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環宇
(山東省樂陵市郭家街道辦事處,山東 樂陵 253600)
近幾年的發展中,我國黃瓜種植取得較好的成果,不論是在品質還是產量上都有較好的提升。它是當前大部分人民喜愛的一種蔬菜,其種植面積占據日光溫室蔬菜面積的50%以上。但是由于日光溫室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性,其特別的環境給昆蟲和疾病提供了較好的條件,特別是在一些非種植季節中,黃瓜的生長條件比較苛刻,不論是生長還是抗病害能力等方面都比較弱,一般情況下很可能造成25%的總產量損失。因此,應該針對當前溫室種植中黃瓜病蟲害的防治做出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治,從而確保溫室黃瓜的產量與質量。
在當前黃瓜的種植過程中,種植人員應該明確選種的重要性,根據市場做好相應的調查,了解各品種之間的屬性、產量、抗病性之間存在的差距,同時還要結合自己的種植區域情況做好分析,選擇高產優質而且具有較好抗病性的品種,通常情況下可以在津春3號、津優2號、津優32號等品種之間進行選擇,也可以根據當地推廣的種子進行選擇。
待種子取回后,種植人員應該用55攝氏度的溫水將其進行浸泡30分鐘左右,然后將其放置在30-40攝氏度的環境下進行催芽處理,在催芽的過程中需要保證其濕度。如果無法確保上述步驟完成的情況下,可以通過50%多菌靈懸浮劑600倍溶液進行浸泡1h后再進行催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利用0.3%的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進行處理,其目的是為了滅殺種子自身所攜帶的病毒和病菌,從而達到殺毒滅菌的效果,以此確保黃瓜的健康生長。
在開展種植前,種植人員需要做好對應的處理工作,首先應該將地中的各種雜物清理,特別是農作物的殘枝落葉等,因為其中很可能攜帶病毒或病菌,在其生長過程中會形成一定的影響。對于土壤方面應該采取日光暴曬,也可以利用高溫對其進行消毒。對于底肥方面根據土壤情況施加底肥,使土壤含有一定的營養成分,以此確保黃瓜在生長的過程中擁有充足的營養。
溫室黃瓜與陸地黃瓜有一定的區別,不論是種植形式還是管理形式上都需要做出一定的改變,因為他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不一樣,溫室環境條件下并非黃瓜的正常生長環境條件,種植人員可以對溫室內的光照、溫度、水分、氣候等進行調控,相較于陸地黃瓜更容易進行田間管理。因此,種植人員可以為黃瓜創造更好的生長條件,提高其抗病性。
在種植前,種植人員應該做好區域的消毒工作,可以通過熏蒸的方式將溫棚中的病菌殺死,每畝可以利用2-3kg的硫磺搭配3kg的鋸末點燃進行熏蒸消毒,在具體的使用中應該根據種植密度進行使用,從而達到相應的效果。由于黃瓜是喜溫、喜濕且不耐寒、不耐澇的作物,所以做好相應的水分和溫度管理工作是確保黃瓜能夠有效生長的基本條件。
播種后,溫室白天溫度控制在25-30攝氏度之間,待80%的幼苗出土后室內的溫度應該下降3-5攝氏度,夜間的溫度控制在15攝氏度左右,通過有效的定植后,應該盡量將溫度控制在25-28攝氏度,如果陰天的情況下應該將溫度控制在22-25攝氏度,夜間溫度需要保持在12-14攝氏度,同時還要控制好水和肥料的運用。
當前病蟲害的形成原因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5.1 擁有一定的病原物質。
5.2 擁有病蟲害的適宜溫度。
5.3 有已被感染的黃瓜病株,然后通過不斷傳播使得其他植株發病。往往發病的黃瓜植株將原物的真菌、細菌以及病毒等覆蓋在自身的本體上,待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將其傳染到其他植株上,從而形成病害,當前病原菌主要通過以下幾種形式進行傳播:
5.3.1 商品菜大范圍運輸會造成病蟲害的不斷增多與流行。如果當地沒有做好相應的檢疫工作,就會使一些攜帶病源的蔬菜進入非發病區域,從而造成大范圍的發病和流行。
5.3.2 黃瓜種子很容易發生細菌性疾病,在越冬或越夏的季節中,一些病毒很容易寄生在種皮內,從而產生一定的問題。
5.3.3 黃瓜栽培和移栽的過程中苗床需要定植在棚內,而連續多年的種植會使得其自身存在較多的病菌,給苗床造成一定的影響,很容易導致病蟲害的出現。
