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田豐,錢民國
(浙江交投龍新礦業有限公司,浙江 衢州 324400)
隨著礦產資源的開發,礦產開采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是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問題,也是當前社會急需注意的主要問題,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產生的影響是非常不利的。并且,在礦山建設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大量的地面沉降、植被損傷、泥石流、山體崩塌等地表災害。同時,對礦山周圍的地下水資源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導致周圍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這些災害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1]。所以,保護礦山建設過程中的生態環境,既是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也是保護人類的未來文明和長久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能源的需求不斷加大,各種礦產資源的開采均開始受到了重視。但是近年來,礦山建設過程中,對其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對土地、地下水資源,以及周圍空氣都產生了較大的損傷。所以,礦山建設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亟待保護。
目前,我國的礦山的建設尚處于研究階段,是一個新的起步階段,保護生態環境在我國礦山建設過程中仍是一個新興領域,而這就需要了解土地利用情況,所以近年來,國家開始統計礦山建設過程中,礦產資源破壞和恢復的土地面積,具體統計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礦山破壞與恢復土地面積統計圖
如圖1所示此外,能源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在礦山建設過程中,破壞的土地面積均超過400000m2,而恢復的土地面積均不超過200000m2,既破壞了土地利用率,又損害了生態環境,與我國的環境發展政策背道而馳。所以環境保護對礦山建設的意義重大。只有減少破壞土地面積,增加恢復土地面積,才能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且希望通過該統計,警示礦山建設過程中毫無顧忌的破壞土地的現象。
首先,礦山建設過程中,會進行露天開采,此項開采造成了土壤剝落、地面沉降、固體廢物堆積等問題。其次,在礦山建設過程中,受到最大危害的三項資源,就是水資源、空氣,以及固體廢料的污染。其中,在礦山建設過程中,大量的廢水、廢料被排放入河流,從而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質。最后,在采礦過程中,物質能量轉換的過程,就是生態環境系統被破壞的過程,使礦山周圍地質環境產生變異[2],導致礦山的綠化環境變少,尤其在靠近礦山周圍的生態環境,破壞越嚴重,植被的質量越低,甚至產生退化的惡性影響。
在礦山建設過程中,選擇好的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方式非常重要。
就目前來講,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方式的資金、機制,以及理念等,都沒有完善的措施。土地修復與水資源更新,都是非常亟待改善的問題,但兩者存在著非常大的難度,使得礦山建設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不能完全依靠大自然的力量。
所以,在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過程中,需要考慮人為因素,構建出與原生態相似的仿造系統[3]。目前,礦山建設過程中的土地修復與水資源更新,需要優先考慮社會環境,特別是經濟成本和社會影響。
所以,在礦山建設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因為無法確定哪種模式帶來更大的效用,所以不能選擇單一的生態管理方式。
第一,處理在礦山建設過程中,已經存在的地質災害,或者可能存在的環境隱患,盡可能地消除地質災害或隱患造成的損失,降低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第二,利用較為先進的監測技術,按時段、按地區監測可能出現的地質隱患問題,秉持著“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及時地將環境問題扼殺在搖籃中。只有強化了生態環境保護預防原則,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將礦山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在改善礦山建設過程中的土壤質量問題中,在恢復動植物環境的基礎上,有效地改善礦山周圍的土壤質地,從而達到恢復整個生態環境的目的。并且,根據礦山建設的要求,將地表的土地分層,在開采完成后,按照原順序重新填土,保證可以恢復到原有的土壤結構[4]。但是,考慮到礦山建設的成本,以及當地的地形條件,此項工程會比較浩大,所以,在此過程中應對土壤質地有所了解,并且針對不同的土壤條件作出不同的改善方式。改良前后的土壤土質前后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改良土壤土質前后對比
如表1所示,在原土壤的基礎上,使用物理方法,此方法是針對一些污染程度相對較低區域的土壤,進行更新或者半更新,以耕翻的形式將地表的污染物分散開,從而提高土壤利用率;對污染程度較高區域的土壤,可以進行上述方法,將地表的土壤分層,礦山建設后再填土,保證土壤中的濕度可以種植植被。兩種改善方式,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可以減少工程量,對生態環境是最具影響力的保護措施。
生態治理區的地理位置較為偏僻,且一直處于閑置狀態,近年來,基于保護生態環境的礦山建設的提出,生態治理區重新受到了重視。
修復生態治理區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恢復生態治理區在礦山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生態治理區一直被采礦垃圾占用,清除采礦垃圾是恢復生態治理區的首要條件。其次,改善由于污染物堆積導致的土層變薄、土壤養分低,以及土地質地差等問題。避免因為土地裸露、水土流失明顯而導致的干旱[5]。最后,生態治理區的運輸道路,仍以未鋪裝道路為主,道路設計不規范、道路兩側無防護措施,行車時會產生大量污染的沙塵,以及固體垃圾,污染環境,這些問題都是礦山建設過程中,固體污染物堆積的主要原因。需要擬定合理的治理措施,加快治理固體污染物的速度,促進生態治理區土地的有效利用,從而改善礦山建設過程中的生態環境。
礦山建設過程中,只有強化礦山建設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原則,才能有效地減少礦山建設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只有改善了土壤土質,才會得到生態環境的正向影響;只有恢復生態治理區,生態環境的保護才會事半功倍。因此,實行本文的治理措施,一定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礦山建設過程中的生態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