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玲
(淮北市烈山區農業農村水利局,安徽淮北 235025)
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離不開農業經濟,為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需要提升農作物的種植技術水平,進而提升農業生產總值。玉米是安徽地區主要種植農作物之一,其生產質量直接反映了當地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結合當地氣候條件選擇不同的種植品種能實現玉米的增產,有關農業部門應積極探索新技術的推廣方式,發揮其主要作用,帶動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現階段我國人口數量較多,面臨著糧食儲備不夠充足的問題,并且國家提高了對食品質量的要求。但我國目前農業發展速度較為緩慢,農業的生產力不能滿足社會對農作物產品的需求。玉米作為我國主要的農作物,近些年科學研究種植技術的力度不斷加大,出現了很多提升玉米產量質量的先進技術,有效地發揮新型種植技術的作用才能達成玉米增產的目標。因此,為了提高我國糧食的總產量,需要加大對新技術的推廣力度,有效實施在種植戶的種植過程中。此外還能進一步推動先進種植技術的研發進程,實現我國農業技術現代化。
雖然人們能夠根據自身的種植經驗總結出提升玉米產量的種植方法,但這些方法能帶來的增產效果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并且每一戶種植的玉米品種和價格制定都不相同,不能保證農戶的穩定收益。不同玉米種植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給玉米種植的產量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讓糧食的定價也趨于穩定,讓農戶的經濟收益得到保障。由此可見,加強不同玉米種植新技術的推廣不僅能夠改善傳統的種植模式,還能提高農戶的經濟收入。
農業發展直接影響著我國的經濟建設,因此我國把農業種植新技術作為發展的重點,政府也不斷提高農業新技術推廣方式的要求。傳統的種植技術推廣方式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引導,需要政府以宏觀的角度對農業市場進行調整,從上至下完成技術推廣工作。政府主要根據農業的經濟基礎對種植技術進行推廣,不僅對種植戶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還給種植戶提供充足的物資滿足其推廣的需求。因為我國政府有較高的威信,所以這種政府推廣的方式進行的過程中一般都很順利,并且推廣的范圍更大。政府部門可以采取兩種方法來推動推廣工作進行,首先在種植新技術上政府要出臺惠農政策,并且滿足農戶對技術和資金的需求,這樣農戶才能積極應用新技術進行種植。其次,為了讓玉米的產量不斷提高,需要科研人員持續展開種植技術研究工作,政府應鼓勵科研部門在技術上的突破,不斷加深研究的方法,在技術和資金上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幫助,這樣才能加快研發的速度,滿足玉米高質高量的生產條件。由此可見,政府在經濟和技術上的幫助能夠有效落實新種植技術的推廣工作。政府推廣的主要優勢源自于自身的特殊性,能有效落實推廣工作,縮短不必要的時間,調動專業的技術人員開展新技術講座,自身的權威性讓農戶更容易信服推廣的新技術。但政府在推廣過程中也有問題的存在,例如推廣的經費有限,在推廣玉米種植新技術時需要消耗大量的資金,給政府帶來財務上的壓力,不能明確推廣方向,以及推廣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較低等問題。除此之外,應用這種推廣方式會讓農戶產生依賴心理,阻礙了農業市場的發展和風險分擔工作[1]。
傳統的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的方式也包括利用線上媒體進行推廣,這種推廣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優勢能有效促進玉米技術推廣工作。企業可以憑借自身資金雄厚、技術過硬等特點來大力建設線上平臺。而且新媒體推廣技術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現階段科技在不斷進步,企業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平臺或者微博等平臺,在平臺上開設種玉米種植技術專欄,讓更多人通過瀏覽網頁學習先進農業種植技術。但這種推廣形式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為部分地區沒有普及網絡應用,部分玉米種植戶年齡較大,不能熟練應用互聯網絡,因此無法及時得到新的種植技術內容。所以,在通過線上媒體渠道推廣玉米種植新技術時,還需要同時做好農民基礎網絡素養的培養工作。