5.3.4 大棚、溫室設施、資材等帶菌,很多病菌附在大棚、溫室之中,并且一些竹竿所使用的尼龍繩也帶有病菌,這些都是病毒的主要傳染源。
5.3.5 在定植前,相關人員沒有做好對病苗的篩選和對病蟲害的防治措施,這使得苗期病菌會進入棚內,使得棚內出現有病害的植株。
5.3.6 病株殘體、雜草以及未腐熟的有機肥自帶病菌,病株殘體一般都帶有角斑病、蔓枯病等多種疾病,在前一季作物收獲后如果不能及時處理或是大量燒毀,則會導致許多病原體寄生于田間,進而導致黃瓜出現疾病。田間雜草也是攜帶多種病菌和病毒的寄生場所,一旦條件合適的情況下就會導致黃瓜出現疾病,從而出現各種問題。
5.3.7 土壤帶菌是當前設施黃瓜發病的重要原因,多數土壤中都含有病菌,如枯萎病和菌核病等,可以在土壤中腐生多年,特別是在多年連續種植的大棚溫室內,病原菌積累相對比較多,作物容易發病。
5.3.8 灌溉水帶菌,灌溉一般會采用河水、渠水等多種水源,如果灌溉水源中含有病菌,那么黃瓜就容易發生疾病。
5.3.9 昆蟲在吸食有病毒的植株后,自身就會變成攜帶病毒的病原,如果在啃食其他的植株時,就會將病毒傳播在植株上。
6.1 農業防治。針對溫室黃瓜作物的農業防治應該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6.1.1 定植前要深耕整地,然后充分利用腐熟的有機肥作為底肥,適當的添加磷肥和鉀肥。采用地膜覆蓋或是高壟栽培等。
6.1.2 灌溉應該根據實質情況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等澆水方式。種植人員還要掌握好前期的控水工作和灌溉時間,禁止大水進行漫灌,一般情況下在早晨或上午進行灌溉工作。
6.1.3 施肥應該增添磷、鉀肥,這樣有利于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錳肥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同時還能減少農作物的發病概率,硼肥可以確保幼苗自身擁有一定的抵抗力,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需要重視施肥的均衡性,同時還要防止氮肥的過度使用。
6.2 生態管理
針對當前黃瓜的主要病害,也可以采用生態管理防病技術通過放風、澆水管理,合理控制溫濕度等進行有效改善,創造有利于黃瓜生長的生態環境條件,從而降低黃瓜發病概率。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應該在早晨進行放風10-60分鐘,這樣可以排出一些廢氣和濕氣,上午時間段盡量保證棚內溫度在25-28攝氏度,避免棚內溫度過高,以免造成植株的灼傷。下午應該盡量加大放風,將室內溫度降低至18-25攝氏度,同時還要將濕度降低至60%-70%。在夜間如果室外溫度高于12攝氏度可以進行全夜放風。
6.3 化學防治
6.3.1 霜霉病,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50%甲霜靈銅可濕性粉劑等進行防治。霜霉病高發期可選用1:0.5:300倍的波爾多液溶液對黃瓜葉背和地面隔周噴霧一次。
6.3.2 菌核病,可選用40%灰核凈800倍液或50%速克靈2000倍液進行噴霧,可達到較好的效果。
6.3.3 蔓枯病,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以及50%百菌靈可濕性粉劑等藥物均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6.3.4 紅蜘蛛,可選用75%克螨特1500倍液噴霧防治。
6.3.5 蚜蟲,將拌人敵敵畏的鋸末放在容器中點燃熏棚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6.3.6 白粉虱,可選用撲虱靈乳油或滅殺斃乳油或功夫乳油,按照使用計量配置成濃度合適的溶液,進行噴霧防治。
綜上所述,黃瓜作為我國比較常見的蔬菜作物,深受大家的喜愛。在溫室黃瓜種植的過程中,溫室為黃瓜的生長提供了較好的生長環境,同時也為病蟲害的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使得黃瓜的產量與質量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