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軍
(壽光市洛城街道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山東壽光 262705)
農業機械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工具,在農業生產中使用機械設備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進而促進農業生產為相關從業者提供更多價值。目前我國正積極推進農業的現代化建設,各種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機械被運用在農業生產領域。所以,要想使農業早日實現現代化建設,就需要重視新技術和新型機械的研發與應用。
完善農機安全管理服務機制有利于提高農業機械生產管理的程度、提升農業機械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可以通過設立監督管理部門提高農業機械的使用管理效率。通過該部門的日常監督與管理進而延長現代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在監督管理部門任職的工作人員需要提高自己的責任意識,明確權責,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要積極引導農民定期對設備進行安全檢驗,需要加大在人員、設備、資金方面的政策扶持,讓監督管理團隊充分發揮其作用,提高農機安全管理的服務水平,從而讓農民在安全的環境中開展農業生產。
我國領土面積雖然比較廣闊,但是整體耕地面積較少,耕地環境也存在地域上的差異,這提醒我們在農業生產領域要從實際出發,尊重自然、尊重地域、尊重生產方式之間的差異。所以在推廣現代農業生產機械時,工作人員要充分考慮當地種植情況,運用合理高效的技術推廣手段讓農民在使用機械設備時能夠實現科學的利用與管理。除此之外,在農村要增強農機技術的推廣和培訓工作,從而讓農民快速掌握機械設備的具體操作[1]。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各地區需要把市場引導和政府宏觀調控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可以高效地優化地區農業產業結構。具體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手段是利用好現有的農業生產機械設備,應用好現有設備,同時還需要加強新型生產設備的研發從而提高機械應用的覆蓋率,最終完成農業的機械化、精細化運作。現階段,我國農業綜合的機械化率為69%,農業生產主力不再單單只靠人力、畜力而是使用大型機械作為農業生產的動力。第一,在農業現代化管理過程中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需要各級政府貫徹落實42號文件,穩步全面推進農業生產機械化,促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第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要以制度建設為依據,積極落實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第三,以發展的理念作為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引導,穩步提升全行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第四,從服務的理念出發,堅持以服務農村作為工作重點,啟動壽光市土地保護耕作行動計劃。
首先,現階段機械設備的研發與生產要根據不同的需求設計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農業生產設備,現代的農業生產設備向著自動化方向發展,農業生產設備種類繁多。在實際開展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民需要根據不同的生產特征使用不同型號的機械設備,從而保證農機使用的合理性與配套性。其次,農業機械在使用過程中要確保新技術的結合。比如在進行耕地作業時,農民要先根據土質確認好使用哪一種耕種設備,還需要對設備進行數據參數的調試,從而保證機械在耕種過程以最佳運作模式開展農業生產活動。最后,在農機保養方面工作人員需要使用適宜的燃油,確保零部件的完整性,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做好機械使用的季節性控制,謹慎操作,定期維修檢查機械設備,做好機械保養工作[2]。
我國蔬菜大棚的主要作業機械主要分為多種,具體包括機械機動卷簾機、整地機械、植保機械、灌溉機械以及多功能田園管理機等,各個機械協同作業,從而可以滿足蔬菜大棚的現代化作業需求,推進農業自動化水平的提升。機械自動卷簾機械一般具有自鎖和雙向轉動的功能,可以得到比較優秀的防寒效果,避免由于氣候變化為農業造成影響。蔬菜大棚農業生產中整地作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整地作業一般包括耕地、平地和鎮壓幾個部分,需要根據區域內部的自然地理環境選擇合適的機械。一般而言,干旱地區的整地機械為圓盤耙。植保機械可以有效地優化生物及時消滅,不至于泛濫成災。植保機械可以分為幾個種類,即手動植保機械、畜力植保機械和動力植保機械,可以有效地優化田園環境結構,進而優化種植環節。灌溉機械一般采用的是大棚滲水灌溉,將尺寸為10~15 mm的塑料細管埋在土壤之中,支管和水源接通,需要灌溉時直接開啟閥門即可。多功能田園管理機可以完成大棚內部的各種作業,包括耕翻、施肥、挖溝、培土以及噴藥等。
