這是一個運動品牌,牛鈺想:我本身特別喜歡運動,有生以來第一次走T臺,為啥不可以呢?她想起自己上大學時曾報名應征模特,但主辦方卻因為她是殘疾人而婉拒了她,表示國內還沒有殘疾人走上T臺的先例。于是,牛鈺決定接受品牌方的邀請,做打破傳統(tǒng)觀念的第一人。
自認是T臺小白的牛鈺來到上海后,沒有怎么訓練,就直接上場了。她說,也許是考慮到她的身體情況,工作人員沒有對她提太多要求,只是告訴她從哪個臺口上下、走到哪里停步轉身。上臺前,牛鈺到知乎上查如何走秀,結果看到七個字:最重要的是自信。
走T臺的那天上午,牛鈺大腿上的皮膚被磨破了。在距離走秀只有半個小時的時候,牛鈺忍不住了,跑到衛(wèi)生間貼了三四個創(chuàng)可貼,以降低器具和肉體的直接接觸。她又調整了假肢的位置,可還是戴不好,只能硬撐著上場。每走一步都在劇痛,但她的雙眼炯炯有神地盯著前方,寬松的衛(wèi)衣下是其他模特都沒有的時尚單品:機械腿,像科幻電影中的阿麗塔一般,肉體與機械并存,有著超乎常人的生命力和戰(zhàn)斗力。
實際上,在后臺準備時牛鈺緊張到失語。剛出場的五六秒,觀眾席鴉雀無聲,她非常擔心,直到一名女觀眾喊了一聲“真颯”,她才放下心來。牛鈺說:“走上T臺,是我無數(shù)次掙扎無數(shù)次崩潰后的證據(jù),我不要藏起來。我還要告訴那些被藏起來的殘疾朋友們,要自由灑脫地走在大街上。”
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13周年,也是牛鈺24歲的生日。她說,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向自己的“救命恩人”當面致謝,告訴他們:“你們當初救下的女孩,熱愛生活,熱愛工作,現(xiàn)在活得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