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友秀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寧南縣農業農村局,四川 涼山彝族自治州 615400)
在馬鈴薯種植的過程中,由于受傳統粗放式管理模式的影響,加之不重視病蟲害的預防。因此,針對比較常見的馬鈴薯病蟲害,要想實現有效治理并保證馬鈴薯的優質產量及質量,促進農民經濟效益的提升,應該加強對綠色病蟲害防治各項技術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及實現創新防治技術的應用,遵循綠色發展理念,全面發揮綠色防治技術的優勢。
馬鈴薯真菌病害與細菌病害作為比較常見的兩種病害,對馬鈴薯的影響相對較為嚴重,其中真菌病害主要為早疫病與晚疫病,一旦感染則會嚴重影響馬鈴薯的正常生產。而針對馬鈴薯細菌病害及病毒病來講,應該加強對病蟲害主要類型的了解,并針對主要病蟲害展開分析,掌握病蟲害對馬鈴薯正常生長所帶來的影響,實現優化技術的應用,應對比較常見的病蟲害的預防,促進馬鈴薯種植經濟效益的提升。
馬鈴薯早疫病。早疫病比較常見的癥狀與晚疫病有著一定的差距,而且在植株生長階段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進而產生相對較為嚴重的限制,尤其是針對葉柄和莖,一旦這種病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則無法保證病害處理效果。
馬鈴薯黑脛病。這種病情屬于細菌性感染,而且被稱之為黑腿子病,典型的癥狀為病植株頸部逐漸變成墨綠色,隨著病情發生時間會出現腐敗性氣味,嚴重影響幼苗及馬鈴薯的正常生長,對此種植者需要廣泛關注該病害,這樣有助于在現有的基礎上完善馬鈴薯病害防治對策,提高促使防治效果全面提升。
馬鈴薯病毒病。馬鈴薯病毒病涉及到的類型相對較多,而且每一種病害都有著自身的特性,在實際進行處理的過程中,無法全面保證處理的高效性,影響病害處理的效果,尤其是針對花葉型、卷葉型及壞死型。
馬鈴薯晚疫病。在馬鈴薯植株染病的情況下,葉片邊緣會出現綠褐色斑點,而且隨著周圍環境的改變,白色霉菌會隨著溫度提高,進而產生迅速的外擴作用,無法有效發揮多種病害防治的效果,嚴重影響馬鈴薯的健康生長。再加上病斑葉片脫水,導致干枯腐敗及葉柄染病的情況出現,若病害沒有得到早期及時預防防治,則會導致葉片萎縮及垂敗情況的出現,甚至會有整片枯竭的情況,發出難聞的氣味,無法保證病菌處理的高效性,從而減少馬鈴薯的產量及質量。
馬鈴薯在種植的過程中,不僅受病害的影響,同時也受蟲害的影響,而且部分蟲害會出現大面積擴散的情況,必須要加強防控意識,減少所產生的不良影響,實現有效防治。其中比較常見的蟲害主要有馬鈴薯塊莖娥、二十八星瓢蟲、蚜蟲等,每一種蟲害防治都有著自身的特性,所以制定針對性病蟲害治理技術方案尤為重要,這樣才能保證病蟲害處理的高效性,為后續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在馬鈴薯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想實現對病蟲害的有效防治,則應該加強對農業綠色防治技術的應用,從根本上保證馬鈴薯生產環境,進而對馬鈴薯種植和生長過程進行防治。首先,選種階段,此環節主要是減少馬鈴薯生長所受病蟲害的影響。農業種植用戶應該選擇抗病的脫毒良種,這樣有助提高馬鈴薯的抗病蟲害能力,降低發病的幾率。而且針對種薯選擇來講,應該在播種1-2d前進行,并合理地運用刀具進行消毒處理。與此同時,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需要根據種植區域氣候情況合理地選擇播種時間,為馬鈴薯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避免種植時間選擇不夠規范而產生一定的限制及影響。而且在播種環節來講,要想保證播種效果,并減少所受病蟲害的危害,可以運用雙行壟作的模式,規范種植的密度,減少田間積水的同時,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除此之外,為了保證馬鈴薯的質量及產量,種植標準應該根據種植區域進行合理的控制,并將窩距控制在23-33之間,并加強對生長過程管理的工作,保證幼苗健康生長。對于馬鈴薯施肥來講,主要以有機肥為主進行種植,并加強對磷肥和鉀肥的運用,以每畝地25kg為標準,并合理的添加10kg鉀肥,保證追肥工作開展的效果,進而實現更加有效控制病蟲害,全面發揮綠色農業防治技術應用的效果。
