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遠峰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桃溝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安徽 宿州 234121)
規?;i場是養殖業現代化發展的一大突破,也是養殖方式不斷進步的一種體現。尤其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各地區養殖業也逐漸認識到規模化養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進規?;i場成為農村經濟全新增長點。然而,結合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現狀來看,受管理粗放、防疫不當、養殖技術欠缺等因素影響,導致仔豬生長緩慢、發病率高、成活率低等現象層出不窮,不僅無法實現養殖戶增收目標,甚至會造成養殖戶經濟虧損。因此,本文結合保育豬飼養要求、生理特征等情況進行分析,根據以往工作經驗,對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飼養和管理展開深入研究,旨在為提高規模化豬場養殖效益奠定基礎。
結合以往規?;i場保育豬養殖經驗進行分析,仔豬受疾病影響產生發育異常和死亡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另外,由于部分疾病存在隱蔽性,發生初期不易發現,加上蔓延速度較快,所以一旦控制不當將會加大治理難度,增加危害范圍。因此,在疫病防范過程中,需要樹立“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基本理念,通過制定科學防疫流程,引導養殖戶做好豬只檢疫工作,保證所有豬全部注射防疫疫苗。同時還要結合不同地區疫病發生情況,定期檢查母源抗體,結合消長情況確定首免時間。在防疫過程中,要盡可能避免豬只發生應激情況,并構建健全的免疫檔案。
在制定防疫流程時,可以將以下兩點作為參考:第一,對待產母豬及哺乳仔豬進行防疫。為了提高規模化豬場保育豬成活率,需要提前做好哺乳期仔豬豬瘟防疫工作。在防疫過程中,疫苗用量按照1頭份細胞苗為準。另外,哺乳期仔豬容易產生黃白痢疾病,為了從根源上避免疾病產生,需要在母豬產前6周注射2次K88疫苗,在產前2周注射2次K99疫苗;或者在仔豬出生后1周內注射兩種疫苗。除此之外,針對15日齡仔豬需要注射大腸埃希氏菌三價滅活疫苗;25日齡仔豬需要注射藍耳病疫苗。第二,對保育豬進行防疫。針對40-45日齡的保育豬,需要注射1ml五號高效滅活疫苗。針對70日齡保育豬,需要注射1ml偽狂犬疫苗。
在規?;i場防疫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在保育豬接種疫苗的1周之內,避免對豬只使用激素、氟苯尼考、磺胺以及抗病毒藥物。同時要在疫苗注射2h后,觀察豬只是否產生應激反應,如果豬只存在抽搐、休克、口吐白沫、呼吸困難等現象,需要及時注射1ml的0.1%鹽酸腎上腺素。針對休克豬只,需要及時對耳尖或尾根進行放血,使其盡快蘇醒,并且在蘇醒后要及時注射500ml葡萄糖及100ml碳酸氫鈉。
豬瘟一直以來都是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面臨的主要問題,所以為了避免豬瘟造成的不必要損失,需要在做好保育豬防疫工作的同時,進一步強化藥物保健水平,全面提高豬只抗病能力。在藥物保健工作實施過程中,需要結合不同季節針對性使用藥物。例如:春季是豬瘟、胃腸炎、呼吸道疾病暴發率較高的季節,所以需要在春季接種前,對所有豬只投喂免疫增效藥物。如黃氏多糖,可以連續投喂1周。再如:夏季天氣炎熱,雨水較多,容易滋生各種吸血昆蟲,導致豬只產生紅細胞體病或呼吸綜合征等疾病,為了避免疾病侵擾,可以選擇一些成本較低、效果較好的飼料添加劑對豬只進行投喂。
