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士國
(巨野縣農業農村局,山東巨野 274900)
近年來,在國民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我國農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和十幾年前相比,各種農作物已經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增產、增收[1]。現階段,在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之下,各地農作物新品種數量不斷增多,如山東省在2015年12月,審定通過了34個農作物新品種,例如五岳88號、黑馬101號、山農棉13號、圣豆5號等。在這一環境中,農作物新品種研發及推廣工作,已發展為農業生產中需要不斷完善的問題[2]。本研究對山東特色農作物新品種的推廣意義及挑戰進行分析,提出完善推廣、保護新品種的措施,為農業更快更好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農業種植是國之根本,然而,農作物的價格一直較低,很多農民在種植業中,自給自足,不過經濟收益仍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在這一背景下,不斷提高農作物產量、降低種植業成本,成為提升農民生活水平的關鍵[3]。特色農作物新品種的推廣有利于創收增產,可幫助農民獲取更大的經濟收益。如病蟲害是諸多農作物的大敵,而在新品種不斷研發下,很多抗病品種得到推廣,減少了病蟲害造成的損傷,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益。
農業科技不斷發展,很多優良農作物品種逐漸面世。近幾十年來,農作物產量持續提高,這一方面是因為農作物種植方式日益科學化、規范化,另一方面是農作物新品種不斷研發,使得廣大種植戶在相同的勞動付出下,獲取了更大的收益,換言之,農作物新品種的推廣,有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4]。
一些種子經銷商首先會和大型的種子企業簽代理協議,獲取該企業品種的代理權,收獲本地區示范、試驗的品種,其中部分品種的作用有夸大之嫌,甚至部分新品種未曾經過審核。在這一情況下,特色農作物新品種不斷上市,甚至有時,同一種品種作物,其經銷種類有四五十個之多。在這一背景下,農民面對繁多的農作物品種,因信息不對等,無法判斷品種的優劣,只是聽從經銷商的宣傳來做出選擇,這會對新品種的推廣工作造成不良影響[5]。
鄉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是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中的基層單位,其中的技術人員需要詳細了解鄉鎮中農業生產狀況,從而在新品種推廣中發揮作用。山東特色新品種的推廣工作中,一些鄉鎮農業技術服務單位,為追求利潤,或是對宣傳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在部分優質新品種上的推廣力度不足,或是盲目推銷一些能給自身帶來經濟收益的品種,這會無意中造成農作物新品種的“壟斷”局面[6]。
現階段山東農產品新品種的推廣渠道比較單一,主要是通過農業部門持續努力,甚至部分落后地區,因工作人員重視程度不斷,并沒有安排專門的新品種推廣人員。另外,很多新品種推廣工作的方式也比較單一,如多是通過宣傳板、廣播等方式推廣,且推廣內容更新不及時,這些均可限制特色農作物新品種的推廣工作。
現如今,山東特色農作物新品種較多,各種新品種的宣傳也不斷增多,新品種推廣工作缺少系統性及規范性,很多農戶對于眾多品類的新品種,難以做出正確抉擇。政府部門應建設專門的推廣管理體系,確保特色農作物新品種工作順利、有序開展。這就需要工作人員根據山東當地特色農作物新品種的研發情況,結合管理工作具體問題,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落實責任到個人,并且在落實過程中,不斷對各項規章制度逐漸落實,確保新品種推廣工作有序開展。
推廣人員工作能力可對農作物新品種推廣造成直接影響,因此需加強對推廣工作人員的培訓,讓工作人員能夠明白農民們的實際需求,并且對山東當地的新品種有足夠的了解,通過有效溝通幫助農民正確特色農產品新品種引入的意義,引導農民選取新品種,加強培訓與指導。因此,農業管理部門要經常展開各種培訓工作,及時發現工作人員推廣工作中的問題及不足,信心指導,并鼓勵工作人員定期總結農作物新品種知識,以便為廣大種植戶提供更多幫助。
要想推廣特色農作物新品種,農業部門需要對新品種適當篩選后,加強宣傳,正確引導,借助有效政策,鼓勵種植戶、終止企業引入新品種。傳統的推廣方式單一,效果不佳,在互聯網應用日益廣泛的今天,農作物新品種的推廣工作,需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如在鄉鎮中,可借助信息公示欄,介紹新品種的優勢、對農業發展的意義,同時還要借助互聯網平臺、多媒體平臺,加強相關知識的宣傳。如現階段很多種植戶都會在快手、抖音等平臺上了解相關信息,管理單位可以在這些短視頻平臺上,制作特色農作物新品種宣傳短片,并且可讓鄉鎮干部、當地農業部主管人來“直播新品種”,通過多種途徑,讓更多的農戶了解新品種的優勢。另外,還可組織優秀的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到農民家中,和種植戶加強交流、溝通,借助專家的影響力,向種植戶推動農作物新品種。最后,農業部還可創建產學研發平臺,將新品種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作為重要研究課題,通過不斷的成果來促進山東地區農業的發展。
示范可以將審核過的新品種和目前主要種植的品種放在一起,借助科學試驗對比的方式[7],從特色農作物新品種中優中選優,讓廣大種植戶親眼看到新產品增產的效果,通過直觀感受,讓種植戶主動、積極種植新品種,而這是將科研成果和生產聯系起來的重要途徑。因此,可以設置多個新品種展示示范田,且示范田應在代表性突出、交通條件良好的地方,根據品種來確定種植面積。一般而言,一個品種種植面積以333.5 m2至667 m2間(面積過小,難以實現機械播種及收獲)[8],種植時可采取隨機排列的方式,采用和大田種植相同的栽培管理方法,安排固定的人員,加強田間調查,做好記錄。在生產中后期,在田間擺放標志牌,標清楚品種名稱、產量結構及栽培技術的要求,便于廣大種植物查看。
山東特色農產品種類較多,種植戶有時難以選擇,這就需要管理部門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加強管理,對于虛假宣傳現象大力打擊,同時加強宣傳工作,尤其是在播種之前的2個月起,通過報紙、電視、廣播、自媒體等諸多方式,結合板報、講座,大力推廣新品種,讓種植戶能合理選擇。如對于青貯玉米這一山東特色農作物,在推廣過程中,管理部門可以打造青貯玉米的品牌,將品牌、生產及加工整合成整體工作,同時優選示范地中的品種,每年可組織選取“最受歡迎青貯玉米新品種推廣活動”,讓優質品種被更多種植戶了解。
一些特色農作物品種經過幾年的生產,發現生產過程中有凍害缺陷、倒伏問題及病蟲害問題,或者同類新品種種植率較低,或年產量不佳,這時就需要落實品種退出制度。管理部門每隔3至5年,可對品種審核1次,若農作物品種不合格,將之納入到退出市場的名單,為新品種的推廣提供空間。
在國民經濟不斷發展、社會變革的時代潮流中,我國農作物新品種推廣制度也在不斷變化,然而目前的新品種推廣制度還有一定問題,這對農業技術成果推廣工作造成了一定局限,仍需繼續努力。當然,特色農作物新品種的推廣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眾多人員的共同努力,同時,農業部門、種植人員和品種推廣人員序號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對特色農作物新品種的推廣和保護做出努力,促使農作物產量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