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運浩
(廣西靈山縣沙坪鎮鄉村建設綜合服務中心,廣西 欽州 535419)
林業資源是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資源,不僅為人類生活、社會生產等提供了大量的木材,還具有調節氣候、保持水土、凈化空氣、凈化污水和防風固沙等生態功能。不過,我國卻是一個森林資源相對較少的國家,人均森林面積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近年來,我國雖然在人工造林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在林業資源的保護以及森林防火管理工作中仍然有許多問題,嚴重影響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生態環境的保護。所以,在林業的生產與建設過程中,要注重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在保護好林業資源的前提下方可加以合理利用,只有這樣才可以實現林業資源與人類社會共同可持續發展。對此,下面將展開對林業資源保護及森林防火管理措施的相關探討。
我國林業資源主要分為南方集體林區、西南林區、北方林區和東北林區4個大區。目前,我國每年新造與現有的人工林面積均為世界第一,森林覆蓋率從解放初期的8.9%一直發展到2020年底的23.04%,其中人工林面積0.8億hm2,天然林面積1.4億hm2,森林蓄積量更是超過了175億m3。不僅如此,我國現有的宜林土地資源還有很多。從改革開放到現在的40多年間,我國平均每年新增的林業面積超過25萬hm2,預計到2025年底我國森林覆蓋率將增加1.06%,達到24.1%,森林蓄積量也將增加15億m3以上??梢?,我國林業資源的增長速度非??臁?/p>
首先,林業資源的管理是一項長期、系統和復雜的任務,必須掌握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辦法。但是,就我國目前的林業資源而言,林業產業結構發展相對比較單一,仍存在大量沿用粗放經營管理的傳統模式,沒有很好地根據林木的生長要求、特點以及發展現狀等來采取科學、合理且有效的管理措施,這會直接影響林木資源的高質量發展。而且因為缺乏科學的林業資源管理體系,就會導致一些亂砍濫伐的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受到嚴重破壞的林業資源不能夠在短期內得到恢復,給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此外,還存在著林業資源管理理念錯誤的問題,比如更重視林業資源的利用和治理,缺乏林業資源管理過程中的保護和預防意識。
除了常見的森林病蟲害以及人類的亂砍濫伐等因素外,森林火災是影響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因為森林火災造成的林業資源損失是不可逆的,所以要特別注重森林防火管理,但是除了少量森林火災是自然因素引起外,大多數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造成森林火災的人為因素主要有:第一,生產性用火不規范,比如農業、林業、林副業、牧業以及工礦運輸生產等;第二,非生產性用火不規范,比如祭祀用火、林區吸煙、野炊和野外取暖等;第三,人為故意縱火,部分人出于好奇心或者報復心理的刑事犯罪行為。其中,以林區吸煙、燒荒和祭祀燒紙等引起的火災占了每年森林火災的絕大多數。
有限的林業資源在砍伐消耗過后,必須得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修復才能恢復如初。所以,為了減輕巨大市場需求給林業資源造成的利用負擔,必須合理地調整及優化林業的產業結構,并加大其他替補產業的開發與投入。針對我國林業產業結構發展相對單一的問題,可以在現有的林業資源基礎上進行合理地調整和優化,確保林業資源第一產業穩定發展的前提下,適當地發展林業資源的第二、第三產業。
林業資源的管理必須根據地區林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這是林業資源管理工作能夠起到良好的指導與監督作用的基礎。首先,必須依據地區現有的條件及林業資源的發展現狀、特點等來制定管理制度,建立起專業的管理部門;其次,對各管理部門的工作內容、工作范圍、工作流程和目標等制定出明確的條例,保證林業資源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另外,林業資源的管理還要落實好責任制,強化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確保每個工作人員都可以承擔起管理職責,當出現管理上的問題時能夠快速追責。
傳統的粗放式管理方法不能滿足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需求,只有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才能推進林業生態文明的建設。對于常規的林業資源,要根據林木的種類、樹齡與生長習性等,結合市場需求進行區分管理,提高林業資源管理的針對性及有效性,比如通過合理砍伐、人工栽培、防治病蟲害和封山育林等措施來對林業資源進行有效的針對性管理。而對于公益林,遵循適用性的原則,必須適時、有節度地進行采伐,最大限度地做好預防和保護工作。
由于林業資源多分布在偏遠的山區,而大多數人特別是偏遠山區的人們保護林業資源的意識比較淺薄,導致林業資源的保護變得困難。所以,可以通過開展一些林業資源保護相關的主題活動,或者是一些宣傳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標語、板報、墻報和手冊等方式,讓人們逐漸意識到保護林業資源的重要性。這樣,就可以強化人們保護林業資源的意識,使廣大人民群眾投身到林業資源的保護行動中。
森林防火不僅僅是少部分林業管理者的職責,同時也需要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其中。但是,由于人們受教育水平的不同以及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人缺乏相應的森林防火知識及安全用火意識,不懂得失火、縱火行為造成的嚴重危害構成了違法犯罪。所以,要加強人民群眾森林防火的安全教育,利用墻報、標語、板報、短信和手冊等方式進行有效宣傳,普及相關森林防火的法律法規,使森林防火意識深入人心。
完善森林防火基礎設施是保證發生森林火災時能及時撲滅的根本所在。首先,要保證一些基礎性的消防器材、設備或滅火物資的齊全,比如滅火器、滅火風機、消防車等;其次,還要有相應的消防配套設施,如森林防火瞭望臺、蓄水池、氣象觀測站和林區消防公路網等。此外,制定好森林火災應急預案能夠快速響應火災的發生。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在森林火災高發期特別是清明、五一、中秋和國慶期間,制定好有效的防火方案,并提前做好相關工作的部署和消防演練,等到真正發生森林火災時可以及時地撲滅火災。
加強森林防火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可以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當遇到火情時可以更好地做出反應并處置火災。首先,相關部門可以組織森林防火工作人員開展與森林防火工作內容相關的座談會,交流彼此之間的工作經驗,使各工作人員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并實現共同進步。又或者通過聘請專業的人員或消防員給森林防火工作者進行授課,提升相關工作人員森林防火的專業技能和應險能力。
森林防火不僅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制度和預防機制,還要落實好防火的責任制。首先,各責任單位要把森林防火工作放在首要的位置,必須做到責任到人、責任到位;其次,各部門分管領導必須親自監督森林防火工作的落實情況,對其下屬工作人員的工作時刻保持關注;然后,當出現森林防火管理不當等問題時,要逐級追責相關工作人員。這樣,落實與完善好森林防火的相關制度,形成了高度統一、互相監督、功能完善、反應迅速和高效運轉的森林防火機制,更有利于林業資源的保護。
我國林業資源尚處在高速發展的階段,必須制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林業資源保護方法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綜上所述,林業資源的保護方法主要有調整及優化林業產業的結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和強化林業資源的保護意識等;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主要有加強人們森林防火安全知識的教育與宣傳、完善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及應急預案、加強森林防火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和落實好森林防火責任制等制度。以上,都是能促進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方法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