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德,張宏山
(武威市涼州區黃羊河水利管理處,甘肅武威 733000)
黃羊灌區氣候比較干燥,降水量稀少,水資源很短缺,隨著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業灌溉用水日趨緊張。近年來,黃羊灌區積極發展常規節水灌溉,不斷調整種植結構,大力推行區域化種植,灌區節水灌溉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同時,完善農業水權制度,嚴格按照農業水權配置方案配水到農戶,堅持“以水定地,總量控制,定額管理”水資源管理的總體思路,力爭使水資源取得最大效益。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基。發展高效節水技術是農業節水建設的主要措施,2012年以來,涼州區實施了管灌、大田膜下滴管等一批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截至2019年底,黃羊灌區共建成高效節水面積7.28萬hm2,其中,大田滴灌6.57萬hm2,管灌0.71萬hm2。通過順利實施建成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在灌區發揮以點帶面的輻射示范引領作用,為總結高效節水成功經驗,更好地促進農田水利的技術進步,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2013年黃羊灌區上莊村建成高效節水大田滴灌灌溉示范點,經土地流轉,上莊村大田滴灌為面積200 hm2,種植作物主要為玉米。灌溉系統采用自壓供水方式,經管道輸水至蓄水池進行初級沉淀,再經過設備管理房進行“砂過濾器+篩網過濾器”兩級過濾,最后供水至田間進行滴灌。田間地面輸水管道采用φ63-φ75PE管,滴灌帶型式為內鑲式,流量2.2 L/h,滴管帶間距0.6 m,沿農作物種植方向呈地膜、毛管、作物四行一膜兩管布置。示范點大田滴管玉米生育期灌水8~11次,灌水定額17~28 m3/667m2,灌溉定額為240 m3/667m2。
大田滴灌工程正常運行后,移交受益單位負責運行管護,實行“統一作物種植、統一時間灌溉、統一施肥標準、統一運行管理”的模式。水肥經過一體化綜合使用,施肥效率和施肥均勻度取得極大提高,還可節省肥料30%左右;而且畝灌溉定額由渠灌的360 m3/667m2降為240 m3/667m2,節水120 m3/667m2左右,同時還具有增產、增效和省工的經濟效益。
連片種植是實施高效節水的必要條件。高效節水工程是一個灌溉整體運行系統,要求作物種植必須連片,這在實際操作中困難較多。目前灌區農民自主分散經營,種植結構多樣性,對灌水方式、時間、數量要求不一,不適宜高效節水灌溉的運行。這也形成了大面積推廣高效節水灌溉發展的瓶頸。
隨著一大批高效節水項目相繼立項建成,對節水技術在黃羊灌區的應用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但大部分項目工程后期服務跟不上,節水灌溉技術服務體系不到位,建后不能及時跟進滴管系統維護和專業指導,維修人員很多不懂操作技術,管道發生故障后不能及時排除;項目區青壯年農民大多選擇外出打工,組里只有留守婦女和老人兒童,根本無法配合完成高效節水灌溉運行。
因高效節水工程是壓力供水,會導致單方水成本的增加;高效節水工程大多采用管道系統,許多材料設備在實際運行中很容易受損,也會增加維修費用;大田滴灌工程等高效節水科技含量較高、要求具有較高水平管理人員維護管理,運行費用也會增加。因為項目區管護對象為農戶,意識很薄弱,在實際運行中經常發生管道、管件損壞的問題。這些維修費用沒有正常渠道籌措,且工程運行中由于管道及管件損壞后,因閥門來不及關閉對農作物沖刷浸泡造成的損失也無賠償資金來源,滴管的每年運行,農戶都得購買鋪設滴灌帶,這樣勢必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因為高效節水整體運行費高于常規灌溉,地方政府和基層村組無法籌措這部分資金,這也是導致大田滴灌難以大面積推廣的一個直接原因。
高效節水工程在實施中存在設計不完善和不規范的問題,設計缺少嚴格的技術把關,設計單位的水平參差不齊;設計人員基本沒有到實地踏勘,設計單位基礎工作粗糙不夠扎實,設計圖紙和實際地塊差別很大,按圖難以施工,工程施工中又不能輕易變更設計,造成盲目生搬硬套圖紙,給項目埋下隱患;設計單位對地形、面積等影響因素考慮不周,設計不夠精準,造成系統管網中局部管徑偏小、或分支管水壓不均勻、干(支)管控制地塊不平衡等問題,運行不能保證作物及時灌溉,無法滿足夏季大面積作物需水高峰期的要求,在實踐中很難保證滴管系統理論上的運行效果。為此廣大群眾帶有嚴重的負面情緒。
