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勇,李春芳,陳彥麗,董長興
摘要:運輸應激綜合征是國內肉牛產業中危害性較高的病癥之一,導致肉牛病死率顯著增高,影響肉牛產業經濟效益。本文分析了導致肉牛運輸途中應激綜合征的主要影響因素,重點探討預防、診治運輸應激綜合征的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肉牛運輸;應激綜合征;牲畜疾病預防;治療方法
在販運肉牛時通常運輸路線較長,路途中因為道路顛簸、車輛中牛群擁擠和路途中外部溫濕度環境刺激、疾病和飼喂因素等影響,肉牛較易出現應激反應。應激反應發生后,肉牛免疫機能降低,較易受到病原菌感染,出現生理或病理性變化,輕則生病消瘦,重則病死,造成經濟損失。有效預防、診治此類應激綜合征具有必要性。
1 主要影響因素
1.1 工具選擇
當前肉牛運輸以公路運輸(即汽車運輸)和鐵路運輸(即火車運輸)為主。公路運輸的優點是途中無需多次裝卸肉牛,直接抵達目的地,并且在運輸過程中可靈活選擇檢查時間。鐵路運輸的優點是運載路況相對平穩,途中噪聲刺激較少,但是通常途中需要進行多次裝卸,可選擇的檢查時間相對固定。對比兩種運輸方法,總體而言公路運輸對肉牛的應激刺激相對較小,然而在公路運輸中應注意在經過彎道時平穩減速,合理控制車速,減少急剎車情況,以防肉牛摔傷。
1.2 肉牛密度
肉牛在運輸途中生存空間相對狹小,擠壓會加重對肉牛的應激刺激,影響肉牛情緒穩定性。活動空間過大會導致肉牛發生搶占空間等爭斗情況,此種情況不僅容易造成肉牛損傷,而且會導致糖原的非必要消耗,影響肉牛健康。不僅如此,當肉牛之間的間隙較大時,一旦發生意外情況必須緊急停車,較易發生摔倒情況,造成肉牛機體挫傷。但是肉牛裝載密度過大、活動空間過小時,會造成肉牛在運輸時無法俯臥休息,不得不長期站立,體力消耗更大。因此,在裝載肉牛時應科學控制裝載密度。
1.3 路程、時間
在運輸過程中,路途距離與運輸時間通常正相關,長期運輸極易引起肉牛疲憊或飼料、飲水不足,也會導致肉牛在車廂中大量排泄代謝物,以及脫水等。受上述因素影響,長時間或長路途運輸較易導致肉牛體重下降,增加患病風險,最終影響經濟效益。在非必要情況下,應合理控制運輸路程與運輸時間。
2 預防方法
2.1 前期準備
在運輸之前,應科學規劃路線,確定運輸距離。根據肉牛數量、運輸時間準備充足的飲用水和飼料。應制定應急預案,做好飼料防潮,防止因為途中降雨等導致飼料霉變。在出發前,應再次確認飼料與草料充足。運輸車輛應配備必要的醫療器械藥品,做好檢疫。全面檢查肉牛健康狀態,禁止運輸已出現疫病或健康狀態不佳的肉牛。確定運輸日期后,提前2d補充VA,注射給藥,注射劑量為25萬~100萬IU/頭。短途運輸的肉牛在裝運前進行氯丙嗪(濃度2.5%)肌內注射給藥,劑量根據肉牛情況而定。
2.2 運載要求
應使用裝牛臺進行裝車,裝車中動作應沉穩,避免粗暴裝車。妊娠期肉牛應盡量減少機械性刺激,降低流產風險。裝載后車廂中肉牛應有適當的活動面積,避免過度擠壓。妊娠中后期肉牛占地面積應為2.0m2/頭,常規肉牛根據體重控制占地面積。體重500kg的肉牛,1.3~1.5m2/頭;體重約400kg的肉牛,1.2m2/頭;體重300~350kg,占地面積1.0~1.1m2/頭[1]。肉牛裝車完畢,拴系或不拴系皆可,體重<300kg的小型肉牛通常不拴系。當進行拴系處理時,應將肉牛頭、尾顛倒拴系,無角肉牛應佩戴籠頭。妊娠期肉牛應單獨組群,避免與其他肉牛混放。分群時應以肉牛體重、體質狀態為依據。
