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耿
(廣東省揭陽市林業公路養護站,廣東 揭陽 522000)
綠美古樹鄉村是以古樹資源保護為中心,以鄉村綠地系統建設為基礎,以提升整體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集科普教育、文化藝術傳承、旅游觀光服務為一體的,宜居、宜游、宜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生態鄉村,是在推進鄉村綠化風景美化工程建設和鄉村古樹森林公園工程建設的良好基礎上,立足當前鄉村發展需要,按照新經濟時代的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性要求,提出的一項美麗鄉村工程建設行動。《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提出,要支持和推進我國鄉村農業現代化和綠色經濟發展,持續改善我國鄉村人居自然生存環境,加強對農村自然生態的保護與環境的修復,嚴格保護鄉村古樹名木和綠美古樹,建設生態文明綠色宜居的美麗鄉村。工程對推進生態文明、美麗宜居的鄉村建設和加快實現新時代鄉村經濟振興的戰略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最新統計結果表明,除自然保護區外,揭陽市建檔的古樹名木總共有2117株,古樹群67個,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其中,一級古樹有23株,樹齡最大的是位于揭陽產業轉移工業園月城鎮玉步頭村的兩株秋楓(Bischofia javanica),一株990年,另一株980年;二級古樹有221株,大部分為榕樹(Ficus microcarpa),其次是杧果樹(Mangifera indica);三級古樹有1865株,涵蓋榕樹、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龍眼(Dimocarpus longan)等;名木有8株,全部為300年以上的柚木(Tectona grandis)。
近年來,隨著揭陽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的開展,市域內的古樹保護越來越受關注,但存在的問題依然不少。如何開展有關保護古樹的工作,如何恰當合理開發和利用古樹名木資源,逐漸成為一個重要課題。目前,針對古樹保護宣傳的活動相對比較匱乏,除了設立古樹標志牌科普外,尚無其他保護措施,清楚了解古樹價值、作用、意義的人不多。對于身處在人煙稀少或者是山林深處的古樹而言,只有充分利用媒體、公告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保護,才能真正引起社會公眾的重視和關注。還有就是由于缺乏足夠的專項資金用以宣傳保護,絕大部分古樹都生長在一種自然的狀態下,無法得到管理人員的管護,尤其是一級重點保護的古樹,由于樹齡較大,生理代謝機能較弱,生長機能受到嚴重的影響,隨時危及古樹生命,威脅周圍環境質量。因此,缺少資金支持已成為制約揭陽市古樹保護的首要瓶頸。投入資金與技術能力、重視程度等方面的差異,會影響古樹保護工作的效果。
建設綠美古樹鄉村是保護和利用古樹資源的需要,是營造更美好鄉村休閑空間、傳承歷史文脈和森林文化的需要。規劃應充分依托揭陽市境內的地形地貌,根據現有的森林資源分布特點和格局,以森林生態網絡的體系點、線、面布局為規劃指導,圍繞揭陽市國家森林城市的戰略目標,全面推進綠色生態型城市的建設進程,促進特色森林生態鄉村旅游的持續健康發展。生態網絡布局規劃應以揭陽市古樹名木資源的保護、鄉村環境綠化美化工程為建設核心,以揭陽市古樹公園或古樹園建設、綠美家園建設、綠美古樹鄉村廊道工程建設、“四旁”綠化建設為重點,打造一個居住環境優美、景觀豐富的鄉村綠色生態網絡體系。具體建設內容如下:
揭陽市綠美古樹鄉村建設范圍內的古樹應實施嚴格的保護措施,保證所有古樹都登記建檔,所有古樹都要掛牌進行科普介紹和警示。通過在古樹周邊設立保護標識,添加護欄等設施,對古樹實施原地保護,嚴禁非法砍伐或者移植古樹。
