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祥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欽廉林場,廣西 欽州 535000)
欽廉林場創建于1963年,是廣西區直大型國有林場,是培育和保護森林資源的林業生產性的事業單位,采取國家投資的方式建立起來的專門從事營造林和森林管護的林業事業單位。據2019年二類調查數據顯示,林場場內林地面積60200.23公頃,其中桉樹面積35845.2公頃,占林地總面積的59.54%。據林場營林科近2017年、2018年、2019年三年的病蟲害數據顯示,桉蝙蛾、青枯病、葉斑病是林場桉樹主要的病蟲害,面積分別達到23673畝,224.5畝、12039畝,桉樹受害面積逐年增長,病蟲害防止形勢越發嚴峻。桉樹廣泛種植在中國南方,特別是廣西,并成為了當地的支柱行業。但是,隨著人們對桉樹的知識不斷增強,桉樹的有害性越來越受到各行各業的關注。此外,而一些病蟲害的進入也對桉樹種植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對桉樹種植及時和病蟲害防治及時進行研究與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對桉樹產業的有序發展至關重要。
1.1 采種。目前,有超過600種桉樹,種植過程中很容易跨越不同的亞種形成新的雜交品種種,這為桉樹造林技術提供了必要條件。廣西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季節變化少,冬季少,夏季多,特別適合種植桉樹。近年來,為了促進桉樹產業的有序發展,已經建立了當地的種子園和母林來種植和培育優良品種。廣西目前正在種植多種類型的桉樹,包括巨尾桉、窿緣桉、檸檬桉樹、藍桉樹、大葉桉樹、紅桉樹、葡萄桉樹、雷林1號桉樹和闊葉桉樹等,以及其他多種桉樹,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所有類型的桉樹中,窿緣桉樹可以在3年內結出果實,旺盛時期可能會持續10年以上,年齡表型和遺傳穩定性優于其他種類。因此,桉樹采種應使用10年以上的桉樹作為采種母樹。
1.2 育苗。育苗是桉樹種植技術的關鍵環節之一。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更新,營養磚、塑料袋、營養杯、營養籃等多種育苗方法相繼出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桉樹育苗的過程中,有必要根據育苗不同生長階段采取補種的注意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桉樹的發芽階段(從發芽到綠色子葉)具有柔軟的組織,沒有很強的抵抗力,并且怕烈日和水淹,因此遮陽和排水管理需要加強;②真葉對生期中(第1對真葉到5-6對真葉),此時須根開始伸長,對水、肥力和光照的要求較高,因此在這個階段要注意施肥、調整種植密度;③真葉互生期(真葉由對生轉為互生至幼苗葉面與床面相接),生長率增加,出現了營養成分競爭的問題,此時應注意疏苗、補苗、施肥和防治病蟲害。④速生期(葉面與床面相接至出圃),在此期間對水和肥料的需求較高,必須進行良好的追肥和噴水工作。在正常條件下,桉樹幼苗可以在30至60厘米的高度上進行種植造林。
1.3 造林。整地直接決定了桉樹的生長速度和造林效果。目前,已知深度為20-25厘米的機械化坑最適合于種植桉樹幼苗,而耕深10厘米的牛犁效果最差,這表明需要積極促進桉樹種植過程中的機械化種植,平原或平坦的地應犁至20至40厘米的深度,丘陵地面應控制在30至40厘米深度以上。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陡坡不適合種植窿緣桉樹。盡管可以種植其他樹種,但效果不理想,因此不建議在15。坡度以上的地帶種植桉樹。此外,為了最大程度地促進桉樹幼苗的生長,仍然有必要對深耕的孔眼施肥,并建造溝渠以儲存水,以滿足其生長期間的肥水需求。由于桉樹幼苗在肥料和水之間存在明顯的競爭,造林期間每單位面積(畝)的種植數量最好保持在110株上下,不能超過120株。
