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芹
(陜西省咸陽市長武縣林業工作站,陜西 咸陽 713600)
花椒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屬于分布很廣的香料、油料樹種,且具有很大的藥用價值,北方地區食品調味必不可缺的佳品之一,屬特用經濟林類,在林業生產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據調查,花椒在我縣裁培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很早以前人們就開始零星栽植,視為珍貴樹種,用果品、葉子調味、治病。80-90年代,在種草種樹、農林牧副齊發展的方針指引下,我縣花椒經濟林總體水平發展較快,累計發展花椒3700畝,1986—1994年,縣上綜合開發的調控政策,指導群眾走多元化發展路子,并出現了一些規模發展的典型。花椒栽植的特點是不占耕地,由于在地埂邊栽植,也方便耕作管理。由于花椒自身的生物學特性,限定了它的栽植立地條件,我縣基本集中在黑河沿岸的山坡臺前護埂栽植,栽植形式除花椒護埂栽植外,主要為群眾自發零星、四旁為主,九十年代中期埂邊大量栽植及群眾房前屋后廣栽的花椒經濟林樹種,深受群眾喜愛。但近幾年,我縣花椒已進入衰老期,保存面積產量、株數都在逐年減少,全縣實際保存面積不足2000畝。
一是花椒栽植零散、品種單一,沒有形成規模。目前主要品種是大紅袍、小紅袍,以花椒護埂、莊前屋后零星栽植居多,成片純林較少。二是管理粗放,許多花椒種植農戶對花椒認識不夠,不注重花椒的施肥、中耕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技術,重栽輕管,基本處于自然生長狀態,還沒有和蘋果一樣進入常態管理階段,更談不上科學管理、精細管理。三是規模發展和效益未形成顯著的示范帶動作用。
我縣地勢較高,冬春季風大寒冷,冬季持續低溫和春季晚霜凍危害發生概率較高。容易造成新植苗木抽干、成年樹枝枯死、樹勢變弱、生長緩慢、花椒產量降低、品質變差,嚴重時則整株死亡。在1990-2001年,全縣發生冬季低溫凍害5次,春季晚霜凍害7次,果實減產50—60%,經濟損失2000—3000元/公頃。最嚴重的一次冬季低溫凍害發生在1991年12月28日,最低溫度-24.9C,致使一些地方10年生以上花椒樹樹皮開裂死亡,花椒死亡率63.4%。2010-2014年五年中,有兩年全縣花椒幾乎絕收,其余年份不同程度的也發生過霜凍。每年春季晚霜凍時,我縣花椒正處于萌芽期,晚霜凍易造成部分區域花椒嫩芽枯死,嫩枝干枯,危害較大,因此冬季低溫和春季晚霜凍害已成為制約我縣花椒產業發展的“瓶頸”。
由于花椒帶刺,因此,其除草、施肥、采摘等各環節都較為費時費力。近些年,花椒收購價沒有明顯提升,勞動力成本又大幅攀升,使花椒種植的純收益越來越低。據估算,1個勞力采收一畝花椒需要花費15天時間,按現在80元/工時計算,每畝花椒僅采摘成本就達到1200元,加上平時除草、施肥等環節的用工,以及肥料等的使用,每畝花椒的總成本超過2000元,達到花椒產值的50%—60%。特別是花椒采收主要以手工采摘為主,且采摘有很強的時限要求,需要在短時間內組織大量人員進行突擊采椒。因大部分勞力外出務工,花椒成熟時采摘工價隨著勞動力市場價格的不斷提高逐年上漲,通過對比算賬,群眾在思想上逐漸形成了花椒“價漲卻不賺錢”的“怪圈”。
由于蘋果、核桃產業的迅猛發展,帶動農民收入逐年增加,已成為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加之林下經濟、特色養殖的推廣以及其它農副產品價格的攀升,相比之下花椒卻面臨農資成本上升、采椒費用增加、市場價格偏低的困境,比較收益連年下降。成本高、利潤低,但隨著花椒比較收益的連年下降、花椒種植人員的銳減以及凍害天氣等多種不利因素的共同影響,花椒種植面積已呈萎縮態勢。一些老種植區,花椒栽培管理技術滯后,出現樹勢老化,單產下滑,品質下降的情況,也間接造成花椒種植面積的逐年減少。多數花椒種植戶盲目跟從,建園時不考慮坡位坡向、到處亂栽,覺得栽上就完了,不除草、不施肥、不修剪,好多花椒樹處于“高、大、空”現象,樹體荒蕪、自生自滅,直接導致椒農積極性受挫。同時也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花椒產業與勞務輸出、蘋果發展、核桃產業等產業的發展矛盾日益凸顯,花椒產業優勢有所減弱。相比較花椒管理周期長、采收費工,成本攀升,花椒種植積極性不高。
花椒產業開發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由于我縣受技術、市場、規模的限制,花椒沒有經過精、深加工,大多數的花椒以干花椒經簡單篩選后直接出售,每年只有少量的花椒經過去籽、去桿、篩選靠商販對外販運進行銷售,沒有一家花椒加工包裝企業對花椒充分加工利用,更沒有調料成品,未形成產業鏈,經濟效益不高。
