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雨珍
(柳州市三江縣農業農村局,廣西 柳州 5455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綠色食物,人們都在提倡購買綠色、有機、健康以及營養的食物。食用菌就是集于這些優點的一種純綠色食物,可以很好滿足人們對于綠色食物的基本要求。雜木屑、甘蔗渣以及棉籽都是生產和培育食用菌最為基本的原料,但是這些材料還會被應用到其他領域之內,所以食用菌的原料配制受到一定局限,進而增加了成本輸出。于是,本文主要針對新型培養料栽培食用菌研究的現狀及展望展開以下相關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1.1 堅果殼。堅果殼產品主要包括花生、核桃以及板栗等等,這些堅果殼之中都含有十分豐富的營養元素,因此,在研究食用菌種植的過程當中,挑選出堅果的果殼作為培養食用菌的主要材料,并且一直深受廣大民眾的認可和關注。油茶內部的果皮叫作茶籽殼,走神擁有約50%的粗纖維和5%的粗蛋白,在獲得油茶的過程當中就會逐漸生成茶粕餅,而通過這種方式所形成的茶粕餅之中含有十分豐富的粗蛋白以及粗纖維。
1.1.2 茶葉枝條。我國是產茶大國,每年有很多茶葉枝條需要修剪,利用廢棄的茶樹枝條作主原料替代木屑栽培食用菌,不即能提高出菇率,又可提升菇的品質,利于保健。實驗證明茶枝中的酚類物質還可以降低食用菌染菌率。此外,茶枝替代木屑栽培食用菌,不僅能使茶枝和以合理化利用,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同時也能有效緩解“菌林”矛盾,利于生態保護。
1.1.3 中藥植被莖葉。和從前所使用的原材料之間相比,金銀花的莖葉當中會含有更多的粗蛋白、總氮、灰分以及很多的粗纖維,但是金銀花內部的含有的粗脂肪卻很低,含量會比原本使用的材料低很多,其中的氮、碳比例約為1:33,這種條件之下就可以滿足食用菌的基本生長需求。
樹葉當中的含碳量是比較多的,這樣可以為食用菌提供更為豐富的碳資源,而且在樹葉之中也含有十分豐富的粗蛋白以及粗纖維。根據相關部門研究實驗顯示:粗蛋白以及粗纖維在食用菌的植株生長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可以明確的是:激昂樹葉作為主要原材料進行食用菌的培養,那么一定要在其中加入適量的棉籽殼才能夠進一步促進食用菌最終的產量,因此,樹葉并不適合作為食用菌培養的單獨性主料的存在,需要輔助材料的加入。
中藥渣,主要就是指在煎熬過的中藥所殘留的藥渣,其中包含很多的粗纖維以及粗蛋白,而且各種十分重要的成分之間也有很大的差別,假如中藥渣可以成為培養食用菌植株的主要原材料,那么就要使中藥渣擁有培養食用菌的關鍵部分,也就是具備培養食用菌的藥用價值。
1.1.4 秸稈。秸稈屬于糧食作物的一種副產品,就是田間的糧食在收獲之后所殘留的作物植株。要想進一步減少食用菌被其他的一些細菌所影響或者干擾,那么一定要在栽培食用菌之時就要選擇大蒜的秸稈。因為,在大蒜秸稈的內部含有十分豐富的大蒜素,能夠在很大的范圍之內阻止其他細菌的滋生,進而會為食用菌的生長帶來更好的條件,而且還可以不斷提升食用菌的產量。
1.1.5 野草莖葉。野草在生長的時候如果超范圍的延伸就會為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的影響和損害,但是在進行食用菌的栽培過程中選擇野草延伸生長的環境之下,可以將野草的莖葉作為食用菌生長栽培的主料,而且可以輕松的解決當地的生態問題,能夠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1.2.1 動物的糞便。食用菌的種植輔助材料之中一定要含有十分豐富的氮元素。比如蟲類、禽類、畜類等的糞便之中就很有十分豐富的鉀元素、磷元素、氮元素,可以將動物的糞便進行堆肥處理,同時,還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適量的秸稈以及木屑作為調節氮元素和磷元素之間的比例,這樣就可以為食用菌的生長過程提供更多的營養元素。有一些研究人員將堆置過后的動物糞便作為輔助原料進行杏鮑菇食用菌的栽培,結果顯示,使用禽類、畜類的糞便為杏鮑菇食用菌構建栽培的環境可以有效增加杏鮑菇的產量。因此,將食用菌的栽培與其他的一些農副產品制造之間相結合,可以進一步推動資源的科學配備。蠶的糞便構成和麥麩之間很相像,但是在后者的灰分占比之中卻沒有前者的效用高,蠶沙之內還會含有十分豐富的氮素,因此被視作一種優良的輔料加入培養食用菌的養料之中,能夠進一步發揮出自身的協助性作用。