1.4 撫育。造林后及時撫育桉樹尤為重要。通常,應在初春,雨季之前或每年秋天的雨后進行除草,可以根據廣西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年兩次至三次為宜,持續三年。盡管巨尾桉樹的肥力要求不像其他桉樹品種那么嚴格,但正確的施肥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建議在除草期間同時施用肥料,巨尾桉種植3年以上即會成林,這各時期植物之間在爭奪肥力和水分方面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為了調整樹木數量和競爭狀態,必須進行間伐,間伐的目標通常是4至6年之間的桉樹。
2.1 桉小卷蛾。桉小卷蛾主要威脅桉樹的嫩葉,并嚴重損害嫩芽。當桉小卷蛾侵襲時,幼苗的頂部將間接枯萎,嚴重威脅健康的成長。桉小卷蛾的主要防治措施是人工控制方法,一般通過人工捕殺在桉樹幼苗階段捕殺幼蟲,或噴灑少量殺蟲劑,例如敵百蟲600倍液或樂果1000倍液。
2.2 桉蝙蛾。桉蝙蛾是速生桉的主要蛀干害蟲,受害后的幼、中齡桉樹易引起風折造成損失。 桉蝙蛾的主要防治措施是生物防治 該蟲的幼蟲和蛹期容易受白僵菌的感染。在發生該蟲的林區,每年9月至翌年2月上旬噴放白僵菌,讓菌粉在林內自由傳播,可導致害蟲(幼蟲和蛹)在蟲道內感染死亡,不能羽化為成蟲。
2.3 白蟻和和蟋蟀。滅蟻靈可用于預防和控制白蟻和和蟋蟀,滅蟻靈可在植樹之前于9月左右埋在田間。在造林過程中適當施放,在每層挖適當的坑,然后放干草,然后將藥袋放在壓實坑中。禁止植樹造林活動一段時間,以增加藥效。在實際造林之前,也可以用毒餌控制。
2.4 葉斑病。按樹葉斑病主要危害按樹葉片和枝梢、苗木和幼林易遭病害.成林樹危害較輕。發病初期在葉片尖端和葉緣上出現針頭大小紅點,接著病害繼續沿葉的主脈方向侵染.同時.口一卜片的小脈也發病小葉脈感病后變紅色.其它部位為紅色或紅褐色.病斑圓形或橢圓形,7一10夭后病斑為灰褐色,病斑周圍紅褐色。病害較嚴重時.病斑連成一片,變成不規則形或橢圓形.并呈灰白色。病害最嚴重時,整個葉片枯死,病原繼續向枝條上侵染,使枝條發病而枯死。桉樹葉斑病主要防止措施是在發病期應噴1%的波爾多液,50環代森錢,或50%退菌特,或多菌靈800一1000倍液,噴霧50%,甲基托布津1000一1200倍液,效果更佳。
2.5 青枯病。青枯病主要分為急性和慢性癥狀。急性發作的時間較短,桉樹在一開始將完全死亡。慢性病會導致植物異常生長和發育,大多數幼苗葉子的顏色會加深,最終脫水枯萎。防止青枯病的主要方法是在播種初期選擇具有較高抗病性的品種,在幼苗離開苗圃時加強病害控制和防疫,并避免在施肥階段使用未成熟的有機肥料。
3.1 隔離。病蟲害對桉樹造林構成重大威脅,每年都會對我國南方地區的桉樹林造成重大損失,尤其是廣西地區的桉樹林受到的威脅較多,損失也較大。病蟲害對桉樹林造成的損害和危害主要是對苗木以及幼林影響較大,且受害率較高,具有世代重疊、繁殖迅速,傳播迅速的特點。因此,在桉樹種植造林時,如果發現有病蟲害出現的跡象,一定要果斷采取措施進行隔離。并清除被隔離的桉樹幼苗極其周圍,從而形成更廣泛的隔離帶,防止病蟲害的擴散。另外,由于桉樹的需水量高,并且可以從地下吸收大量的水,因此容易為病蟲害的傳播創造條件。因此,有必要對隔離器進行排水,以防止病蟲害通過水分傳播。
3.2 清除。對于病蟲害少的桉樹幼苗,可以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預防和控制。例如,目前被證明有效的殺蟲劑以及其他系統性殺菌劑和農藥可用于在桉樹造林期間預防和控制害蟲。對于疑似感染病蟲害的桉樹可以用復合農藥包裹起來,以實現早期控制。如果在桉樹造林期間桉樹的幼苗被病蟲害嚴重侵害,則很難通過混合殺蟲劑來控制它們,因此,應該果斷采取砍伐措施,并且必須將砍伐后的桉樹集中在一處進行銷毀,以避免零星處理導致病蟲害擴散。另外,一些病蟲害存在天敵,通過引入病蟲害的天敵也可以實現預防和控制,但是對外源性入侵物種而言,引入天敵可能會造成更大的生物危機,因此,一定要進行全面的研究之后再下結論,不能隨意引入。
3.3 換種。桉樹的種類較多,且由亞種間雜交形成的雜交種對病蟲害的抵抗力也不同。在桉樹種植區盛行病蟲害后,及時更換桉樹種類可以幫助減少病蟲害的不利影響。但是,應該指出的是,由于桉樹產業政策和發展方向的根本變化,通過換種進行病蟲害的措施效率和實用性都不高。
桉種植樹造林技術主要包括四個階段:采種、育苗、造林、撫育,任何一個階段都會對桉樹種植造林的最終成果造成影響,因此,每一個階段都要進行關注,注重細節并確保實施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