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啟忠 劉佳佳
(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廣西 柳州 545300)
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我國鄉鎮農業經濟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在新時期發展過程中國家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報以極大的重視程度,并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目的就是為了加強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力度。但是由于不同地區經濟基礎的不同,導致監督管理工作的進展也各不相同。若是不針對性解決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利于農產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融水縣的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也得到快速的發展,監管機構的數量也在持續增加,但是相應的監管機制還有待完善。主要體現在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站的硬件、軟件只是初步完成了基礎建設工作,需要進一步的推動和完善才能發揮更好的監管作用。再加上鄉鎮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內容較為繁瑣,隨著當地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之后,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站缺少專業的技術人員和編制,目前現有的人員年紀偏大,沒有整體的管理體系,導致鄉鎮農產品安全監管檢測工作無法順利展開。
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需要完善的檢測體系,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的建立時間較短,因此在人力、物力方面都有所欠缺,無法支撐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的順利運行,導致無法檢測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情況。并且由于基層檢測機構的設備配置不足、檢測人員專業水平參差不齊的原因,在進行實際檢測工作的時候都是粗略進行檢測,導致檢測的效率不高,真實性也有待考證。
融水縣區域內所種植的農產品種類和數量十分繁多,因此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標準存在著不完善的情況。在制定農產品檢測標準的時候,因為沒有和專業合作社進行合作,導致缺少相關的檢測經驗,也不了解當前先進的農業技術對于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的必要性。在缺少標準的情況下,檢測員在操作中也存在著不規范、不標準的情況,在鄉鎮服務站負責采樣、檢測的快檢業務人員,都是兼職檢測人員,缺乏系統的理論培訓,在操作中存在不規范不標準的現象,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差異很大。因此才需要盡快制定新的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標準。
融水苗族自治縣位于廣西北部,融水苗族自治縣位于廣西北部,融水苗族自治縣是全國最早成立、廣西唯一的苗族自治縣,素有“杉木王國”、“毛竹之鄉”之稱,且縣內所擁有的四個自然保護區,為鄉鎮農產品的多樣化種植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需要檢測部門的支持,因此檢測部門需要對當前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進行完善,并且合理分布各個部門、人員之間的工作責任,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情況進行真實的記錄,同時要加強當地管理部門、居民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注程度。另外還需要提高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機構的建設和體系構建。
在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建設的過程中,相關部門需要注重構建融水縣當地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品牌,通過落實質量安全監測工作來不斷提高監管技術水平。當地政府也可以組建一支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在不斷實踐、探索的過程中來完善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要想有效提高融水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質量,就必須從提高農產品檢測水平入手。鄉鎮農產品檢測機構需要增加資金投入力度,組建一支專業檢測隊伍,并引進先進的檢測設備,確保設備、人員、場所的統一性。另外為了確保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隊伍人員具備專業的技能知識,需要定期對檢測人員進行培訓和能力考核,這樣才能不斷推動其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的提升。并以日常監督管理工作為基礎來完善薪資考核管理制度。
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還需要完善鄉鎮農產品的檢測標準,加強抽查檢測力度,對于重點的水果、蔬菜以及高風險農產品需要提高檢測的頻率和次數,并且加強對于農藥使用、農藥殘留的監管。并依靠互聯網技術建立檢測普查數據憑條,制定更具有科學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及時發現農產品所存在的質量安全隱患問題,并積極采取相應措施解決,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保障,從而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開展多樣化的安全宣傳活動來展開農產品信用體系的建設,其中包括了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并加強輿論宣傳。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大先進科技技術的投入力度,從而增強企業信用。農產品的信用體系建設所涉及的范圍較為廣泛,為了確保工作的有序展開需要逐漸加強法制宣傳的工作,從而構建良好的法律框架。這樣在進行宣傳的過程中才能夠營造出一種良好的信用氛圍,讓企業做好守信自律。通過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網絡,讓農產品信息能夠在互聯網平臺中實現共享,并加強科技、資金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確保農產品信息安全充分發揮作用。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要突出重要農產品、重點關注區域、關鍵時間段、環節等抽樣檢測。加強對不合格產品的執法力度。積極監督農產品生產企業、生產基地將農藥殘留檢查設備配置齊全。并通過建立農產品檢測檔案的方式來對不合格的產品生產基地加強監控力度,并密切追蹤不合格產品的處理情況和流向,全面禁止不合格產品流入到市場之中。并且嚴格展開動物產地報檢制度,對于動物產地進行嚴格的建議把關。只有認真展開健康檢查工作,對于鄉鎮農產品的檢測、檢疫結果進行記錄和分析,才能夠有效提高鄉鎮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
與此同時要做好農資執法打假檢查工作。對于農業種植生產中的種子、農藥、化肥、獸藥、飼料等農資產品進行檢查,其中立案27起,結案27起。并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在2020年中,融水縣對于水果、蔬菜、茶葉等農產品開展農殘例行檢測和風險抽檢,全年抽檢樣品19949份,達標率99.9%。
在融水縣農業生產的過程中,正是由于缺少相應的專業標準,導致對于鄉鎮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控制效果不佳,尤其是對于小型農戶來說,雖然在監管過程中會增加基層農產品質量監管的工作量,但是卻能夠有效推動農業產業的標準化建設,并提高農產品安全生產水平。政府需要加大財力支持度,并積極扶持當地龍頭企業的發展,形成以龍頭企業、合作社、養殖大戶共存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標準化的建設。另外還要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和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目前所建設的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區(點)已經實現了貧困村全覆蓋。縣內于2020年創建現代特色農業自治區級核心示范區4個、縣級示范區7個、鄉級示范園45個、村級示范點212個。并在在“三品一標”工作上積極走在全市前列,截止到2020年12月底,全縣有效期內三品一標認證企業達42家,認證產品77個,比上年新增30個,增長63.8%,其中新增綠色食品(生資)13個,有機農產品(生資)14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3個。2020年我縣獲得第四批全國有機農產品(稻谷、藍莓、茶共4837畝)基地。除此之外還有3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入選第三批廣西農業品牌目錄。并于2020年獲得了第四批全國有機農產品(稻谷、藍莓、茶共4837畝)基地。
綜上所述,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會直接影響到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發展穩定性,因此融水縣在展開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提高基層監管隊伍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并且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強宣傳力度和日常監管、執法力度,引導群眾參與到監管之中,從而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展開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