將微生態制劑添加到飼料中,能夠發揮抗生素功效,并且這種方式綠色無污染,是生態養豬的一種全新技術。微生態制劑進入豬只體內,能夠刺激豬腸道快速吸收和代謝,同時有益菌會產生維生素K、氨基酸、消化酶等諸多營養物質,有利于提高豬只免疫力,降低豬只腹瀉發生率,減少豬舍氨氣、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濃度,有利于規避或降低豬只產生呼吸道疾病概率。
飼料是豬只維持生命的必要物質條件,其質量能夠直接影響豬只健康水平。由于飼料在長期存放過程中,容易受溫濕度等因素影響發生質變,并滋生大量霉菌毒素,所以容易導致豬只使用后出現免疫力下降、繁殖障礙等問題。因此,做好飼料質量管理工作至關重要。把好飼料質量關,需要養殖人員做好飼料驗收工作,避免存在質量問題的飼料入庫。另外,存放飼料的倉庫需要溫度、濕度適宜。一旦存在過期、霉變或受污染飼料,需要及時處理。
保育豬在生長過程中只有保證營養充足,才能夠實現增重目標,并且攝入的能量越多,豬只的日增重量也會越高,同時飼料轉換率也會越顯著。因此,在選擇飼料時,養殖人員不能只關注蛋白質情況,還要充分考慮能量供給情況,保證保育豬營養充足,從而提高養殖水平。
首先,制作發酵床。結合豬場規模確定發酵床大小,并準備好相應墊料。墊料配方如下所示:選擇10%左右深層土壤、50%左右玉米秸稈并粉碎、40左右鋸末、0.3%左右的粗鹽和菌株,將這些材料進行充分攪拌,堆放在一起,利用塑料布嚴密覆蓋,在溫度20-25℃室內環境下發酵,夏季天氣較熱的情況下發酵2-3d即可,冬季天氣較冷可以適當增加天數,通常在5-7天左右,發酵后原料散發出酸甜酒曲香氣。
另外,管理發酵床。發酵床投入運用后的一段時間內,受豬只踩踏會板結化,此時養殖人員需要對發酵床進行翻松,翻松深度在20-30cm左右。尤其冬季,天氣較冷,容易導致發酵床受凍凝結在一起,所以需要增加翻松次數。另外,發酵床墊料需要具備一定濕潤度,保證水分在38-40%左右,如果水分不達標,需要及時噴灑水資源,避免豬只運動時產生揚塵。同時,保溫床豬只的最佳密度為0.8m2/頭,冬季和夏季要格外注重做好保溫床管理工作,冬季避免賊風進入,夏季做好降溫工作,同時做好豬舍通風,保證空氣質量。
獸醫作為規?;i場主要管理人員,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工作職責。首先需要對豬群進行每日巡視,每天至少2次,觀察豬只是否存在異常,盡可能做到有問題早發現、早解決,避免疾病擴散,擴大危害范圍。在巡查過程中,主要觀察豬只精神狀態、皮毛光澤性、呼吸狀況、進食量、糞便顏色等。其次,要對豬群進行合理分類。將豬群中瘦小、病弱豬只及時挑出,并將其集中在一起針對性飼養。針對病豬需要結合病情及時用藥,針對瘦小豬只要加大能量供給量??梢酝ㄟ^理腸開胃方式提高豬只食欲,增強吸收能力和代謝能力,從而提高豬只免疫力。最后,做好豬舍消毒管理工作。消毒工作是切斷疫病傳播途徑的有效措施,針對規模化豬場消毒方式有很多種,包括環境消毒、帶豬消毒、空舍消毒等。采用空舍消毒方式時,需要將豬只移動到其他區域,對豬舍進行徹底消毒,并且在消毒后的7d內,豬只不得進入豬舍。而采用帶豬消毒方式時,大多選用安全性較高、刺激性較小的消毒劑,避免消毒劑對豬只產生不良影響。在空舍消毒過程中,可以選擇消毒威1:800等消毒能力較強的藥劑,在帶豬消毒時,可以選擇農福1:200或0.1%新潔爾滅等藥劑。另外,消毒時盡可能避免長期使用一種藥劑,以免病原體產生抗藥性。
綜上所述,本文從規?;i場保育豬疫病防范及飼料管理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提出幾點科學可行的養殖技術,旨在為提高豬只成活率,從而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