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發布的最新煤礦生產能力公告顯示,截至2021年3月底,內蒙古全區共有生產煤礦329處,合計產能93595萬t/a。與2019年底公布的煤礦生產能力情況相比,減少生產煤礦54處,但產能增加3895萬t。
按開采方式及生產能力來分,露天礦有159處,合計產能43860萬t/a,井工礦170處,合計產能49735萬t/a。其中,千萬噸級及以上煤礦有20處,合計產能38900萬t/a(占總產能的41.5%),包含露天礦11處,合計產能25200萬t/a,井工礦9處,合計產能13700萬t/a。產能在90萬t/a 以下的有104處,合計產能5725萬t/a(占總產能的6.1%)。
按盟市來分,鄂爾多斯市有229處,合計產能62685萬t/a;呼倫貝爾市有17處,合計產能10500萬t/a;錫林郭勒盟有11處,合計產能8495萬t/a;通遼市有12處,合計產能5290萬t/a;烏海市有37處,合計產能3770萬t/a;赤峰市有7處,合計產能1890萬t/a;包頭市有7處,合計產能495萬t/a;阿拉善盟有5處,合計產能260萬t/a;呼和浩特市有2處,合計產能120萬t/a;巴彥淖爾市和興安盟各有1處,合計產能均為45萬t/a。
除生產煤礦之外,本次公告還公布了內蒙古自治區建設煤礦生產能力情況,截至2021年3月底,內蒙古全區共有建設煤礦53處,建設規模16530萬t/a,新增產能12350萬t/a,其中,已經進入聯合試運轉的煤礦有17處,建設規模6050萬t/a,新增產能5660萬t/a。
從內蒙古煤礦產能數據可以粗略看出,大型煤礦產能占比提高,行業集中化、規模化、規范化特點鮮明。煤礦生產能力的明確化有利于煤礦安全監管,近幾年,主要煤炭產區超產情況已經得到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