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麗
(平山縣農業農村局,河北 平山 050400)
振興鄉村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密切相關。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要任務。鄉村振興戰略要想高效落實就需要構建現代化的農業產業體系,借助農業實現鄉村振興目標。基層農技推廣工作與鄉村振興有密切的關系,農技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越來越完善,加上精準扶貧政策的頒布更是為基層農技的推廣帶來了有利的條件。因此新時代下基層農技推廣模式需要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借助先進的農業技術實現精準脫貧。
目前我國農技推廣人員面臨的工作壓力較大,加上激勵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實,促使越來越多的農技推廣人員流失。尤其是農技推廣工作“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在人員不足的情況下難以有序開展。特別是一些貧困山區,農技推廣服務站數量非常有限,一個農技推廣服務站向幾十個村莊提供服務的情況較為多見,這樣就導致農技推廣服務站工作人員經常處在超負荷工作狀態,明顯增大了農技推廣人員的工作壓力。加上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下,激勵政策得不到落實,更是降低了農技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傳統農技推廣模式很難適應互聯網時代發展的要求。在農技推廣模式適應性不高的情況下,使得精準扶貧工作得不到落實。一些貧困偏遠的山區受網絡基礎條件的限制,農技推廣人員還是采取最傳統的方式向農戶普及新的農業種植技術和養殖技術,集中培訓方式和一對多的講授方式居多。傳統農技推廣模式下不少農戶缺少學習興趣,據很多農戶反映他們要走很遠的路程才能去學習農業種植技術,山路崎嶇、交通不便降低了農戶技術學習積極性。還有些地區在農技推廣工作中沒有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一味按照行政工作計劃推廣農技,這導致一些農戶因忙于繁重的農活不愿意前去學習。加上一些農戶文化水平較低,他們學習技術性知識時難度較大,這樣直接加大了理論知識轉為田間勞作的難度,長期以往會降低農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基層農技推廣的重要途徑就是構建農技推廣服務站。農技推廣服務站的構建需要在政府部門主導下開展起來,全力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目前我國很多地方構建了農技推廣服務站,但是都未深入到鄉村層面。針對該問題在政府部門的帶領下可采取以下措施來解決。
一是借助現代信息化技術,積極向各個鄉村推廣“虛擬化”的農技推廣服務站。虛擬化的農技推廣服務站主要借助互聯網實現技術人員與農戶的對接。目前我國河南省滑縣已經建成了虛擬化的農技推廣服務站,將區域站建設作為橋梁,積極招聘村級農技推廣人員補充服務站人員力量。鄉村農技推廣服務站的建立可以將項目資源最大程度整合在一起,構建新以縣級為中心,村級為基礎的農技推廣服務站。除此之外,該地區還設置了多個氣象觀測點,并購買了多臺監控設備,村級聯絡員已經超過了五百多名。農技推廣聯絡員借助網絡設備就需要監控當地整個農業生產情況,了解農田作物生長狀況、溫濕度等。收集多方面信息并加以分析明確接下來的工作重點。農技推廣環節上信息化的改革,必定會提高該行業的入職門檻,但是將信息技術納入農技推廣工作中可有效解決傳統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落實不到位的問題,打開了基層農技推廣的新局面。
二是成立流動服務隊,此種農技推廣模式主要借助人員流動的方式向各個地方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比如,河北省從科技局、農牧局等農業部門挑選了各方面能力較強的骨干人員組建成了流動服務隊,團隊人員深入到縣、村莊采取多種方式與當地農戶進行技術交流,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流動服務隊可以不受時間、人員和場地的限制,能促使基層干部樹立良好作風,改變傳統基層干部不作為等問題,對提高農技推廣效率意義重大。
互聯網對各個領域均產生了一定影響。互聯網背景下我國傳統農技推廣模式需要加以創新,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農技推廣模式更加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要求。新時代下農技推廣人員需要借助互聯網平臺落實農技推廣工作。借助互聯網平臺落實農技推廣工作具有以下優勢。
一是可增強政府部門服務性特點;
二是可全面考慮農戶需求,結合農戶需求推廣農技;
三是互聯網農技推廣模式應用性更強,農技推廣效果更加顯著。
農技推廣人員可走入田間地頭,使用手機在田間直播,田間直播在近幾年逐漸流行開來,得到了更多人們的關注。農技推廣人員可以將田間直播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技術能人直播,所謂技術能力就是在當地影響力較大的農戶,這些農戶可以借助微信、QQ群等新社交軟件分享自己的種植經驗或養殖心得。技術能人直播可迅速構建起農技推廣交流平臺,借助該平臺可提高田間直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技術能力直播也是的一些農戶成為“網紅”,這也是農戶增收的渠道之一;
二是企業人員引領直播。此種類型的田間直播主要是在政府部門的引領下,主動與企業合作,構建起政企合作的模式。政企合作模式可以承擔起貧困戶的各項風險,可通過多種途徑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比如政企合作模式中可以借助訂單農業的方式幫助農戶銷售自己的產品,并對農戶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在線指導和幫助,嚴格把控質量關和風險關;
三是政府部門引領直播。政府部門可借助信息共享的優勢促使農技推廣體系向更為廣闊的方向遷移開來。比如,我國研發的“中國農技推廣APP”該平臺就充分借助了信息化的優勢,將各方力量匯集在一起,幫助農民解決各種難題。此外,該軟件還為農技推廣人員提供了圖片和視頻剪輯功能,能明顯提高田間直播影響力。
針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不足的問題,各地需要與學校對接,為基層農技推廣工作補充足夠的人才。在政府的帶領下各地可以組織招聘,以公務員考試的方式擴充農技推廣團隊。在我國精準扶貧政策下,高校肩負著新的使命,并構建起了新的教育機制和人才培養方案。舉例來說,河南省部分高校啟動了“校地結對幫扶”活動,借助高校的力量為農技推廣工作提供優秀的人才,重點加強對精準扶貧工作中的科技支持、智力支持、人才支持、培訓支持以及市場支持。校地結對幫扶活動可滿足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在金融、規劃以及產業科技服務等方面的要求,能借助高校的力量將農技向更加廣闊的領域推廣。舉例來說,牲畜家禽養殖上高校可為農技推廣工作提供生物和化學領域上的專家,以專家組的優勢解決牲畜家禽糞便處理和再利用等問題。再比如,在魚蝦養殖中高校可為農技推廣工作提供環境領域的專家,借助專家組的優勢解決水域生態環境污染等問題。高校與地方建立起直接對接關系可以構建鄉村振興互動的長期幫扶體系,這對農技推廣工作來說意義重大,可促使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越發完善,促使科研技術以最快的速度轉化為成果。
綜上所述,基層農技推廣與鄉村振興有密切的關系,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可為精準扶貧創造條件。在政府部門的帶領下開展農技推廣工作,可將工作落實到每個村莊,帶領貧困農戶脫貧致富。新時代下基層農技推廣需要創新原有的推廣模式,借助現代化新技術提高農技推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