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喜琴
(林西縣大營子鄉人民政府,內蒙古林西 024000)
當前我國所面臨的環境問題日趨嚴重,為了有效治理環境問題國家將綠色低碳的理念融入到社會發展與實踐當中,因此我國社會的建設與發展也開始逐漸進入低碳時代,這對于推進可持續發展觀念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為在低碳時代下有效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便需要充分注重綠色環保理念在其中的落實,從而助推我國農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氣候問題日益嚴重的背景之下,全球化的低碳革命也逐步開展,因此人類逐漸開始走入到低碳化時代。低碳時代最為核心的理念便是將低碳環保的理念融入社會建設與發展中,倡導社會大眾參與低碳生活,并且大力開發生物質能、風能、水能等全新清潔能源,進而降低對于大自然生態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從而有效應對日益嚴重的氣候問題,全面提高我國社會在建設與發展階段的效率,并且通過低碳環保的理念創造出更大的社會效益,維護大自然生態環境的平衡。
在當前低碳時代下,為了全面提高我國社會建設與發展的效率,降低農業經濟發展對大自然生態環境所造成的污染,便需要致力于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開辟出全新的農業經濟發展路徑,從而使農業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在此過程當中,需要科學且合理的規劃對農藥以及各項化學試劑的應用,致力于減少農藥對土壤所產生的污染,從而使綠色環保的理念貫徹落實到實際當中[1]。與此同時,在農業經濟發展階段也要注重對于各項科學技術的運用,通過科學技術降低生態環境污染指數,達到保護大自然生態環境的目標,減少社會在生產與發展階段所產生的碳排放,這樣可以有效應對當前日愈嚴重的氣候問題,同時對于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也具有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在農業經濟發展階段要以低碳環保為核心制定各項農業經濟發展策略,以此開辟出全新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
在我國社會的建設與發展中,有效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可以促使我國農業在發展階段充分符合低碳時代的要求,并且做到切實踐行綠色環保的理念,提高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效率,促使農業經濟展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與發展空間,有效改善我國當前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從而提高社會發展的效率。在實際當中,要對于綠色環保理念進行細致的分析與研究,并且制定科學且合理的發展方式,切實實現農業經濟的轉型發展,全面保護大自然生態環境,從而使綠色環保的理念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階段得到貫徹落實,用以助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發展水平得到提升。
在我國農業經濟的建設與發展階段,由于對農藥以及化肥的濫用便導致一定的環境污染問題,同時農產品產量的持續性增大也致使環境污染問題不斷加重。過度的使用農藥以及化肥會導致土壤存在一定污染,并且會滲透到地下水當中造成水質污染,進而影響到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同時也存在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若是社會大眾食用了農藥殘留超標的農產品便會對社會大眾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傷害,而這種情況的存在顯然并不利于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會造成一定的危害性。此外,農業生產廢棄物的亂丟亂放也會影響到我國生態環境,從而給我國環境治理工作造成一定負擔,也并不利于低碳環保理念在農業發展中的落實。
近幾年來,雖然我國對農業產業的發展投入力度有所增加,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地區農業管理體系尚不完善,所以導致農業經濟在發展階段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一旦產生自然災害便會對農業生產造成毀滅性的傷害。例如,在干旱或者是洪水的條件之下便會造成農作物絕收或者減產等問題,嚴重影響到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此外,也存在一部分地區并未實現農業生產的自動化,在農業生產各個步驟當中機械化率比較低,仍然采取傳統的人工生產模式,降低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效率。
從事農業生產人員的勞動素質較低也對于我國農業經濟的建設與發展造成一定影響,主要表現為部分農民對于農業生產存在錯誤認知,其認為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不需要進行技術投入,從而導致農業生產過程缺乏專業化指導,降低了農業的發展效率[2]。在實際中,我國農業產業發展正面臨著較為嚴重的人才缺乏,當前從事農業生產人員普遍存在勞動素質較低的問題,其并不掌握專業的農業生產技術以及知識,這便導致農業生產的效率較差、質量不足,對于農業經濟的高水平發展造成一定影響。同時,在此前提之下也并不利于綠色環保理念在農業經濟當中的落實,影響到我國農業經濟的創新發展。
在當前低碳時代之下,為了有效助推農業經濟的轉型發展,創新農業經濟發展方式,首要任務便是大力開展環境治理工作,有效降低農業經濟在發展階段對于周邊自然環境所產生的污染,從而使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更加科學且合理,也促使農業經濟彰顯出良好的發展趨勢與空間,助力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完善。例如:可以針對于當前農藥以及化肥的使用制定科學且合理的管理措施,在配合生物治理的前提之下合理使用農藥以及化肥,防止產生土壤污染。此外,在保護環境階段也要注重農業生產階段固體廢棄物的治理,嚴禁將農業生產的固體廢棄物亂丟亂放,需要對其進行集中處理,用以全面保證農業生產與發展水平得到提升[3]。并且,也需要針對于我國當前農業經濟發展的方式進行系統性的統計與匯總,并且在各個農業生產的環節當中將綠色環保措施貫徹落實到其中,從而實現農業經濟的低碳化發展,降低農業經濟在發展階段對于周圍自然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全面保證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效率。例如:可以委派專門的工作人員對農村地區自然環境進行監控,一旦產生污染超標的現象立馬采取措施進行整治,進而達到對于環境問題的有效治理,保證農業經濟的穩定且高效發展。
當前,隨著我國對科學技術研究的持續深入,與農業相關的科學技術也得到了創新發展,因此便可以適當性將高科技手段融入到農業經濟發展當中,以此有效實現農業經濟的轉型發展,促使我國社會建設與發展效率的提升。例如:可以將農業機器人融入到農業生產發展中,通過邏輯編程控制器實現對于機器人的智能控制,使機器人能夠代替人類完成農業生產的過程,如:美國地區已經發展出施肥機器人、德國地區的除草機器人、日本地區的番茄收割機器人等方面都是對于高科技手段的綜合運用,因此在我國農業技術發展階段便需要注重學習與借鑒國際上的優秀科技手段與經驗,從而將高科技手段融入到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4]。此外,還可以適當性將水肥一體化技術融入到農作物的灌溉與施肥中,通過該項技術可以比常規施肥節省肥料達到50%~70%,有效降低由于施肥過量所產生的水體污染以及土壤污染問題,切實實踐綠色環保的理念。
為了在農業經濟發展階段將綠色環保的理念融入其中,還需要致力于提高農業生產人員的勞動素質,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的轉型發展,并且充分符合當前低碳時代的要求,提高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效率以及水平。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對于農業生產人員的宣傳教育,向農業生產人員宣傳全新的農業生產技術,并且大力宣傳綠色環保理念,促使農業生產人員能夠充分重視在農業勞動中將綠色環保理念融入其中,實現對于農藥以及化肥的合理化運用[5]。此外還可以在村鎮的范圍之內定期開展科學發展農業的勞動培訓,使農業生產人員能夠掌握全新的農業生產技術,明確科學開展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從而跟隨著政府的規劃與指導合理開展各項勞動規劃,從而促使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持續性提升,同時也助力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穩步向前發展。
農業經濟在我國社會的建設與發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農業經濟的發展質量也會影響到我國社會經濟水平,因此便需要充分注重農業經濟的發展,并且在當前低碳時代之下切實實現農業經濟的轉型發展,有效降低農業經濟發展階段對于大自然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