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軍
(云南省怒江州瀘水市片馬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怒江 673200)
滇重樓主產地為云、貴、川三省,該植物以根狀莖入藥,是一種藥用價值較高的珍貴藥材,又名七葉一枝花、“獨腳蓮”等,具有散淤消腫、祛痰平喘的功效,也可用于咽喉腫痛、毒蛇咬傷等疾病,且內服外敷均可、療效顯著,在民間應用十分廣泛。但由于過度采挖,滇重樓資源已面臨枯竭,為了能夠解決供需矛盾問題,需要以百姓利益最大化、促成項目落地為原則,對栽培技術進行研究。
滇重樓是云南特有的野生種,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冬芽飽滿,側芽弱小,外形似蟲,該植物地下根莖逐年層疊,因此也稱之為“蟲螻”,線狀根發達,地下莖節粗壯、葉痕明顯,花瓣呈細絲帶狀,根莖藥用成分富集,因此被多廣泛應用在臨床及醫藥中。葉片輪生,抽生2~3復葉,基部有1~3片膜質葉鞘抱莖,上部常擴大為寬2-5mm的狹匙形,5年后冬芽抽生花莖,5~8年成苗,黃熟時由綠變黃,養生長僅有1個月的時間,粒徑0.4~0.6 cm,果熟期在10~12月呈白色,曬干后的種子會降低發芽率。
滇重樓中有50余種化合物,主要有脂肪酸酯、甾醇及其甙、黃酮甙、C27甾體皂甙、C21孕甾烷甙、β-蛻皮激素及多糖,其中甾體皂甙44種,占總化合物的80%以上,有止血、祛痰和抑菌、鎮靜鎮痛、抗早孕殺滅精子、抗細胞毒等作用。重樓中含有味甾烷醇類以及變形螺甾類,均有很強的生理和藥理活性,現代藥理研究臨床用于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神經性皮炎,是著名的中成藥云南白藥、宮血寧膠囊等的主要組成藥物。
滇重樓也可以應用于清熱解毒,以往的民間應用匯采用滇重樓3g,威靈仙5g、三七粉3g、川續斷5g、香白芷5g、仙鶴草10g,干燥后磨成粉末,加50℃以上的食用酒泡潤,配上15~20ml的松節油或紫草油,使用時攤在準備好的膏布上,對風濕性關節炎、扭傷、挫傷等有著重要作用,對消除病痛療效顯著。
滇重樓中含有甾體皂甙元為螺甾烷醇類、異螺甾烷醇類,在以往的民間應用中會將其磨成粉5g,加入三七粉5g,紅花5g,川芎5g,滇木香粉10g,香白芷粉10g充分混合,分4~6d服用,每次一湯匙,溫開水口服,對腹痛、腹瀉及消化道疾病,止痛效果明顯,一周后不再復發,實際應用過程中的療效顯著。
片馬鎮片四河村繼續深入打造“怒江長柱重樓第一村”重樓作為云南白藥的主要成分,當前供不應求,但因重樓對氣候、土壤、種植技術要求非常高,很多地方無法種植。經濟林地面積4039畝,邊境線23公里,農戶養殖有雞、豬、羊、牛等。該河村天然的區位優勢,野生重樓長勢較好,全村總人口118戶466人,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截止2019年7月,片四河村重樓種植面積達到471.5畝,以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脫貧摘帽,決勝全面小康。
滇重樓喜溫、喜濕、喜蔭蔽,片馬鎮片四河村種植區位于鎮政府的西北部,國土面積9.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49.63畝,氣候條件適合滇重樓種植。同時滇重樓也抗寒、耐旱,懼怕霜凍和陽光,而片馬鎮四河村擁有有機質、腐殖質含量較高的砂土,適宜滇重樓生長。
片馬鎮片四河村在選擇土壤時避開積水嚴重,為實現高產栽培,優先選擇沙質和富含有機質、黏性及保水性差的土壤,且由于四河村日照較短、地勢較高,特別適合滇重樓生長。該村在種植滇重樓前先清除地塊的雜草、小灌木,提前種一茬玉米提高土地質量,用生石灰35kg/667m2均勻撒在地塊上,隨后將大塊的土垡敲碎,平整地塊,在種植前底肥施加農家肥3000~5000 kg/666.67m2,普鈣30~50 kg,自然發酵腐熟。高產栽培必須創造適合于滇重樓生長的陰涼環境,曬垡20~30 d,無雜草,做到“土細、墑平、溝直、垡碎,埂草三光,三溝配套”,為了能夠方便管理、排灌,開墑寬度要求為1.5 m,在墑面四周按寬20 cm、深30 cm開挖排水溝,便于操作后續的農事活。