1.2.2 其他的一些原料。要想判斷出一種物質是否可以作為食用菌的培養輔助用料,可以將這種物質內部之中含有的氮素作為標準。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氮素可以為食用菌提供更多的氮源材料,可以幫助食用菌快速的生長,比如花椒籽油粕以及藻類等等。根據相關的數據分析可以得出,藍藻之中含有很多的海毒素以及一些養分物質,但是因為海毒素過多,并且超出的標準的范圍之內,所以藍藻也不能夠被應用,不然就會為食品的安全帶來隱患。
新型培養料屬于碳素這種營養物質,工作人員在進行食用菌的種植時,需要針對碳素營養物質自身的性質等方面展開更為詳細的分析,但是對于氮素的研究十分缺乏,這對于碳素養料的獲得有一定影響。
導致這種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對于這項栽培技術的研究不夠深入。在新形碳源基質的研究過程中,被工作人員種植的食用菌一般功效都要低于通過棉籽作為基礎基質所栽培出食用菌的功效。而且,很多研究機構在使用新型氮源機制所栽培出來的食用菌生物學功效也一樣會比麥麩作為基質要小許多。但是,有關部門并沒有針對這些問題展開更為詳細的分析。
食用菌的種植基質的探究可以分為實踐性的探究,很多部門所闡述的研究都屬于在考究新型機制種植食用菌是否可以得到滿意結果,而且都是對于食用菌的經濟效益以及最終的產量進行分析。但是,對于新型基質種植食用菌的食品安全問題的相關研究卻十分少,比如:農藥等一些有害物質的殘留、重金屬的比例不協調或者超出標準等。而且,將中藥渣或者藥材作為基質來栽培食用菌,其中的藥量元素是否會轉移到食用菌之中、轉移率具體是多少等,食用菌是否會形成不良物質等一些問題的研究幾乎沒有。
因為從前的使用的原材料的范圍十分廣泛,所以,原材料的資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轉變成使用新型栽培原料,可以更加有效的避免因為資源匱乏而出現的問題。縱觀食用菌栽培全局,新型栽培原料主要是通過對于林農牧副產品之中一些殘余廢料的利用,來進一步實現食用菌的栽培,這樣做不僅可以有效的減少環境問題,還可以進一步實現資源的重復利用,提升資源的利用率。林農牧產品的營養價值很高,將其作為一種新型培養食用菌的原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食用菌的營養價值,而且,農林牧殘余的肥料也十分豐富,再加上資本的投入很低,所以使得食用菌的培養原料的選擇變得更加簡單。利用新型栽培技術進行食用菌的種植和栽培,不僅可以減少資金的輸出,還可以使得產量增多,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將研究的核心以及終點從原本栽培配方的科學性、食用菌的產量這一方向,逐漸的轉變成各個種類的栽培食用菌原材料對于食用菌的生長應用效果、種植原料的主要成分以及食品安全的威脅情況這一研究方向。同時,還增加了很多合理獲得種植原料的途徑,可以有效推動種植食用菌產品的科學技術向更加專業化的方向、標準化的方向以及多元化的方向逐漸發展,進而可以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還有助于生態利益不斷擴充,進而可以全方位的推動食用菌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與進步。
總而言之,新型培養料栽培食用菌屬于時代進一步發展的趨勢,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這項研究加以一定重視,并且充分結合食用菌栽培技術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自身的基本特點,選擇一些較為科學的培養料展開食用菌的種植。同時,還需要在栽培的實踐之中尋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進而使得食用菌培養料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充分發揮出培養料栽培相關技術的優勢,進而促進我國食用菌產業的科學和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