農業技術協會是一種農民發起的組織,也是傳統種植技術推廣方式之一。農業技術協會不僅能起到技術推廣作用,還能將種植技術的成果共享給更多農戶,能將種植地區的資源利用率達到最高。農業技術協會的主要成員是農民,由農民進行自我管理,并且內部人員共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利益。這種農民自發的技術協會能夠連接起政府、企業和農戶,促進三方之間的交流合作,確保技術推廣能夠有效落實。農業技術協會要有足夠的規模才能保證擴大影響范圍,但過大的規模會更加依賴核心技術。目前農民技術協會還缺乏足夠的規模和影響力。
近些年科學技術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農業科學研究水平也不斷提高,出現了多種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種植理念,并且這些科研成果在試驗階段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能夠實現玉米高質高量的生產。深松整地技術就是其中一種玉米種植新技術,并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根據研究結果表明應用此項技術能夠使玉米每畝增加約11%的產量。大規模推廣此項技術不僅提高了玉米的產量,還提升了玉米產業的經濟效益。以下列舉了推廣深松整地技術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宣傳技術,宣傳技術的工作可以由政府負責,通過開展相關的專題會議,從上至下宣傳種植新技術,快速推廣這種新型的種植理念。第二階段是應用典型例子做好示范,在確定好進行推廣技術的試驗點后,可以代表著鄉鎮做好榜樣示范,讓農戶能真正看到應用深松整地技術后玉米的種植效果。第三階段用有技術能力的人帶動技術不足的人,這種方式讓農村的技術代表在實際種植玉米的過程中應用新型技術進行生產,同時帶動了其農戶應用此項技術進行種植。第四階段需要完成大范圍的推廣,當有了一定技術支持群體后可以加強推廣的力度和范圍,讓這種種植新技術有效落實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2]。
地膜種植技術廣泛應用于干旱地區的玉米種植,應用這種種植新技術能夠有效提高土壤的貯水能力,這種技術在干旱地區的應用效果更加明顯,在普通種植地區不會有什么顯著的效果。因為干旱地區常年降水量少,土壤中的水分過少,即使在降雨天水分也會很快地流失,導致玉米在種植過程中沒有足夠的水分,不能保證健康的生長狀態。地膜種植技術不僅給玉米提供水分充足的土壤,還幫助玉米更好吸收肥料,促進了玉米的光合作用,讓玉米的質量進一步提高。但地域環境影響了地膜種植技術的應用范圍以及推廣的資金不夠充足,造成了此項技術沒有得到大范圍的推廣。因此,需要完善技術推廣的方式,需要政府提供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這樣能降低農戶在機械、薄膜等材料上花費的資金,讓農戶更加積極應用地膜種植技術完成種植。推廣的過程中可以應用示范的田地作為例子,讓農戶能真正認識到這項技術對玉米生產的重要性。
我國目前倡導的主要農業種植技術是保護性耕作,可以將這種技術應用在玉米的種植上。政府推廣這種技術方式時,要根據每個種植區的實際情況來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根據安徽省玉米種植的特性,農戶進行耕種時會出現水土流失或者土地沙化的問題,為了能保證土地可持續發展,要將保護耕地作為種植過程中的主要環節。政府相關部門需制定科學合理的推廣玉米種植技術方式,并且要認真落實推廣的手段,可以邀請專業的技術人員完成種植的示范操作,和傳統的種植模式進行對比,讓農戶能體會到應用此項技術的好處。在宣傳技術的過程中融合技術的理念以及進行耕作的方式,以直觀的方式向農戶展示技術應用的效果,這樣才能有效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3]。
在推廣新技術的過程中,可以充分應用科研技術的成果來提高玉米的種植效益,讓教育單位和技術研究部門共同投入到農業生產過程,幫助農業產業在技術上和經濟上的快速發展。為了能夠有效推廣種植新技術,農業科研單位首先要加大研發力度。研發的過程需要政府的協同配合來保證工作的順利展開。基層的農業部門應深入種植戶間了解技術的使用情況,掌握技術推廣和應用的效果。但種植新技術的推廣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風險,玉米種植戶有較多的顧慮所以在新技術的應用上并不積極,因此,農業的相關部門應該建立完整的技術保障體系,讓農戶在使用新技術的過程中受到全面的技術指導。政府部門可以提供相應的幫助,加強與教育部門、農村合作社以及科研單位等機構的合作。農戶在種植玉米的期間,科研部門可以派遣專業技術人員到種植區進行指導,讓農戶掌握科學的種植新技術方法。
綜上所述,不斷研發玉米種植新技術固然能夠有效提升玉米的產量和質量,但只有擴大技術的推廣范圍才能真正發揮出新技術的作用,這樣才能保證玉米產業的經濟效益。因此,相關部門需要應用科學合理的技術推廣方式,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交流合作,政府需要在資金和政策上提供一定的幫助,以擴大不同玉米種植新技術的應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