3.3.1 種子處理。滇重樓采用種子或根莖繁殖均可,培育優質種苗是高產、高效的關鍵環節,沙藏休眠期60~90d,生命力強,飽滿、無雜質,才能保障萌芽一致。采種后去雜去劣、晾干水分,也可1%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5~10℃處理60天,然后放入18~20℃處理180天,每15天翻動1次,增加氧氣含量,木屑的比例為1∶1∶1,待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3.3.2 塊莖繁殖。塊莖繁殖是最好的種植方式,在9—10月是塊莖移栽的最佳時間,但由于成本較高,因此四河村滇重樓適當的密植。為實現產業循環發展,保證產品品質、減少育苗周期,個頭大發育良好的重樓按2cm將芽頭的部分單獨剪下,3~5年齡重樓采挖后進行分級,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存活率,用作塊莖育苗,傷口用10%濃度的大蒜蓉溶液進行消毒。
3.3.3 鱗芽繁殖。切除 3/4的滇重樓根莖作為藥材,剩余 1/4帶種芽的部分作為大田栽培,用1‰K2MnO4溶液處理30 min,帶頂芽的塊莖切塊后,及時儲藏于干凈的素沙中10~15d。傷口涂抹草木灰,待傷口充分愈合后才可移栽,要求在此之前干燥一晝夜,5~6 月即可開花、結實,并逐步擴繁。
重樓種植通常有林下種植、大田移栽、網下種植等方式,冬季進行,在移栽種植前要求株行距小苗20 cm×20 cm、大苗30 cm ×30 cm的株行距移栽,移栽中頂芽朝上,栽直、栽穩,及時澆,籽育苗起苗后,去掉泥土,每株單獨分開栽培,定植完畢采用木屑或青松毛覆蓋,并保持土壤濕潤,及時清除雜草。籽育苗起苗后去掉泥土,為了能夠避免反復踩踏,用高2.2 m的鋼管、木樁、水泥柱等材料搭網,遮蔭網最好在移栽前搭好,移栽時間宜在冬季,定植后利用生物原料覆蓋法,3cm厚蓋土露出芽頭為宜。為便于中后期的管理,避免反復踩踏,遮蔭網最好在移栽前搭好,選用80%遮陰度的網,用高2.2 m的鋼管、木樁、水泥柱等材料搭網,用桿子70~120棵/667m2,定植后利用生物原料覆蓋法,利用藤本作物的莖蔓棚架遮蔭,用8號鐵絲進行固定,3cm厚蓋土露出芽頭為宜。
3.5.1 除草。創造適合于滇重樓生長的土壤環境,6—9月重樓生長速度最快,由于土壤中營養豐富,因此容易滋生雜草,如不及時拔除,葉子便會出現枯黃的情況,嚴重影響重樓的生長。在移栽后應加強田間管理,提倡人工薅鋤,在除草過程中不要傷及重樓根莖。
3.5.2 排灌。2月下旬~5月上旬降水偏少、氣候干旱,根據四河村當地的氣候特征,按少量多次的原則及時澆水,地上莖出苗前不要澆水過多,確保溝渠的暢通,注意排水,以此給重樓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3.5.3 施肥。為確保根莖生長過程的營養,不需要留種的重樓植株只留萼片,摘去子房。每年施肥2次,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進行,施復合肥15~20 kg/667m2,施腐熟農家肥 1 000~1 500 kg/667m2,以此提高成活率。
為害葉片,其次為害莖,造成地下莖糜爛,可用200倍波爾多液噴霧防治,將麥麩8~10 kg在鍋內炒香降至常溫,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法,做好輪作換茬工作。冬季犁耙、生物防治嚴控農藥,采用“煙梗水”、“青蒿水”等作為殺蟲劑也較為理想,在滇重樓生產期間禁止使用農藥。
在片馬鎮人民政府、片四河村三委班子、瀘水市地震局和瀘水市銀坡春靈種養開發基地的配合協調下,在村民們的共同努力下,截止2019年7月,片四河村重樓種植面積達到471.5畝,著力打造“一村一品牌”,使片馬鎮片四河村真正成為“怒江重樓第一村”以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脫貧摘帽,決勝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