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智斌
(廣東省韶關市新豐縣黃磜鎮人民政府,廣東 新豐 511100)
豬在養殖過程中,會出現多種疾病,例如偽狂犬病、傳染性胸膜炎、非洲豬瘟、豬口蹄疫、副傷寒疾病等,每一種疾病的引起因素不同,且診斷措施和防治措施也有著很大的差距,所以必須采用科學的防治措施,才能夠提高豬疾病治療效果,根據疾病類型和疾病特點,結合多種不同治療方式,全面提高治療效率,從而保證豬能夠正常生長發育,也是促進我國豬養殖行業經濟效益提升的有效方式。
疾病特點:病毒性腹瀉病主要是指豬傳染性腸胃炎、豬流行性腹瀉和豬輪狀病等病毒。病毒性腹瀉病的主要發生季節為春、冬兩季,因為春冬兩季溫度變化較大,對豬的抵抗力會造成較大的影響。豬在出現病毒性腹瀉病后,最為明顯的癥狀為腹瀉和嘔吐,病毒性腹瀉病能夠在大部分日齡的豬中發生感染,其中輪狀病毒的感染對象多為哺乳期的豬仔,成年豬大都呈現隱性感染癥狀。豬病毒性腹瀉病發病較急促,且傳播速度較快,2周齡的仔豬在感染病毒性腹瀉病后治愈難度較大,死亡率較高。
診斷方法:豬病毒性腹瀉疾病的主要病變位置在胃和小腸,其他器官沒有明顯的病變特征,通過組織學檢查可以觀察到患病豬小腸絨毛出現變短、脫落的問題,豬病毒性腹瀉疾病患病豬的絨毛高度與其隱窩深度比會縮小到1:1,結合對其臨床癥狀的觀察,可以確定疾病類型。
防治方法 : (1)隔離措施。當豬群出現病毒性腹瀉病后,要立即封鎖豬舍,豬舍內的糞便、工作人員和相關工具不得流出發病豬舍外部。飼養人員應該在豬舍的生活空間采取隔離措施。(2)做好消毒處理措施。感染豬舍內的糞便、剩余飼料等需要挖深坑進行堆積、發酵和消毒,將病毒徹底消滅,防止病毒擴散。感染豬舍的消毒處理要每天進行一次,采用聚維酮碘和過氧乙酸噴塑輪換噴灑消毒,能夠取得良好防治效果。(3)母豬在產前要做好消毒處理,消除母豬所攜帶的病毒性腹瀉病,防止豬仔出生感染病毒性腹瀉病病毒,由此可以保護新生豬仔的安全。新生豬仔盡量不要在產房外活動,減少新生豬仔接觸到病毒性腹瀉病病毒的條件。
疾病特點:豬偽狂犬病是危害養豬行業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尤其是在集約化的養豬場中,一旦爆發豬偽狂犬病疾病會導致豬大面積死亡。豬偽狂犬病的傳染源主要是帶有病毒的豬和一些帶有病毒的鼠類,豬偽狂犬病傳染途徑較為豐富,可以通過豬群的接觸、糞便、食物以及空氣進行傳播。感染偽狂犬病病毒后,豬會出現昏睡、鳴叫、嘔吐、拉稀等癥狀,且豬的體溫會有明顯的上升,出現運動緩慢、四肢僵硬、精神萎靡等情況,且仔豬的致死率較高。妊娠母豬感染豬偽狂犬病后,流產率會有明顯的提高,且會傳染給新出生的仔豬。
診斷方法:病患有該疾病的病死豬解剖后,可以明顯觀察到其病變位置有針尖形狀的出血點,在病豬的肝臟、脾臟中會出現一些灰色的壞死病灶,肺部會有充血的癥狀,還會出現水腫;豬仔在解剖之后,可以明顯觀察到其腦膜會有充血的癥狀,且脊髓液增多。還可以采用實驗室血清檢測方法。
防治方法:(1)疫苗接種。當前我國針對豬偽狂犬病的疫苗種類較多,例如豬偽狂犬病活疫苗(Bucharest株)、豬偽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及豬偽狂犬病活疫苗(HB-98株);滅活疫苗有豬偽狂犬病滅活疫苗(鄂A株),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疫苗,能夠起到良好的防護效果。(2)加強管理。養殖場必須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制定科學的養豬場清潔、消毒計劃,加強日常的檢查工作,當發現豬群有異常癥狀時要立即采取相應的措施。養豬場要保持干凈、整潔,為豬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豬排出的糞便要加強清潔,盡早處理,防止其攜帶病毒并擴散。(3)隔離處理。如果發現某個體豬出現偽狂犬病癥狀,需要采取隔離和淘汰的凈化方法,將感染病毒的豬單獨在一個獨立的空間內管理,避免豬偽狂犬病病毒進一步蔓延,并對周圍環境進行清理和消毒工作。
