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巧玲
(百色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2019 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注“三農”,問題,在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也對“三農”領域很多問題熱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2020年全國兩會繼續關注“三農”。新冠疫情下,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萎縮,在目前新冠發展趨好勢頭下,國家更關注和鼓勵農業的發展。通過新金融助力農村合作社發展,促進農業發展,同時帶動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鞏固鄉村振興成果,穩定國家經濟,安邦固國以及興邦安民。
農村合作社的發展有利于“三農”問題的解決,是農業產業鏈縱深發展的助推器,同時是鄉村振興的根本。農村合作社與鄉村振興統籌發展為村民安居樂業提供經濟保障,通過農村合租社與鄉村振興統籌發展,為新時代脫貧攻堅掃除了根本障礙,為鄉村可持續振興奠定堅實基礎。新金融驅動農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繁榮了鄉村經濟,提高了村民生活水平,進一步為國家經濟的發展添磚加瓦,為國家“三農”事業錦上添花。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新金融既是普惠金融又是綠色金融。新金融是通過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支撐,依賴大數據和云計算,堅持安全、高效的基本原則,從而實現新金融普惠的根本宗旨的金融新生態。農村合作社是指農民通過整合資源,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經濟組織。本研究借用經濟學中資源的稀缺性假設,假設新金融驅動農村合作社發展與鄉村振興統籌過程中,農村合作社與鄉村振興統籌發展的資源是稀缺的。
河南濟源市下冶鎮東河村2017年在村委主任李全西的帶領下,成立了“東河村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并與滿堂紅鄉居公司簽訂合同。東河村開始踏上鄉村發展新道路。歷經鄉村建設道路的長途跋涉,3年后的今天,東河村的閑置房屋變成了咖啡屋、民宿等,合作社通過利用閑置資源使得東河村呈現出既有了金山銀山,也保留了綠水青山的鄉村振興之景。
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金陵鎮南岸村的合作社通過旅游業帶動文旅業發展,同時,與廣西海闊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創建特色種植產業扶貧示范園。南岸村的合作社實現了該村的經濟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農村合作社能夠通過充分利用資源、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主產業驅動其他產業發展的方式助力鄉村振興。
3.1 金融供給與金融需求脫節。穩定的現金流是農村合作社長足發展的保障。以農村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各大銀行機構皆出臺了詳細的企業貸款政策,農村合作社作為經濟組織,也是銀行的放貸對象。政策已經為合作社的資金需求提供了保障,然而合作社是否能因銀行的金融扶持而免遭資金流通煩惱?
合作社在在資金短缺的時期,能夠順利獲得銀行貸款,問題便可迎刃而解。通過調查,有部分合作社出于沒有向銀行申請貸款的意向、未了解到可以進行金融貸款、不了解貸款政策而不敢貸款、害怕負擔貸款利息等原因并未進行金融貸款。由于資金流通不順暢,合作社艱難度日。
在政府的支持下,部分銀行向合作社放貸,給予了一定時間內免息的政策優惠。然而,尚有部分合作社因為不想貸款而難以發展的。目前的金融供給和金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脫節。
3.2 金融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農村合作社存在金融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的問題。由于金融機構對農業的金融支持,有部分合作社成立之后馬上申請貸款,而貸款下來之后,卻不知道拿著這筆錢做什么。更有甚者,其實是打著農村合作社的名號套用銀行貸款,拿著貸款去做銀行放貸條件之外或者農村合作社經營范圍之外的事情。有一些人成立合作社之后,拿著政府補貼以及套用銀行貸款做著不利于農村合作社發展的事情來滿足自己的私利。金融資源如果落在這些人手中,其使用將偏離了農村合作社的發展軌道。
