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摘要: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提升,犬貓等寵物飼養數量明顯增多,同時也導致皮膚真菌病呈現出高發趨勢,影響犬貓寵物健康生長,因此積極做好診療工作尤為重要。基于此,本文著重對犬貓皮膚真菌病的綜合防治方法展開了深入的探析。
關鍵詞:犬貓;皮膚真菌病;癥狀;診療方法
犬貓飼養中,皮膚真菌病是常見病、多發病,患病犬貓四肢及軀干等部位會出現明顯的脫毛、脫屑、皮膚發黑及皮膚瘙癢等癥狀,該病屬于人畜共患病,不僅影響犬貓生長,同時也威脅人體健康,因此要高度重視診治工作。
1 病原
犬貓皮膚真菌病病原主要包括毛霉菌、大小孢子菌等,其具備極強的抵抗力、耐高溫、耐干燥,對濕熱環境較為敏感,對常規消毒物有著較強的耐受能力,例如:1%氫氧化鈉溶液數小時才可將其殺滅,真菌對磺胺類藥物及抗菌素等均具備較強的抵抗力。
2 流行病學
犬貓皮膚真菌病的傳染源為患病的犬貓,健康貓或者易感貓直接接觸患病犬貓或者間接接觸被污染的飼料、槽具、墊物、梳子等,亦可導致感染發病。如犬貓寵物數量較多且密集,真菌亦可通過空氣方式傳播。此外,虱、蚤、蠅、螨等多種體外寄生蟲,亦是重要的傳播載體。犬貓皮膚真菌病可發生于一年四季,特別是在溫暖潮濕季節,該病有著更高的發病率,同時該病亦是人畜共患病,尤其是婦女和兒童,由于抵抗力較弱,因此感染率更高。患皮膚真菌病的犬貓治愈后,對同種真菌產生抵抗力,但抵抗力在數月或數年后會逐漸消失。
3 病因
犬貓寵物飼養中,皮膚真菌病主要是由于以下幾項因素所誘發的。首先是營養不良,如營養補充不足,或者長時間喂食犬貓營養單一的食物,抵抗力下降后極易誘發真菌感染。其次是環境因素,犬貓圈舍環境通風不佳、光照不足,長時間處于陰暗潮濕的環境下,極易導致真菌病的發生。再次是護理因素,如沒有定期對犬貓洗澡、梳毛,極易滋生真菌誘發皮膚病。最后是藥物因素,如長期盲目使用激素類藥物,會破壞犬貓免疫系統,抵抗力下降,增加皮膚真菌病發病率。
4 臨床癥狀
患有皮膚真菌病的犬貓,可以發現其頸部、四肢、軀干及趾爪等多個部位出現劇烈的瘙癢現象,被毛逐漸脫落,隨著被毛脫落面積的不斷增加,脫毛部位呈圓形或者橢圓形狀,出現彌散性斑禿。個別患病犬貓無脫毛、無皮屑,但局部出現丘疹及膿胞等現象。受到須毛癬菌、石膏樣小孢子菌等致病菌的影響,病犬病貓皮膚大面積損傷,病程持續2~4周左右,如在這期間沒有及時進行治療則轉變為慢性,病犬病貓常年患病。患處皮膚表面呈鱗屑狀,皮膚粗糙結痂,繼發感染情況下易于化膿,形成“膿癬”。結痂皮膚好似蜂巢一般,有大大小小的滲出孔[1]。
5 實驗室診斷
5.1 直接鏡檢
將患病犬貓病變部位的被毛、痂皮等作為病料,然后將其放置于載玻片上,滴入1滴10%氫氧化鉀溶液,然后將蓋玻片蓋上,直至病料軟化呈透明狀后,利用顯微鏡觀察可以發現有分枝菌絲、孢子。
5.2 伍德氏燈檢查
患病犬貓放置于暗室內并利用伍德氏燈照射病犬貓的患處,可以發現呈藍綠色、黃綠色熒光樣,則代表患有皮膚真菌病。或者可以通過分類培養、動物試驗的方式實施臨床診斷。診斷時需要做好對犬貓皮膚真菌病和疥癬病、過敏性皮炎等多種皮膚病的鑒別診斷工作,避免出現誤診影響后期的治療,延誤病情。
6 綜合治療方法
6.1 外用藥物
外用藥物治療指的是局部用藥治療,促使藥物直達病灶。在選擇外用藥物時,優選刺激小、抑菌性強、角質侵透力強的藥物。使用外用藥物前,需要修剪患病犬貓患處皮毛,然后做好清潔工作,接著涂抹克霉唑軟膏或者鹽酸特比萘芬軟膏等外用藥,2次/d,連續用藥10d可取得良好效果。
6.2 內用藥物