風水林是通常分布在各個自然村聚落的一種具有當地民族特色的林分,經過歷史的洗禮,其與當地村落的傳統習俗和生活習慣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也是將來古樹的重要后備種質資源,是附近的農田、果園以及牧場等棄耕地進行自然恢復或林分改造的種質來源。應定期開展廣泛的風水林資源保護情況調查,對鄉村風水林邊界范圍、占地面積、林中所含名木古樹的數量、植物的種類和生長現狀等信息進行登記和建檔,對珍稀或特別具有代表性的鄉土野生植物進行統一的掛牌和保護。風水林邊界范圍內應為嚴格保護范圍,禁止在風水林內開展破壞古樹生長環境的其他人為活動和工程建設行為。風水林入口、邊界的明顯位置可設置保護宣傳牌。
揭陽市古樹公園的建設應充分滿足社會公眾對于古樹生態保護、文化活動體驗、休閑觀光游憩、科普宣傳教育等一系列功能性設施的需求,重點是建設古樹保護設施,其次是配套建設部分不同功能的設施,包括游憩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游憩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應在保護古樹名木資源和不破壞古樹周邊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與古樹所在位置的地形地貌、山石河流、原有植物綠化景觀等要素互相協調。
綠美古樹鄉村古樹公園內還應當具備適量的公共基礎設施,包括園路系統、照明系統、給排水管道、供電系統等。園路建設應減少對古樹群落的分割,確保古樹群落景觀的完整性。照明路燈應考慮環保節能,可考慮在居民聚集區安裝太陽能照明燈具。供水設施優先考慮就近接入市政給水管網,根據村內各區域的不同用水需求,合理布置公園供水設施管網和配套工程。古樹公園電力線路適宜埋地敷設,不宜設置架空線,減少對古樹保護范圍景觀和樹木生長的影響。
揭陽市綠美古樹鄉村廊道包括三類:一是以生態宣傳教育為主題的生態科普宣教廊,二是以展示古樹歷史及周邊傳統文化為重心的歷史文化展示廊,三是以展示村容村貌和建設成效的綠美古樹鄉村景觀廊。各廊道內應配備足夠的導覽標識系統,導覽標識包括導向牌、標識牌和解說牌。
綠美家園建設主要是提升鄉村環境綠化美化程度,包括增加鄉村休閑空間、改善鄉村環境衛生等。增加廣大鄉村居民和游客運動娛樂、溝通信息的休閑場所并對村民產生的生活垃圾和排放的廢水進行有效收集和綜合清理,減少固體生活垃圾隨意排放。
路旁綠化、水旁綠化、宅旁綠化和村旁綠化是“四旁”綠化的四種形式,揭陽市綠美古樹鄉村建設要求使用景觀較好的鄉土樹種或珍貴樹種,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營養物、水分及其生存環境內的有機質條件,恰當利用光照、營養空間以及鄉村自然現狀實施綠化建設,實現鄉村經濟和環境綠化共同進步。
古樹名木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文化價值以及生態價值。與過去古樹公園建設案例相比,揭陽市綠美古樹鄉村的規劃既總結了經驗,又發展出了具有揭陽特色的古樹鄉村建設模式,針對每個鄉村的具體情況以及面臨的問題,提出了各自的建設策略。
筆者建議有關單位高度重視綠美古樹鄉村建設工作,并通過建立完備的管理小組、穩定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有效的部門協作工作機制,形成共同推動揭陽市綠美古樹鄉村工程建設的強大合力。揭陽市綠美古樹鄉村建設涉及面相對較廣,覆蓋多個領域的相關知識,有關單位要結合揭陽市其他規劃確定工程建設的具體內容與目標,并將其建設資金列入揭陽市年度財政預算。有關單位和其他相關部門要圍繞本身職責,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借用綠美古樹鄉村建設的良好契機,積極爭取廣東省有關造林、生態建設等專項資金的支持。同時,還可采取社會捐資、吸引閑散社會資金等多渠道方式籌集資金投向綠美古樹鄉村建設,力求保障揭陽市推進綠美古樹鄉村建設的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此次揭陽市綠美古樹建設,將有效地整合利用揭陽市古樹名木資源,打造類型豐富、具有鮮明特征的古樹公園或古樹園,構建揭陽市綠地系統。基于對古樹的保護,為揭陽市本地居民或外來游客打造一連串以古樹公園或古樹園為載體的娛樂場所,滿足群眾對優質生態環境、健康生活方式、科普學習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