在運輸時,應合理選擇運輸季節,盡量避免在夏季、冬季等酷暑嚴寒季節運輸。當不得不進行冬季運輸時,應做好肉牛防寒工作。夏季高溫易加重應激刺激,不宜運輸。運輸肉牛的車廂底部應墊設4~7cm厚度稻草,在運輸過程中行駛速度應<70km/h,路途中應勻速行駛,遇到停車、轉彎等變速情況避免緊急變速,先減速后緩緩停車。運輸車輛配備押送員,常備應急手電、刀具,預防緊急情況。在運輸途中應定期檢查肉牛情況,檢查間隔為2~3h。避免肉牛趴臥,防止其被其他肉牛踩傷。長途運輸途中定時飼水和喂食草料。
3 診治方法
3.1 診斷方法
在臨床診斷時以癥狀觀察和體溫檢測、聽診為主。觀察肉牛精神狀態和進食狀態,病牛通常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氣喘,鼻液黏性增加或有膿性表現。重癥肉牛便中帶血,其中有腸黏膜混雜。體重下降,眼球下陷而且目光無神,常見呻吟聲,呼吸困難,或見腹部呼吸,嚴重時導致窒息死亡。觀察日常活動,出現跛行情況,關節處發生膿腫,部分牛犢臥地不起。體溫檢測時可見體溫異常,溫度區間41.0~41.5℃。聽診可見肺部濕音、哨音,脈搏變快、變細,心跳加速。上述病癥在部分肉牛中可逐漸進展為慢性疾病。
3.2 治療方法
治療方面以用藥為主。應激綜合征發生后,亟需解決的問題是病牛機體脫水等導致水電解質紊亂,引起酸中毒。在用藥時,應及時穩定水電解質,維持機體酸堿平衡。常規病牛采用NaHCO3(濃度5%)0.3~0.5L,葡萄糖(濃度5%)1.0~1.5L,復方鹽水1.0L(或取等量NaCl替代),制成混合溶液后靜脈注射給藥。對于前胃遲緩、瘤胃積食的病牛,在上述混合液中加入促反芻液0.5~1.0L。對于運輸應激反應造成能量負平衡性酮癥,可使用地塞米松20mg、葡萄糖(濃度25%)0.5~1.0L制成混合液靜脈注射用藥。在對此類病牛用藥時應注意,妊娠期母牛應以氫化可的松替代地塞米松用藥。急性心理衰竭的病牛,出現靜脈怒張或者黏膜發紺等病癥,應實際分析病情,必要時放血1.0~2.0L,再進行靜脈補液用藥,輸注藥物構成為腎上腺素(濃度1%)3~5mL混合葡萄糖(濃度25%)1L,或使用同等劑量葡萄糖混合安鈉咖30~40mL,靜脈注射給藥。出現前胃遲緩性低血鈣癥狀的病牛,應適量補充鈣劑,可通過口服速補鈣或者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0.5L的方法進行補鈣[2]。
4 結論
綜上所述,誘發肉牛運輸應激綜合征的核心因素是運輸工具、運輸密度、路程長度和運輸時間等。在運輸前,應科學分裝肉牛,進行必要的預防用藥,積極觀察肉牛運輸途中肉牛狀態,及時檢查異常病牛并進行對癥處理。應掌握科學的運輸方法,予以科學治療,盡力消除與應激綜合征密切相關的消極因素,降低肉牛病死率,促進健康運輸。
參考文獻:
[1] 葉爾蘭·阿賽提.肉牛運輸應激綜合征的發生原因、臨床癥狀及防治[J].現代畜牧科技,2021(7):101-102.
[2] 劉元福.肉牛運輸應激綜合征的危害、癥狀、治療和預防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21(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