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近兩年軍迷們關注的最熱新型武器,除了我們中國的隱身戰略轟炸機“轟-20”以外,恐怕最惹人注目的就是美國的“第六代技術驗證機”了。
戰機就戰機,為什么要叫“技術驗證機”?
技術驗證機和戰機之間能畫等號嗎?
技術驗證機會進入空軍服役嗎?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
神秘的身份
所謂技術驗證機,指的是為了驗證各種戰機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而專門研制的飛機,目的是方便研發人員根據驗證結果來判斷:是否將這些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應用在新戰機的設計制造中。
換句話說,驗證機是戰機的“先行者”。
英雄遭雪藏 ——YF-23
在20世紀80年代末,美軍急需一種全面領先的劃時代戰機。當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拿出了驗證機YF-22,也就是今天的F-22,而競爭者諾斯羅普公司則拿出了驗證機YF-23。
YF-23驗證機機身比YF-22更長,采用了面積更大的菱形機翼,整個機身與機翼融為一個整體,同時取消了水平尾翼,向兩側傾斜的巨大的垂直尾翼兼顧了水平尾翼的功能,再加上隱藏在機腹的扁扁的進氣口,這些特點為YF-23驗證機提供了更好的隱身性能。
YF-23進行了四年左右的飛行試驗,獲得了很多寶貴的數據。但最終,由于它所采用的技術過于先進,空軍擔心它的可靠性不達標,因而輸掉了與YF-22的競爭。
一代空中英豪,就此被雪藏起來,再也沒有重返藍天。
超音速“兄弟”
美國作為航空大國,歷史上優秀戰機層出不窮。飛機第一次突破音速,就是由美國的X-1試驗機達成。而且,X-1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完全為了試驗目的而設計制造的飛機。
“X”蘊含著“未知的”含義,以“X”冠名的系列試驗機旨在探索航空飛行的未知領域。X-1就是專為突破音速而設計的。因此,X-1的外形如同一顆子彈,機翼薄如刀刃,而且采用了火箭發動機,燃料也是液氧、酒精與水的混合物……一切為了“超音速”。
最終,X-1成功突破音速,引領人類進入超音速飛行時代。它的“兄弟”X-2則將飛行速度提升到三倍音速,成為后來高超音速飛機的鼻祖。
本期“我在現場”答案:
犯罪嫌疑人將漂白劑與除垢劑分別加水稀釋后,并分別凍成小冰塊,在沒人注意時講兩種小冰塊一起丟在取款機角落。等到中午溫度升高,冰塊融化,漂白劑與除垢劑混合在一起,就產生了有毒氣體。
“雜耍大隊”
在驗證機中有一個“雜耍大隊”,它們的成員屬于乍一看好像熟悉,仔細一瞧又很陌生的“奇葩”,比如F-15Active主動控制技術驗證機。
這種驗證機是由F-15戰機改裝而成的,它與F-15最大的區別就是進氣道前部兩側多了一對鴨翼,看起來很奇怪。1996年,F-15Active在1.95倍音速的條件下使用矢量推力成功,創下這一技術的世界紀錄。有大小、有方向的量被稱為“矢量”,矢量推力是指通過控制發動機噴流的方向來提高飛機的機動能力。矢量推力和鴨翼技術的疊加,令F-15Active具備極強的飛行控制能力,能夠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
F-16XL也屬于“雜耍大隊”成員之一。一望可知,它是用F-16改裝的驗證機,在取消水平尾翼的同時,換上了巨大的三角翼,以此來驗證無平尾大三角翼的機動能力。無論是縱向、橫向、大仰角機動性,F-16XL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而且,F-16XL也是僅有的實驗過掛載武器的驗證機,距離能上戰場僅一步之遙。
俄羅斯雙雄
美國的技術驗證機最多,但別的國家也不甘示弱。俄羅斯就有兩款著名的驗證機:蘇-47和米格1.44。
這兩款驗證機都是為了摸索第五代戰機技術而研發的。其中蘇-47以蘇-27為基礎,大膽地嘗試了前衛的前掠翼氣動外形,取得了高速狀態下不錯的機動性數據。而米格1.44則進行了用鴨翼取代水平尾翼的驗證。
蘇-47和米格1.44最終都沒有發展成為成熟的戰機,因為它們都不具備第五代戰機最重要的隱身性能。不過,它們驗證出的技術和數據,為今天的俄羅斯蘇-57戰機奠定了基礎。
雖然大多數技術驗證機都是默默無聞的,但現代戰機的發展離不開它們這些幕后英雄。中國的戰機研發歷程,同樣少不了驗證機的身影,但這些還都屬于軍事機密,不會對外泄露。如果,你不小心看到天上有奇怪的飛行器,請不要大驚小怪,那不是UFO,而可能是我們中國的技術驗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