3.3 資金利用缺乏調節的媒介。在合作社之間相互借用資金的情況尚少。農村合作社以發展農業為主,農業的季節性明顯,所以農村合作社的資金流轉也呈現出季節性特征。在某一時間段,同一區域內的某些農村合作社可能因為規模的擴大或者是營銷模式的更改而暫時需要大量資金,另外一些農村合作社則資金閑置,這兩類農村合作社暫時的資金短缺和資金過剩,會使資金短缺的農村合作社因缺錢而阻礙規模的發展,資金過剩的農村合作社也會造成資源浪費,不能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如此一來,對社會總體效益而言,并非好事。
3.4 新金融未能促進產業發展。目前,很多農村合作社大多是通過農業帶動文旅業的發展。農業合作社的產業鏈短。新金融的政策也仍然停留在通過經濟組織的財務業績和資金流轉等情況放貸,而對于有些農村合作社的發展模式而言,有部分農村合作社想以農業為主,同時通過對農產品進行加工,同時打造物流、文旅等服務業的發展而促進產業鏈的延申,這樣的農村合作社對資金的需求量較大,同時時間也較長。新金融在進行放貸的時候并未針對農村合作社做出細化的放貸條件,而僅僅把它作為一般的經濟組織對待的話,新金融將難以通過對農村合作社作的金融支持而促進產業發展。
4.1 實現新金融供給與新金融需求的有效銜接。新金融更好地驅動農村合作社發展與鄉村振興統籌,首先要實現新金融供給與新金融需求的有效銜接。金融機構的免息政策、利息減免、貸款條件的放寬、貸款范圍等信息應該多渠道地傳達到所處區域內的各農村合作社,同時,由政府或者銀行派專業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合作社宣傳相關的新金融政策,也可以向村委傳達新政策,讓村委傳達至合作社。以此保證新金融供給的透明性和公開性。
農村合作社方面,不管是否缺少資金,也應居安思危并未雨綢繆地了解新金融的供給情況。一旦需要資金,立即選擇最有利于本經濟組織的融資方式。新金融供給與需求的無縫對接需要通過政府、銀行、村委會、農村合作社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4.2 對金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農村合作社偶爾有部分閑置的金融資源。從資產周轉的角度來看,閑置的金融資源意味著農村合作社沒有達到最優的盈利模式。此時,可以根據自身的資金利用情況積極尋找金融資源的增值方式。對于政府或者金融機構而言,為了杜絕金融資源的浪費,嚴格審核農村合作社的貸款條件,對于有可能套用金融資源的農村信用社進行嚴格審查。杜絕對國家金融資源的浪費,以實現對國家金融資源的最優配置。
4.3 成立資金調節機構。對社會而言,金融資源的最優配置需要有一個調節的媒介。如果讓暫時資金短缺的農村合作社與資金過剩的農村合作社自行對接,由于信息不對稱以及誠信問題,將難以達成合作。此時,如果有一個資金調節機構,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資金調節機構應該是一個權威,公正的中介機構。這樣的機構應該由政府成立,或者由銀行等金融機構單獨設立一個部門,只吸收農村合作社的存款,同時登記好存款時間以及提款時間,然后將這部分資金僅僅向符合條件的農村合作社放貸。這中間,資金調節機構可向雙方或其中一方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但根據新金融的盈利模式,同時使得提供資金的農村合作社在短期之內能夠獲得一定的利息,而資金短缺的農村合作社則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
4.4 創新新金融促進產業發展的模式。農村合作社的發展并不局限于農業的發展,可以通過農業產業鏈的延申帶動第二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新金融通過農村合作社促進產業的發展,需要創新促進產業發展的模式。由于農村商業銀行是支農的排頭金融機構,所以農村商業銀行可以更多地關注農村合作社作的金融需求。在放貸的時候,除了考慮農村合作社的經營業績和資金周轉情況外,適當根據農村合作社的產業發展模式、發展戰略、發展前景等情況,量體裁衣地對農村合作社作進行放貸。放貸之后,如遇農村合作社因暫時的資金回流困難,但產業發展順利的情形,通過風險評估之后,可適當地更改貸款條件,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農村合作社的健康發展。
農村合作社發展和鄉村振興統籌是一項艱巨的長期工程,本文所發現的問題以及提出的建議僅是現階段呈現出來的,要對農村合作社發展和鄉村振興統籌提出更詳細具體并切實可行的措施則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