產品基本是以原材料形式進入市場,主要靠客商到販賣收購,沒有形成穩定的營銷渠道和完善的銷售網絡,市場交易秩序混亂,市場開拓能力弱,價格波動大。同時,由于我縣花椒產業沒有自己的產品品牌,更談不上品牌效應,不利于我縣花椒知名度和市場知曉率的提高。
我縣花椒產業的發展以保持適度的優質資源建設為保證,以生產綠色環保的花椒為原則,以有效的利益分配為導向,以現代林業科技為支撐建立健全市場服務體系,把發展重點從擴大面積轉變為加強管理,提高產量,增強質量,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向管理要效益。
在花椒下一步發展中,應以抓好現有花椒的低產改造為主,加大花椒護埂示范園建設力度。應采取“政府引導、財政扶持、技術幫扶、群眾自愿”的原則,根據地域和氣候條件,總結經驗,科學規劃花椒種植區域,鼓勵群眾在田邊地頭、莊前屋后栽植花椒,對現有老椒園,通過實施更新改造等措施,保持全縣花椒產業的良性循環和積極發展。幫助農戶樹立信心,加強管理工作的精細化力度,提高全縣椒園的管理水平,通過示范帶動,全面推動花椒產業的發展。對遭遇低溫霜凍死亡比較多的花椒園和病蟲害發生嚴重的椒園,有序進行淘汰和更新改造,有效防止花椒病蟲害的滋生蔓延,打造精品椒園。
充分利用專業技術力量,有效利用花椒科研成果,將花椒自然災害和病蟲害損失降到最低風險,為發展壯大花椒產業提供技術支撐。同時推廣科學施肥、整形修剪、機械采摘、機械干制等新技術,實施科學栽植和科學管理、對新產品研發,有效解決花椒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做到產業帶動,突破瓶頸制約。一是開展優質花椒苗木的培育、霜凍、及花椒深加工領域的科研活動,改良傳統種植方法,促進全縣花椒的生產和管理轉型升級。二是嘗試對花椒保鮮技術的研制開發,控制市場供應量,穩定花椒市場價格,穩定增加農戶收益。三是做到產業帶動,通過做強做大以花椒販賣、購置清雜機加工為主的花椒加工廠等龍頭企業,拓展花椒深加工項目,帶動花椒產業發展。
一是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實施“一村一品”政策及龍頭帶動作用,長武花椒要想長久而深遠的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帶動,加大龍頭企業扶持,示范帶動全縣花椒的發展,延長花椒產業鏈。做好花椒產品宣傳,培植龍頭企業,不斷擴大花椒產品研發,提高花椒產品的附加值、商品值。二是掛靠林果專業合作社,建立一支以產學研為一體的農業技術管理隊伍,對花椒的生產從栽植、管理、采摘、產品開發實行一條龍管理。
必須把花椒種植當做精準扶貧的一項工作來抓,一手抓現有花椒低產改造、一手抓地埂花椒的栽植。采用“走出去、請進來”、有序組織群眾觀摩先進地區花椒管理經驗,學習推廣高效栽培技術是產業的基礎,科學種植的關鍵是要做到“品種優良、適地適樹”,做好科技支撐工作,要圍繞產業建設進行豐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的推廣,要樹立新技術應用示范基地(戶)發揮其引導、示范、輻射作用、通過定獎勵激勵機制等行政、技術措施,實現高效豐產種植。
品牌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的重要標志。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提升我縣花椒市場的知名度尤為重要。要加大花椒品牌宣傳費用的投入,積極參與有關部門組織的林產業(花椒)、農產品等博覽會、展銷會,“中國麻辣大會”等節會,提高我縣花椒的知名度。加強工商、質監等職能部門的聯動作用,花椒收獲季節加強市場監管,及時查處以次充好、花椒摻假等不良行為,凈化花椒市場,不斷提升花椒的品牌效應。注重品牌打造,積極開拓市場。繼續加大實施花椒富民戰略強度,以科技服務為重點,“抓基礎、育品牌、強科技、促發展、助增收”,提高產量質量,提升加工檔次,完善市場化運作與服務,著力打造“長武花椒”品牌,積極申報注冊“長武花椒”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認證,提高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優化花椒生產、加工技術,使花椒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園林化的現代發展模式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