疾病特點:豬傳染性胸膜炎在不同齡期的豬身上都會發生,豬傳染性胸膜炎病毒主要來自帶有病毒的感染豬,會通過該豬的血液、糞便、水槽、飼料等進行大面積的傳播,通過豬的消化系統發生感染,多發于春冬兩季,易發于在較為溫暖、潮濕的多雨季節,急性的豬傳染性胸膜炎致死率較高,慢性的豬傳染性胸膜炎會對病豬消化系統造成影響,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引起死亡。
診斷方法:病豬豬的體溫會明顯上升,達到41。C以上,伴隨有心跳加速和心率上升的現象,之后病豬的精神會出現不振和萎靡的情況,耳朵、鼻子和四肢區域會出現紫黑色癥狀。在實驗室解剖方面,通過對病死豬揭破可以明顯觀察到豬胸腔內會有大量積液存在,積液主要為淡紅色,病死豬的肺葉中會有纖維性質的滲出物質,滲出物質會在豬的胸膜表層和胸腔內部發生粘連。
防治措施:(1)疫苗接種。疫苗是防治豬傳染性胸膜炎作為有效的方法,需要養殖場做好疫苗接種工作。通過疫苗來提高豬群抵抗豬傳染性胸膜炎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降低豬群發生豬傳染性胸膜炎概率。(2)藥物防治。可以采用將霉菌毒素處理添加劑加入豬飼料的方法,能夠有效提高豬的免疫力,保證豬的機體免疫功能能夠正常運轉,發揮出抵抗病毒的作用,還可以采用病毒血清注射方法,并通過提高飼料營養方式,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3)環境控制。因為豬傳染性胸膜炎與天氣變化有直接關系,所以當天氣發生較大變化時,養殖場需要做好豬群的保暖和降暑的工作,并加強養豬場內部的通風,管控好內部的溫度,為豬群的生活和生長提供一個有利的環境。
疾病特點:豬口蹄疫在春季發生較為頻繁,且不同地區因氣候特點不同豬口蹄疫發生情況不同,豬口蹄疫還具有強烈的傳染性,同時具有急性、熱性特點,多發于感染豬的口腔、蹄部以及乳頭皮膚等位置,會導致發病區域出現水泡及爛斑,會以極快的速度在養殖場大范圍傳播擴散。發病期初患病豬個體會出現高熱情況,體溫超過41℃,唇內面、齒齦、舌面以及頰部等黏膜位置出現水泡。
診斷措施:豬口蹄疫疾病診斷主要采用免疫抗體檢測和感染抗體試劑盒方式,可以采用O型口蹄疫抗體進行檢測,采用正向間接血凝試驗,豬口蹄疫感染抗體可以采用3ABC-單抗阻斷ELISA。
防治措施:首先,在豬口蹄疫疾病的預防過程中,需要落實養殖場的科學管理,定期進行養殖場的消毒與清理,保證養殖場環境的清潔,降低口蹄疫病毒的滋生率。并要加強豬養殖過程中的飼喂管理,保證飼料搭配的合理性,提升豬自身的疾病抵抗力。其次,當前針對豬口蹄疫疫苗的研制已經較為成熟,所以可以采用接種疫苗的方式,實現養殖場豬口蹄疫疾病的全面預防,降低其疾病的發生概率。但是在疫苗接種的實際過程中,也需要注重對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的研究,如果發生不良反應需要立即查明原因。第三,如果發現養殖場內有疑似口蹄疫病例,需要馬上對疑似個體進行隔離診斷,并及時在養殖場進行全面消毒,需要采用消毒藥劑進行全養殖場的噴灑。第四,在豬口蹄疫治療方面,可以采用0.1%含量高錳酸鉀對感染個體進行口腔沖洗,然后涂以碘甘油,防止感染患病豬口腔潰爛的情況發生;還可以采用強效口蹄靈混合飼料的方法,五天左右能夠取得效果;還可以阿莫西林拌料和雙黃連混合水的方法進行治療,也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本文詳細闡述了豬養殖中最為常見的四種疾病類型,并分別提出一些科學有效的診斷方法和防治措施,希望能夠對我國豬養殖行業起到一定的借鑒和幫助作用,全面促進我國豬養殖經濟效益提高,并提高豬常見疾病防治技術水平,為養殖行業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