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川
(河北鋼鐵集團灤縣司家營鐵礦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
磨球機在礦山生產中具有重要作用,礦石小球加工工藝主要為光磨、熱處理、硬磨等,磨球機作為硬磨所用到的主要設備,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關鍵工藝環節。磨球機工作原理較為簡單,將泵供給的液壓力,作用在活塞桿和油缸上,推動磨球機的固定盤,使其在一定壓力作用下,沿著軸線反復移動,逐漸靠近砂輪盤,使固定盤和砂輪盤的溝槽保持在合適深度,對礦石進行磨削,同時壓緊磨削的礦石,令泵持續運轉,獲得持久的磨削力[1]?,F階段,礦石小球加工具有充分的利潤空間,礦山開采行業對小球加工工藝提出了較高要求,但由于磨球機普遍采用單溝循環加工方式,加工技術較難、礦石用量較少,導致成品球壁厚不均勻,產品合格率較低,針對這一問題,提出礦用磨球機的選型及安裝工藝設計,優化礦石加工流程,提高礦石成品球品質。
選擇磨球機部件型號,包括驅動裝置、砂輪等。磨球機機架尺寸大小選擇1100mm×900mm×700mm,板徑為420mm,為保證礦石往復運動的平穩性,驅動裝置選擇液壓式,應具有運動平穩的特性,其中液控單向閥選擇IY-288型,壓力表選擇YX180型電接點彈簧管,電磁滑閥換向選擇15E12B型,溢流閥選擇Y-14B型,通過2臺電機單獨驅動液壓裝置,電機型號分別為Y726M-7型、Y726Lz-4型。操作調節裝置選擇KP-2型遠程調壓閥,油缸選擇M8897型拉緊式油缸,直徑尺寸為55mm,使用Y型密封圈,軸承采用推力式,修正器選擇JR3型金剛石條,固定盤選擇YU839型號,偏心量和直徑分別為26mm、790mm,磨球砂輪選擇T173CYAP型號,砂輪外徑周長和修正量最大,內徑和外徑分別為440mm和790mm。至此完成礦用磨球機部件型號的選擇。
優化磨球機安裝施工工藝,安裝選擇的各磨球機部件。將機架作為基礎件,連接主軸、料盤、電液管線等,利用電機帶動轉動部件,令主軸隨之旋轉,使用固定板,加工得到進出球口,磨削礦石時,保持砂輪和固定板之間的壓力不變,當小球循環一周后,利用修正器,帶動砂輪修正和礦石磨削同步工作。
在液壓裝置的壓緊腔內,串聯單向閥和彈簧管壓力表,帶動小球進入磨板和砂輪之間,連接壓力表和油泵電機電源,將料盤作為礦石的盛料部件,接通驅動裝置的壓緊腔和油箱,用牛皮碗密封油缸活塞,在油缸和活塞之間留下0.04mm~0.10mm的間隙,避免密封圈后部被擠入間隙中,確保小球進入固定的物料盤。增加主軸徑向支承點,令砂輪遠離固定盤,合并操作調節裝置和油箱于一體,將修整器安裝在缺口中間,把油箱置于磨球機的機床內部,把按鈕、調節閥等置于操縱箱的面板上,將調節閥與溢流閥相連接,調節主閥壓力略高于磨削壓力,令液控單向閥與調節閥并聯,使導輪通過多個長軸進行擺動,同時保證管路垂直伸展,不能過長或彎曲,集中驅動面板各個閥門和按鈕[2]。
選取發光二極管、脈沖繼電器,組成液壓裝置的控制線路,通過一個無觸點電位器,獨立調整液壓裝置的通電時間、斷電時間,在機床底部配置液壓油箱,保持機床油壓恒定,連接驅動裝置和流球槽,使礦石小球經過流球槽進入固定板,調整繼電器的電位器,控制礦石滑動磨削和修整的停頓時間[3]。將液壓驅動裝置固定在法蘭盤上,減小機床主軸結構的球徑,在傳動部位增加卸荷裝置和減振裝置,采用變頻調速,選擇合適的磨板轉速和料盤轉速,消除皮帶產生的徑向力,從而解決小球進球時的壓力不平衡問題,滿足多種工藝要求,達到的技術參數如下:主軸轉速為50rpm~100rpm、料盤轉速為0.01mm~0.3mm、最大工作壓力為90kN、一次裝球量為220kg~450kg、主電機功率為15kW、砂輪一次修正量為0.7um左右、加工范圍為1.2mm~3mm。在物料盤、進球槽、出球槽、轉動盤的聯結處,按照加工小球的直徑變動量,增大球板內徑,令金剛石條緊貼砂輪平面,減小聯結處的配合間隙,防止出現卡球和擠球等現象,在傳動機構處安裝驅動導輪,配置減速機,使其垂直于砂輪主軸軸線,聯合控制傳動皮帶輪、導輪、砂輪的轉速,利用推力軸承,代替磨球機原有的平面軸承,在保證軸承徑向精度的基礎上,提高砂輪線速度。改造磨球間的空間布置,擴大磨球間尺寸,使其更為寬敞,用渡塊或滑塊夾住,在活動罩內增加3個接砂箱和2個欄簧,選擇可調節的活動固定架,作為接砂箱的插軸,解決磨球清砂困難的問題。至此完成礦用磨球機安裝施工工藝優化,實現礦用磨球機的選型及安裝工藝設計。
將此次設計的選型安裝工藝,與兩種常規磨球機選型安裝工藝,進行對比實驗。
三種工藝分別選型和安裝磨球機,礦石選擇銅礦石,在不同工況下移動金剛石條,控制往復移動時間在20s內,將其統一磨削成7.935mm鋼球。將磨球機砂輪轉速作為測試條件,控制在60r/min~96 r/min,每種轉速下產量1500個,統計各轉速下的鋼球表面平均粗糙度,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鋼球表面平均粗糙度統計(um)
由上表可知,針對不同轉速下生產的鋼球,設計工藝平均粗糙度為6.08um,常規工藝1平均粗糙度為10.04um,常規工藝2平均粗糙度為10.97um,設計工藝生產鋼球的表面粗糙度要低于兩種常規工藝。根據規定的鋼球表面標準粗糙度,將超過標準粗糙度的鋼球作為不合格成品球,標準內的鋼球作為合格成品球,不同轉速下的合格率對比結果如下圖所示:

圖1 成品球合格率實驗對比結果
由上圖可知,設計工藝作用下,磨球機生產鋼球的平均合格率為96.8%,常規工藝1平均合格率為92.6%,常規工藝2平均合格率為88.7%,相比兩種常規工藝,設計工藝生產鋼球的合格率分別提高了4.2%、8.1%,鋼球表面更加平整,充分滿足了金剛石加工的生產要求。
此次研究設計了一種磨球機選型安裝工藝,降低了表面粗糙度,提高了礦石小球的加工合格率。但此次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會進一步劃分大型磨球機、小型磨球機,在礦石小球生產加工中的應用,進一步適應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