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集團準能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創新工作室職工自主設計改造的礦用開槽機可實現在露天礦巖石路面開溝敷設地埋電纜,截至2021 年8月3日,已在黑岱溝露天煤礦各作業平盤開溝了逾9000m,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黑岱溝露天煤礦采場橫跨運輸道路電纜主要通過電纜橋和地橋進行架設,使用的電纜橋架內寬12.5m、高11.5m,而930E卡車車寬9.09m,卡車通過電纜橋時極易發生磕碰事故,存在安全隱患。作業中,露天煤礦采場工程位置變化極快,需要根據生產情況不停移設電纜橋和地橋,每年移設電纜橋約150次、地橋移設約1000次。
針對上述問題,該礦以供電隊技術創新工作室為依托,組織技術攻關小組對該問題進行技術分析,并購置了一臺小型水泥路面開槽機進行反復試驗。因露天礦巖石地面比水泥路面硬度大,刀頭損傷極其嚴重,導致小型水泥路開槽機無法正常開槽。攻關小組經過實地考察、搜集資料等,對開槽機切割刀頭的布設進行了技術改造,發明了“刀頭無隙布設法”,并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鑒于改造后的小型水泥路開槽機開槽效率、電纜敷設時間都得到飛躍提升,攻關小組迅速與廠家進行溝通,最終量身定制了一臺適用于黑岱溝露天煤礦采場環境的礦用開槽機。
為進一步將量身定制的礦用開槽機的各項技能發揮到極致,攻關小組又對開槽機側面刀頭進行了再升級,并在開槽機底部加裝擋板,防止碎石卡進刀盤出現卡頓現象。最終,經過雙重改造的開槽機1min就可開槽至少3m,開槽速度是原來的5倍。同時,還可預防切割刀頭因異常現象發生損壞。
此次自主設計改造的礦用開槽機更是實現了電纜從“上天”到“入地”的轉變,從節省運營成本、提升經濟效益、安全保障等方面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敷設地埋電纜工藝在露天礦山極具推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