經過長足的發展可以在農業領域中運用計算機視覺技術。第一,計算機視覺技術被運用在農業機械設備中,其作用是科學劃分出農產品等級,優化產品價格,進行品質分類,從而引導農產品的市場流向。同時計算機視覺技術還可以輔助生產機械選取優良的種子,優化播種模式。第二,計算機視覺技術運用在生產機械中可以檢驗農作物的生長狀態,運用圖像處理技術和人工標記辦法來提取農作生長信息,并判斷某一種物質的缺失對農作物的具體影響,從而為灌溉和施肥作數據參考。第三,計算機視覺技術還可以被利用于病蟲害和雜草的判定與檢測。可以在農業生產機械中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的二值化圖像識別農業生產中的病蟲害。計算機視覺技術可以使用光譜分析、顏色分析、紋理分析等方式根據投影面積判定出雜草的分布。
在科技不斷發展過程中,農業機械也在向著智能化方向發展。第一,可以在農業生產機械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一個農業專家服務系統,這個系統可以代替農業專家引導農民進行科學的農作物種植工作,同時可以幫助農業技術人員檢測農作物綜合的生長情況,這樣有利于農業技術人員協助農民為農作物種植提供參考。第二,可以在農業生產機械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插秧系統,該系統具有一定自主性,插秧系統可以用感知能力、運動能力、思維能力定位農作物種植點,從而進行智能化的自主插秧。根據測試結果該系統在準確插秧點握住植物幼苗的成功率可達到78.2%。第三,人工智能可以被用來搬運、檢驗、分類農產品。農產品作為天然產品在搬運過程中容易變形或者損壞,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設計一款機械手,利用機械手搬運農作物可以有效減少細菌感染。人工智能鑒別技術可以用在農產品的質量和外觀檢驗上,與人眼相比該技術的識別率更高。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運用其RGB圖像分析準確分類農作物。
在農業生產機械中運用信息化技術,首先需要數據庫資源的支持,數據庫可以存儲大量信息,該系統可以將各種農業信息進行分類、匯總、整理、記錄,通過開通個人賬戶或者單位賬戶,用戶可以讀取、查閱、檢索數據庫中的農業信息。其次,在農業生產機械中可以運用GIS、GPS、RS等信息技術,運用3S技術有利于農業行業從業者快速便捷的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通過分析相關農業數據,從而促進農民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合理管理農業資源。最后,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開發農業實時生產控制系統,該系統可以有效劃分出農作物施肥的肥料比例,可以在溫室種植、農產品加工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3]。
把自動化技術運用在農業機械生產中可以確保機械在作業過程中操作簡便,從而降低機械操作的難度。自動化技術可以在機械運作過程中準確把控土地情況以及農作物的高度,進而調節合理的機器作業高度,從而保證機械設備的實用性、靈活性、高效性,促進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
把自動化技術運用在農業機械生產中可以優化生產設備系統。第一,傳感器設備可以在農作物生長期間保證農業生產活動與人工管理分離,從而解放人力勞動,提高人力勞動的利用率。例如,在收割設備上安裝傳感器,從而更好地檢測農作物生長,保證在收割時農作物已經全部成熟。第二,可以讓自動化技術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一起運用在農業生產中。比如,設計小麥數據監測系統,將遙感接收設備放在小麥種植區域收集附近小麥種植環境的情況,通過遠程控制系統把檢測數據傳輸至管理中心,幫助壽光市洛城街道農業農村服務中心農業技術人員了解小麥種植情況,方便工作人員檢測小麥種植存在的問題,從而有利于提出解決方案提高種植效率。
液壓技術包括液壓、節能、無泄漏等技術,現階段在農業機械生產設備中運用液壓技術,可以有效促進機械提高運動系統,從而取得最佳的運行效果。第一,液壓技術可以無極變速,在速度調節方面范圍較廣,在機械低速運行狀態下穩定性好,所以液壓技術更加適用于形式多樣、速度不高且穩定的農業機械設備。在實際運用中液壓驅動收割機比機械傳動收割機效率高10%~30%。第二,液壓技術中的無泄漏技術被廣泛運用。無泄漏技術采用新型開發的管接頭、螺紋式插裝閥,通過密封液壓控制系統的形式組合提高農業機械設備的性能。
綜上所述,很多高新技術被運用到了農業生產領域,新興技術將逐漸取代傳統的農業種植技術,利用新技術可以順應時代潮流、滿足市場的需求,對于現代農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應該在農業生產領域積極推廣新型機械設備,在提高農業生產率的基礎上,增加農民收益,從而促進農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