由于馬鈴薯病蟲害類型相對較多,為了實現對多種病害的有效控制,不僅需要加強對農業綠色防治技術的應用,同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的選擇理化誘控綠色防治技術,并對技術應用方案有著充分的掌握,促進其應用效果的發揮,實現有效對病蟲害的防治,而且通過這種技術的應用,還能夠遵循綠色農業發展理念,彌補傳統病蟲害防控面臨的問題。其中,部分害蟲有著趨光性特點,所以在實際進行病蟲害防治環節,可以合理的運用殺蟲燈誘殺害蟲,尤其是針對成蟲時期的害蟲,通過其他防治方式無法發揮其效果,所以在運用殺蟲燈時,還應該設置為頻震模式,這樣可以保證捕殺害蟲效果。與此同時,在運用這種理化誘控方案的過程中,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放置多個殺蟲燈,進而實現更加有效的對害蟲進行殺除,保證馬鈴薯的正常生長。除此之外,針對馬鈴薯亞種的防治來講,可以合理地選擇粘蟲板進行應用,而且粘蟲板放置的位置應該高于馬鈴薯植株,并定期的進行機油涂抹,保證其蟲害殺除的高效性。
馬鈴薯種植病蟲害的產生原因較為多樣化,而且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受天氣及環境影響,在進行馬鈴薯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應該合理的運用低毒高效的化學農藥,這樣不僅不會影響環境,同時能夠實現對病蟲害的有效防治。其中在防治地下蟲害的過程中,可以將30倍液晶體敵百蟲的質量分數控制在90%以上,并將其噴灑在馬鈴薯植株上,適當的控制敵百蟲的比例,保證應用遵循綠色蔬菜種植理念。但仍然需要注意的是,為了全面提高病蟲害防控的效果,并保證馬鈴薯種植的產量及質量,則應該選擇符合綠色防控的技術方案,并對多種技術應用方案有著充分的了解,控制化學藥品的用量,避免藥物殘留過多影響馬鈴薯的正常生長,促進防控效果的全面提升。與此同時,在對馬鈴薯軟腐病進行防治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生石灰進行消毒處理,并通過整個馬鈴薯種植區域噴灑1500倍液的咪唑水分散利劑,并將濃度控制在10%左右。除此之外,針對炭疽病的防治工作開展來講,為提高病蟲害防控效果,則應該制定針對性防治對策,減少所生的限制,通過600倍液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運用,將濃度控制在50%左右,并合理的運用噴霧的方式進行,保證技術應用的規范性。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針對哪種病蟲害的處理,都應該加強對各項防治工作的認識,并制定針對性防治技術方案,實現更加有效控制,分析其應用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并合理地進行完善,保證馬鈴薯植株的正常生長。
在對馬鈴薯進行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要想全面保證馬鈴薯正常生長,不僅應該對病蟲害類型有著充分的理解,同時應該事先做好相對較為全面的分析,這樣有助于選擇針對性病蟲害防治技術方案,促進處理效果的提升。其中不僅需要在馬鈴薯生長時期進行防控,同時在收獲期與貯存期也應該有效的防控,隨后通過集中處理及各項工作的開展與落實,進而實現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產生。例如,在收獲馬鈴薯時,應提前7天進行殺秧,徹底將馬鈴薯植株清除,隨后進行集中處理。而且在馬鈴薯收獲環節,應避免表皮受到損傷,必須加強對貯存工作的重視,對貯藏室進行消毒處理,保證貯藏效果,避免受貯藏效果不佳而產生一定的影響。總的來說,針對馬鈴薯病蟲害防治來講,不僅需要遵循綠色防控理念,同時應該加強對各項工作的認識,制定針對性防控方式,全面保證防控的效果,促進馬鈴薯種植經濟效益的提升。
總而言之,馬鈴薯綠色防治技術的應用能夠提高病蟲害防治的效果,并保證馬鈴薯的質量及產量,推動馬鈴薯種植產業的發展,避免受病蟲害防治不規范而出現相應的損失。因此,針對馬鈴薯病蟲害防治中綠色防治技術的應用,需要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并對馬鈴薯主要病蟲害類型有著充分的了解,進而制定針對性應用技術方案,保證適時收獲,促進馬鈴薯種植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