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錦升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高橋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云南 楚雄 651600)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產品在我國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被頻頻曝光,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關注度日漸提高。針對這種情況,相關部門必須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并不斷優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模式,有效更新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檢測技術,從而進一步促進農產品的健康化和生態化發展。
農作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經常會受到雜草以及病蟲害的侵襲,從而出現作物減產甚至壞死的不良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農作物種植的經濟效益。針對這種情況,種植人員會向農作物噴灑一些化學農藥制劑,從而達到殺滅病蟲害和雜草的根本目的。但是部分種植人員在噴灑農藥化學制劑的過程中,對農藥的相關知識缺乏科學全面的了解,導致出現盲目和超量使用化學農藥制劑的不良現象,使得農作物的農藥殘留嚴重超標,引發嚴重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并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損壞。對于一些高毒性以及高殘留的化學農藥制劑而言,它們在農作物表面不易被分解,殘留的時間相對較長。但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這類化學農藥制劑并沒有被完全禁用,加之種植人員對國家農藥使用標準缺乏有效的了解,因而農藥使用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還有待進一步優化。
在我國當前農業生產的具體實踐中,部分地區農業種植的技術水平相對較低,并且種植區域較為分散,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產品的質量提升。與此同時,這種規模較小和分散性較強的農業種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工作難度,其日常監督工作并不能得到有效開展。這也是致使農產品出現質量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農產品的種植過程中,種植人員為了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經常會使用一些化學農藥制劑,這些化學農藥制劑并不能完全被農作物吸收利用,因而會有一部分化學成分殘留在農產品的表面;同時在農產品的加工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優化農產品的外觀形象,切實延長農產品的保存時間,工作人員也會使用一些化學制劑,這些因素都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較大的威脅。因此,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工作,已經成為相關部門的工作重點之一。
農民是生產農產品的中堅力量,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工作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相關部門要以種植人員為基礎,采取科學合理的基層管控措施,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在此過程中,相關部門要不斷加強對當地農民的培訓工作,使其對當前先進的病蟲害防治手段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認識,并全面掌握農作物的生長機理以及各種相關病蟲害的癥狀,從而進一步提高作物病蟲害防治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有效減少人為因素引起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還要根據當地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為種植人員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并給予其相應的資金補貼,切實優化當地的農業種植技術,有效提高種植人員參與綠色生態農作物種植的積極性,從而達到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的根本目的。
農產品的種植過程直接決定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二者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針對這種情況,相關部門必須不斷加強對農產品種植過程的管控工作,從而為農作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切實優化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在此過程中,種植人員要對農作物生長環境中的土壤、溫度以及濕度進行有效檢測,同時有效避免惡劣天氣對農作物生長造成的不良影響[1]。與此同時,種植人員在開展農作物種植工作的過程中,其種植區域應遠離污染源,并根據作物的生長狀況科學合理地使用農藥,從而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農產品在供給過程可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相關部門要切實完善農產品的供給體系,全面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工作,為廣大人民群眾供應更加安全健康的農產品。首先,種植人員要根據作物生長的切實需求,合理控制農藥的使用劑量和使用頻率,有效避免農藥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的濫用。其次,在開展農產品加工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要嚴格控制食品添加劑的實際使用量,并進一步明確食品添加劑的作用和相關化學反應,切實減少添加劑濫用對消費者身體健康造成的不良影響[2]。最后,相關部門也要對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進行必要的政策支持,有效推動相關企業的技術優化和設備升級,從而切實提高農產品加工的安全性。
營造良好的健康消費市場環境,是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對農產品的不斷優化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相關部門必須根據當前農產品消費市場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制度,并切實明確工作人員的職責范圍,重點關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頻發的地區和農產品類型,從而進一步促進健康消費市場的形成。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還要不斷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宣傳教育工作,引導消費者樹立良好的質量安全意識,從而進一步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積極性。除此之外,政府部門還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切實關注農產品的市場狀況以及農業技術的優化措施,并不斷加強與農業種植單位以及農產品加工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從而為我國農產品健康消費的不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廣大消費者提供綠色健康的農產品。
為了切實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健康優質的農產品,政府部門必須結合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自己的監督管理職責,切實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力度。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并為其配置先進的質量安全檢測設備、專業的質量安全檢測人員,同時將檢測數據及時有效地公布給消費者,切實提高消費市場的透明化程度。其次,要為檢測人員提供良好的培訓平臺和進修機會,從而切實提高檢測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數據的精確性和可靠性,充分發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實際效能。最后,要對即將進入市場的農產品進行嚴格把關,同時相關部門還要對這些農產品進行技術認證,從而切實提高市場上農產品的整體質量。在此過程中,監督管理人員必須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相關知識有一個正確全面的掌握,從而根據農產品的整體質量,將其進行科學合理的等級和價格劃分,并對不合格的產品進行有效處理,防止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場,擾亂當前農產品市場的正常秩序,威脅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氣相色譜法具有分離度高和穩定性強的內在特點,目前已經在農藥殘留檢測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十分不錯的應用效果。對于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而言,氣相色譜法中的峰面積百分率法、絕對標準曲線法以及內標準法,均可以有效檢測農產品中有機磷、有機氯等農藥含量,并且對苯甲酸等食品添加劑也有十分明顯的檢測作用[3]。
對于不同的化學物質而言,其化學特性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在開展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的工作實踐中,技術人員可以利用不同化學成分的內在特性,通過相應的化學反應以及實驗結果得出農產品上附著的化學成分,從而達到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的根本目的。
液相色譜法是一種傳統的農藥殘留檢測手段,主要包括薄層色譜柱法以及柱色譜柱法等,能夠有效檢測出農產品中各種離子的含量,這對分析農產品農藥殘留的化學成分大有裨益。因此,技術人員在開展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液相色譜法分離并測定農藥殘留的具體成分,從而進一步明確農產品的整體質量和安全系數。
免疫分析法的種類較為豐富,其中酶聯免疫法是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的重要手段,其整體的應用頻率和應用效果相對較高。在開展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的工作實踐中,酶聯免疫法主要是依靠化學物質在動物機體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免疫抗體特性的方法,進行農產品的農藥殘留檢測,其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工作中的應用較為廣泛[4]。
在開展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的工作實踐中,酶抑制法不需要進行相關雜質清除操作,同時也不需要借助其他干擾物質,檢測過程耗費的時間相對較短,使用到的儀器設備較為普遍,并且具有靈活性高及操作簡便的顯著優勢,目前已經在農產品農藥殘留的半定量檢測及現場定性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對于酶抑制法而言,其自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僅被應用于蔬菜和水果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等農藥殘留的快速檢測工作。
速測靈化學法主要是指通過催化化學反應的過程,快速檢測出農產品中硫磷毒性氣體以及甲胺磷等有機磷農藥。金屬離子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有機磷農藥在經過金屬離子的催化作用后,會經過分解作用形成磷酸和醇,這類物質的自身特性會使得染色劑出現變色反應,從而達到快速檢測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根本目的[5]。利用速測靈化學法進行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檢測工作,其整體的成本投入相對較低,具體操作較為便捷,并且檢測效率相對較高,因此在當前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工作中的應用較為廣泛。
為了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整體質量和安全系數,相關部門必須全面落實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控制工作,并合理優化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檢測技術,從而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的農產品,進一步促進我國生態農業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