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妙真
法國作家安托萬·德·圣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里面有一段精彩的對話,觸動我的內心——
小王子在馴養狐貍后的第二天又去看它。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時間來。”狐貍說,“比如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么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隨便什么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
“儀式是什么?”小王子問道。
“這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狐貍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這只等愛的狐貍,非常可愛,非常富有煙塵味。
儀式是非常有趣、有用的東西。
大多時候,我們尋常人的生活,的確是匆忙瑣屑而又平淡無奇。
每天早上,一邊咬著臨街買來的早點,一邊匆匆趕路;中午叫份套餐囫圇果腹充饑;每晚下班回家,從冰箱里隨便翻出點食物湊合著一頓晚飯;忙著給孩子泡奶粉換尿布,輔導作業,洗洗涮涮的活兒永遠做不完;即使不干活,也“葛優躺”消磨抗戰劇、肥皂劇;房間里到處是隨意亂丟的衣物、玩具;宅在家里,被單懶得換,頭發懶得梳理……生活無波無瀾,被過成了一潭死水,然后我們還不停地抱怨它的無聊無趣。
儀式感漸漸被沖淡,被拋之腦后。今天跟昨天沒有區別,明天似乎也沒什么懸念。
古人比我們更講究儀式感,“沐浴焚香,撫琴賞菊”,這是一種怎樣美好的儀式感?我們往往被蒙塵的日子所麻痹,相比古人,確實望塵莫及。
儀式感,對于一個人的生活意義重大。用莊重認真的態度去對待生活里看似無趣的事情,不管別人如何,自己一本正經、認認真真地把事情做好,才能真真正正發現生活的樂趣,享受生活的美好。
就像一位智者說的:你千萬別想在麥當勞旁邊的十字路口找到上帝。是啊,一個敷衍了事、平淡無趣的態度,怎么能期待擁有一個趣意盎然的生活呢?
奧黛麗·赫本的經典影片《蒂凡尼的早餐》里,霍莉穿著黑色小禮服,戴著假珠寶,在蒂凡尼精美的櫥窗前,慢慢地將早餐吃完,普普通通的可頌面包與熱咖啡,宛若變成盛宴上精美的食物。這詩意的儀式感,讓霍莉蒼白的生活華彩熠熠,映照著她心中對美好的向往。
我記得小時候,每當清早父親從菜市場回來,母親不管當時忙著什么,有時洗衣,有時掃地,肯定馬上放下手頭事情,接過父親手里沉甸甸的菜籃進廚房。這種貌似平淡的交接儀式開始了他們一天的生活,也成了夫妻間的默契。每次吃飯,母親總是把第一碗湯遞給父親,然后再是我們小孩,最后才是她自己。
母親是家庭婦女,可能她不懂什么儀式感,但她知道孩子好久回一趟家,就得殺只雞燉只鴨等候;逢年過節,生活再不順不濟,也照樣蒸糕做粿:三月三的菜包、五月五的粽子、冬至的湯圓、除夕的甜粿;走親戚赴喜宴,孩子一定換上新衣新鞋;客人上門,茶水招待,外加一碗香噴噴的雞蛋面線,客人告辭,還得找些糕餅等小禮物讓他帶回,極盡地主之誼。
父親出遠門也不會空手而歸,他會花心思給我們小孩帶回花衣裳、花傘、絲巾之類的。結果每次他的離家,就成了我們掐指翹首以盼的念想。
母親、父親對生活儀式的重視,對我們這些孩子潛移默化,甚至影響至深。幾個孩子成家后不知不覺跟著母親這樣做。
記得我剛過門當媳婦,飯菜準備好要等全家人到齊才一起用餐,吃飽飯,我自然而然收拾碗筷,把全家人的碗筷洗了。老公竟然不習慣,我入門前他們是誰先回來誰先吃,自己的碗筷自己洗。
我印象,我們家的廚房和餐廳最熱鬧,大家擠在那吃呀喝呀,談天說地,家長里短的。細細碎碎、嘈嘈雜雜的,但煙火十足。

后來,母親走了,灶膛里的火熄了,家里的熱氣散了,但記憶隨時隨地會洶涌而來。多少生活的細節還是能夠清晰入畫,多少愛的念想沉入骨髓。
親情需要儀式感,愛情更需要儀式感。
那只渴望愛的狐貍詮釋了儀式感的重要性。愛情更需要借助儀式感來表達,來確定,來告白。在儀式中,其實你要的不是禮物,而是一種態度,一種姿態,它會讓你真切意識到自己被愛著,被重視。
記得我和老公談戀愛的時候,那年生日紀念日,他特意買來情侶裝,淺藍的套頭衫搭配牛仔褲,兩人穿著拍照、逛街、看電影,招搖過市,仿佛在向全世界進行愛的宣言。高調的儀式感,我終生難忘。
每年結婚周年紀念日、三八婦女節,老公都會暗暗準備禮物,非常用心:一件首飾、一條絲巾、一塊手表、一套內衣……悄悄放在你的袋子里,藏在你的被窩下,或快遞小哥笑瞇瞇地遞給你,時間掐得非常準。
當我收到禮物時,我的內心是甜蜜的,滿足的,有人寵著愛著,怎么不幸福呢?平時假期,兩人有時坐下來好好吃一餐,有時出外溜溜逛逛,也是浮生偷得半日閑的自在。
每天清晨在輕緩的音樂中打開水龍頭洗漱,開始一天的節奏;每天煲個簡單的湯水,應季菜蔬洗凈炒熟下飯,雖煙熏火燎的,但熱鬧熨帖;周末家里打掃干凈,窗明幾凈,被陽光曬過的衣服、被單散發著好聞的香氛味道;兩人手挽手看場電影過個周末;夜深人靜,兩人左手握右手,擁被而睡,安穩靜好……
儀式感給我們的婚姻生活帶來充實而浪漫的回憶。
就算是再平常的小事,心里裝著對方,帶著儀式感去做,也能夠抵御生活中的乏味和沉悶,對抗生活中的陰霾和風雨。
儀式感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簡單的生存。就像王小波說的:“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儀式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活色生香!在這看似鄭重的背后,是源于我們對生活深深的熱愛,源于對生活的不可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