高效節水項目管網工程開挖所經過的農田地塊、田間道路、渠道等,工程項目設計預算中沒有管道開挖補償費,但施工中農戶阻擋索要補償費的現象很普遍。施工協調困難重重,工程開展舉步維艱,灌區水管單位雖然進行了積極地協調,但個別農戶就是認識不到位,使工程進展的阻力很大,嚴重影響了高效節水項目工程的工期,使項目建設不得不延期。
目前現有政策缺乏激勵機制,節水項目難以落實到位。水管單位絕大部分收入來自水費,發展節水與自身效益存在錯位,使得水管單位很難以極大的熱情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發展高效節水中。高效節水具有節水效益無可置疑,但節水是社會效益,對全社會有利,對水利部門卻提出了挑戰,一方面水管單位要靠收繳水費給職工發工資,另一方面節水卻意味著水費收入的減少。國家高效節水的戰略發展下去灌區水管單位將面臨生存的考驗,導致這些水管單位對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的積極性不高。
滴灌等高效節水雖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之一,但在實際使用中也受一定的約束條件和局限性制約。由政府主導,鼓勵土地集約化經營,加快推動高效節水灌溉步伐。大力鼓勵引導土地向種植大戶、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和企業化生產等規模化流轉經營,流轉后的土地要根據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布局要求統一種植模式、統一施肥、統一管理,通過統一種植模式對灌溉系統重新進行優化配置,實現農業的集約化、區域化生產。
高效節水工程的設計人員要深入田間地頭,遵循因地制宜、經濟合理、運行安全、管理方便的原則,認真總結建設和管理經驗,核定灌溉適當的控制面積,合理設計管徑,正確劃分輪灌單位,確保高效節水工程運行科學合理。其次建設單位在編制預算時,應充分考慮在耕地上開挖管道給農民造成的損失,在工程建設費用中應增列耕地補償費,比如土地恢復補償費、誤工費、打埂費等,地方政府也應統一出臺相應的補償標準。建設主管部門必須嚴格規范設計市場,設計要按照審查程序進行嚴格審查、嚴格把關。
高效節水工程的建設投資多由政府投資,難以解決的卻是建后運行費用的投入問題。由于農田水利建設與服務屬于鄉村公共產品,且節水工程的公益性和水資源的短缺性,應基于政府投資為主。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體的高效節水專項基金和穩定長效機制是十分必要的。當地政府應積極安排部分資金,設立灌區用水戶協會節水資金,采取以貼息、以獎代補等扶持形式,解決運行管理經費欠缺的問題,發揮好政府資金扶持的激勵、引導作用。
從黃羊灌區近幾年高效節水運行來看,專業化的高效節水工程建后管理服務模式的建立健全是當務之急,不斷完善工程運行管理及管網維護;強化節水技術培訓和政策宣傳,充分調動當地農民用水戶協會,提高自我服務能力;水管單位要加強指導、嚴格監督,使高效節水工程良性運行且長期發揮效益。
節水管理包括組織、工程、經營和用水管理。水利工程以往大都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沒有先進的管理,哪有先進的節水型農業的發展。它主要涉及社會、經濟、生態、制度、技術、政策諸多方面,貫穿在農業生產和節水灌溉的全過程,在某種意義上說甚至比工程、農藝技術等其他因素更繁雜也更重要。通過提高灌溉管理水平,采用科學高效的用水管理方式,在全面節水的前提下,使水能夠在作物生理期被最大限度地吸收。
一是制定好村鎮水利長期規劃,農村基本農田、土地整理、高效節水等項目實施由政府部門統一協調,并整合部門力量和資金渠道,二是建立協調統籌機制,按照“統籌規劃、部門協作、整合項目、集中使用”的原則,形成“各負其責、各計其功”共同促進高效節水發展的基本格局,統籌建設,成片推進。
一是政府部門建立和強化有效的政策激勵機制,應對灌區公益性水管單位給予財政節水補貼(獎勵),調動水管單位參與高效節水建設的積極性。二是落實好相關扶持和社會保障政策,核定財政供養范圍,免去水利職工的后顧之憂,使水管單位長期生存下去。
在農業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節水灌溉也是在不斷發展和豐富的,高效節水的推廣離不開廣泛深入調查、認真分析高效節水灌溉中存在問題,要因地制宜制定相應對策。同時應該清醒的看到,雖然我們與發達國家差距很明顯,但推廣高效節水既不能消極怠慢,也不能急功近利,要因地制宜、穩中求進。這樣才能使高效節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長期使效益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