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順廣 徐家瑜
派出所名稱:浙江省臺州市公安局臺州灣新區分局三甲派出所。
建所時間:1980年。
轄區概況:轄區面積約67平方公里,轄33個行政村及2600余家企業,常住人口5.15萬人,流動人口4.2萬人。
警力配備:現有民警21人,輔警27人。
榮譽:先后獲得“浙江省公安機關楓橋式基層所隊”“浙江最美警隊”等榮譽稱號。
風從海上來,潮涌臺州灣。近年來,三甲派出所以“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為抓手,全力鑄就基礎實、主業精、口碑好的金色盾牌。
“一條心”鑄就隊伍“紅底色”
在創建實踐中,三甲派出所依托三甲街道黨工委搭建“紅色聯盟”,匯集街道各部門、村居、企業等20余家單位 100余名黨員志愿者,著力解決涉及企業服務、疫情防控、亂點整治和矛盾調解等問題,努力把“楓橋紅”深植于血脈。
結合教育整頓和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大力加強所領導班子和民警、輔警隊伍建設,按照“敬業+專業”標準,以跟班培訓、在線培訓、集中授課、實戰比武等形式,提升隊伍能力素質和戰斗力。同時,大力進行所內大廳、樓道、長廊、黨建室等黨風廉政建設和警營紅色文化建設。2021年上半年,派出所還組織民警自帶干糧到紅色基地進行徒步20公里拉練,接受革命忠誠教育。
三甲轄區曾是沿海灘涂,經群眾上百年墾荒才有如今的富饒土地。針對這一特色歷史,該所著力培植“墾荒精神”,憶苦思甜,激勵“新墾荒者”傳承愛民情懷,接力前行。派出所把所址東側原來臭氣熏天的水塘和一片雜草叢生的亂石地打造成整齊劃一,極具田園特色的500平方米“墾荒園”,劃分成25塊“紅色責任田”,由所里民輔警自由組合掛牌認領,利用業余時間養果種菜,既豐富了生活,又陶冶了情操,更增強了凝聚力和向心力,確保全所人員一條心、一股勁。
“一機制”架起防控“平安網”
3月10日凌晨4時許,三甲派出所接工業園區內一企業報警稱,其園區機械廠倉庫原材料被盜。接報后,派出所迅速啟動聯防機制,聯合園區保安力量對園區進行地毯式搜捕,不到3小時成功抓獲盜竊犯罪嫌疑人陳某等3人,并順藤摸瓜鎖定團伙犯罪嫌疑人20余人。目前,該案已列為公安部督辦案件。
派出所把打造“平安工業園區”作為轄區平安建設的突破口,通過“鄰里守望”抱團防控,發動企業、村居鄰里守望,建起了67個警企聯防、“十戶聯防”等區域防范組織,物建了100名“路長”。村企不再“各掃門前雪”,紛紛自覺打破界限,向外多巡50米,與派出所巡邏警力連點成片。同時,派出所和企業保安隊、村居巡邏隊實現聯動,并為其安裝電話報警的捆綁功能。派出所接警后可以第一時間指揮巡防力量對警情作出反應,遇到糾紛時可防止事態擴大,發案時則可發揮協同作戰功能,指揮圍捕,構筑起一張平安大網。
此外,深入推進“智防”工程建設,在原有2700余個攝像頭的基礎上,又在轄區銀行、學校、企業、餐飲聚集場所等治安復雜地段安裝高清球機探頭,做到警力跟著警情走,復雜場所屯“重兵”,實現預警更靈敏、防控更高效、打擊更精準。
“一站式”解開群眾“煩心事”
“進門一臉囧,出門滿臉笑。”說到三甲派出所的調解工作室,當地群眾這樣夸贊。
從燒烤排檔煙熏燎人到居民樓漏水、兩口子打架鬧離婚……這些家長里短的矛盾解決不好,就很容易上升到鄰里糾紛甚至治安問題,個別的可能還會“民轉刑”。為此,派出所著力構建“一站式”調解機制,化解群眾矛盾糾紛。根據風險對象的性格要素、行為要素、事件要素和特殊群體四項條件進行風險等級評估,按照是否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民轉刑”等嚴重后果將風險分成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并搭配不同顏色實施三色預警,確保各類風險分類處置、分級管控。建立由街道綜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村居“兩委”和“三老”(老村干、老黨員、老娘舅)等當地有威望人士組成的“三位一體”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實行無縫銜接調解。同時做好回訪,通過街道綜治中心監督和派出所實行的“日清、周會、月結”制度,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一體化”搭起警民“連心橋”
三甲派出所聚焦為民服務,大力開展助企、護學和幫困等“一體化”服務活動,用優質服務搭建起警民關系橋梁。
疫情防控期間,派出所依托“智安助理”智能化工作平臺,實時統計員工戶籍地、體溫走勢、健康碼申領情況,自動提示疫情高危區域、體溫異常、紅碼或者未申領人員,并及時推送信息給企業負責人,便于企業管理人員及時跟進管理,提高防控效能。
對轄區內低保戶、孤寡老人以及傷殘人員等行動不便的群眾,民警主動上門服務,受理、審核、采集照片、上報資料,每年上門辦理戶口、送證上門都超過500人次。轄區居民湯佳慧身體殘疾,行動不便,需要補辦二代證辦理用于醫院檢查等其他事情。家里人一時無法順利帶她到派出所辦理。戶籍民警阮玲燕了解到此情況后,帶著采集設備來到湯家,為湯佳慧順利采集了身份證照片和指紋信息,在最短的時間內為她申請到了證件。
此外,派出所還積極籌建“沿海片聯勤工作室”,重點建設“安防體驗、群防群治、矛盾調解、便民服務”四大主題功能區,努力打造成群眾的歇腳點、暖心站和平安屋,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