內用藥物治療指的是全身性治療,具體可使用下述藥物:皮下注射克霉唑注射液,按照0.2mL/kg·bw的劑量使用,每間隔5d用藥1次,連續用藥5次;內服灰黃霉素治療,患病犬按照80mg/kg·bw的劑量服用,患病貓按照50mg/kg·bw的劑量服用,將藥物搗碎后拌入飼料內服用即可,直至痊愈,需要注意的是,灰黃霉素易于造成胎兒畸形,因此處于妊娠期的患病犬貓禁止使用,治療時應補充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的食物,促進藥物吸收;口服酮康唑,該藥屬于廣譜抗真菌藥,使用時按照3mg/kg·bw的劑量服用,早中晚各1次,連續服用4周,用藥期間禁止喂食患病犬貓牛奶及堿性食物,避免過敏,同時該藥物禁止長期服用,避免中毒[2]。
6.3 中西結合治療
中藥使用苦參25g,防風、白癬皮、百部、木通、茯苓各35g,荊芥、蛇床子各45g,將上述中草藥加入適量水煎,去渣,溫后藥浴。同時配合皮下注射西藥1%伊維菌素,能夠有效治療犬貓皮膚真菌感染和混合性感染病例,效果佳,不易出現耐藥性。
7 預防措施
為降低犬貓皮膚真菌病發病率,飼養人員要高度重視預防工作。首先要強化日常飼養管理,保證飲食均衡,營養豐富,定期補充維生素、蛋白質、微量元素、礦物質等,或者可以使用適量的中草藥,如:板藍根、黃芪等,提高犬貓抵抗力,降低發病率。其次要重視對犬貓皮膚、被毛的衛生清潔工作,定期修剪被毛,經常清洗晾曬犬貓生活用品,定期梳理被毛,定期沐浴,要控制好沐浴頻率,一般情況下,夏季每周沐浴1次即可,冬季每月沐浴1次為宜,對犬貓舍進行定期消毒,應定期輪換使用消毒藥物,避免產生耐藥性影響消毒效果,常用消毒藥物主要有:1%過氧乙酸、2%氫氧化鈉、0.5%醋酸氯己定等,均可起到不錯的消毒效果。再次,針對新購入、引進的犬貓,應做好健康檢疫工作,查看健康檔案、疫苗接種狀況,并隔離飼養1個月,隔離期滿且無異常的情況下方可合群飼養。接著,每天應讓犬貓動物沐浴陽光,紫外線能夠有效將霉菌殺滅,降低患病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應避免長時間暴曬,避免造成曬傷或者中暑。最后,要密切留意犬貓健康狀況,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進行隔離診斷治療,針對出現嚴重瘙癢癥狀的患病犬貓,應佩戴伊麗莎白圈,或者亦可穿上衣服,避免其抓撓、舔舐加重病情。禁止健康犬貓接觸患病犬貓及用品,并對犬貓居住環境進行消毒,飼養人員自身應做好防護工作,避免被傳染。治療時,應合理選用藥物,禁止濫用抗生素,避免出現耐藥性現象[3]。
7 結語
綜上所述,犬貓寵物飼養中,皮膚真菌病發病率較高,嚴重影響犬貓及人員健康。通過分析犬貓真菌病的病原、流行特點、病因、臨床癥狀及實驗室診斷方法,并探討了該病的治療方法及預防對策,希望能夠為犬貓真菌皮膚病的臨床診療工作起到一定的參考借鑒作用,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確保犬貓寵物健康生長。
參考文獻:
[1] 李冰.對犬真菌性疾病的探討[J].中國工作犬業,2017(8):27.
[2] 王祥生,于燕,王德昭,等.犬常見皮膚病診斷及防治研究[J].動物醫學進展,2001(2):92-94.
[3] 田璐,胡昱萱.以犬貓為例,淺談寵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防治[J].今日畜牧獸醫,2019,35(4):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