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毅
派出所名稱:云南省德宏邊境管理支隊戶撒邊境派出所。
建所時間:1953年。
轄區概況:轄區面積151.2平方公里,轄5個村委會,55個村小組,邊境線長4.35公里,轄區實有人口1.14萬人,行政企事業單位9家。
戶撒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全國最大的阿昌族聚居地,占全國阿昌族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這里民族文化包容,并有著“最美鄉村”的美譽。近年來,云南德宏邊境管理支隊戶撒邊境派出所積極作為,主動為服務當地經濟建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保駕護航,積極融入當地推進建設“最美鄉村”而持續發力,為戶撒鄉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派出所籃球場旁有三棵棠梨樹,當地人稱為“鐵梨樹”。據考證這樹齡已經有47年了。樹皮雖然粗糙了些,但是根深葉茂、樹干堅韌,耐寒耐旱,長勢良好。曾經在所里工作過的老前輩、老革命,基本每年都會來走走看看。他們坐在這三棵樹下,觸景生情地回憶起當年的很多往事,飽含深情地講述當年艱苦的工作和生活,激勵年輕民警要倍加珍惜,努力工作,服務好轄區群眾。言簡意賅,受益匪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和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初心和擔當。這么多年過去了,棠梨樹年復一年奉獻著它的成果,每年把甘甜送到群眾心里。恰如一代又一代的民警用青春和熱血,把黨的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為戶撒人民奉獻“甘甜”。
傳承“棠梨樹”的艱苦樸實精神
近半個世紀過去了,這三棵棠梨樹每年還會結出又大又甜的梨。在派出所工作的都吃過,一些來派出所辦事的群眾、派出所周邊的住戶也都品嘗過。大家無不交相稱贊:“這梨清脆香甜,太好吃了!”
這梨樹又是怎樣一個由來呢?原來,四十多年前,所里基礎設施差,交通基本靠走,自行車是最好的交通工具;通訊基本靠寫,一支筆、一沓紙,便可以做出一套工作臺賬。就連喝水,都要挑井水來喝。即便如此艱苦,那些老前輩、老革命也沒有耽誤工作,而是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光榮傳統,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努力建設完善派出所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在當時物資匱乏、生活必需品難以采買的情況下,為解決民警吃水果難的問題,大家提議在院里栽種了三棵棠梨樹。這一福利一吃就吃到了現在。
民警洪文森從警校畢業便分配到了戶撒派出所。從掛學員銜開始,這一干就是11年。他見證了戶撒芒東片區的變化——從只有一兩盞昏暗的路燈到一排排整齊明亮的路燈,從少數村寨只通弾石路到全村通水泥路,從群眾家的雞、菜都會被偷到現在的社會治安有了根本性扭轉,他把艱苦樸實的奮斗精神傳承了下來,把與駐地群眾魚水情深的故事繼續了下去。
傳承“棠梨樹”的服務群眾精神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老一輩模范心系派出所,工作時種下棠梨樹,退休時留下棠梨樹,讓它們繼續為民警和群眾服務。這樣一代一代地傳承,留下的不僅是樹,更是一種心系群眾、為民解憂的高尚精神。這種精神一直鼓舞著民警心系群眾、服務群眾,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2016年,時任坪山村社區民警李供仁在坪山中寨小學開展工作時候,發現學校沒有校歌,能歌善舞的他便想為學校創作一首。他白天正常開展工作,晚上就進行學習創作。他為坪山中寨小學制作的校歌,延用至今。
2020年8月份,因連續下雨,戶撒坪山主路發生山體滑坡,道路阻塞,幸未造成人員傷亡。駐守坪山抵邊警務室的民警曹傲得到消息后,帶領救援力量,迅速趕到滑坡地點,用最短時間內清理出一條摩托車可通行的道理,方便坪山村群眾出行。
2021年3月,轄區一群眾提著一袋橘子來到所里找民警趙宇軒,指定要親自送給他。原來是趙宇軒在2018年時幫助其更正了原本錯誤的年齡。此后,這名群眾總是時不時的把自家種的蔬菜水果送到派出所。雖然只是尋常的果蔬,雖然民警每次都婉拒,但人民群眾對民警的認可,已然是記在了心上、甜上了心頭。近五年來,派出所切實為群眾解決了很多困難,為轄區小學捐款捐物合計5萬余元,資助困難大學生2人,慰問困難黨員、群眾10人,幫助群眾辦理戶籍業務2000份,化解矛盾糾紛30余件。
傳承“棠梨樹”的珍惜榮譽精神
棠梨樹把結出甘甜的梨作為一種使命和榮譽。時至今日,梨的味道如初。這種把取得的榮譽珍惜如初的精神一直鞭策著每一個民警。
新時代,新挑戰。派出所全體民警、輔警把“見紅旗就扛,見榮譽就爭”的信念根植于心,恪守“忠誠為民、擔當奉獻、專業文明、公正廉潔”的職業精神,先后榮立集體三等功2次,集體嘉獎3次;于2016年11月被隴川縣委縣政府授予了“強邊固防模范所”榮譽稱號,2020年4月被中共德宏州委、德宏州人民政府評為“德宏州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試點工作先進單位”,12月被共青團隴川縣委授予“青年文明號”;2021年1月,派出所黨支部被云南邊檢總站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被德宏邊境管理支隊評為“2020年度新聞宣傳先進單位”。派出所涌現出了許多先進個人。
這樣一支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隊伍,朝氣蓬勃。他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用敢拼敢贏的信心和決心,積極發揚“棠梨樹”精神,努力維護著邊境安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