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宇,張傳義
(1.濟南市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山東濟南 250316;2.濟南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山東濟南 250004)
現階段,進行科學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不僅能夠完成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使命,還能夠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的腳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應該把“生態宜居”作為整項工作的重點。2018年中央農村會議上又再次強調,在進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時,應該樹立以實際情況為出發點的工作原則,優化農村的村容村貌,加強生活污水和垃圾的處理工作,對廁所進行進一步整治。
我國屬于農業大國,農業環境問題與我國農業產業發展有密切聯系。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優化,農戶們對環境生活有更高的訴求,我國應該對農村人居環境進行有效調整,提升農戶的生活水平。第一,保障農村和城市協調發展。農村建設是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一環,如果農村的人居環境一直得不到有效改善,就會與城市的發展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不僅會影響城市的進步優化,會導致農村與城市發生割裂的情況,影響社會治安。并且大量的農村人口涌入城市,農村的經濟活力急劇下降,土地得不到有效開發。而進行科學的人居環境改造工作,能促進農村經濟和城市經濟的和諧發展,提升資源的開發利用效果,確保國家經濟處于穩定的運行態勢[1]。第二,政府為農戶們進行幫扶。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十八大期間,我國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政府應該加強對農村的關注度,為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行有效助力和扶持,從而提升用戶們的居住質量和生活水平。第三,提升農戶們的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穩定發展。如果農村中的環境較為惡劣,會影響區域經濟社會穩定性和政治的進一步發展,不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社會穩定。提升農村的人居環境,能夠帶動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第四,提升農業經濟活力,保障糧食的安全性和正常供給。糧食的產量和安全性是社會穩定發展的關鍵性要素。優化人居環境能保證糧食生產的穩定性,提升農業的發展活力。
第一,農村住房建筑缺乏有效規劃。要想提高一個地區的發展水平,就應該對交通和基礎設施進行合理布局。現階段,農村建筑用地的面積不斷擴大,但是農戶們居住的較為分散,影響公共服務設施的使用效果。并且大量的廢棄房屋沒有清除,造成一定的污染。第二,基礎設施落后,覆蓋率較低。部分地區沒有充足的供水,嚴重影響農戶的正常生活以及田間的灌溉工作。農村缺乏系統化的垃圾處理系統,大量的生活垃圾對自然環境和生態造成惡劣影響。第三,生態環境問題急需解決。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農村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和資源優勢。但是因為沒有進行合理的規劃,生活污水和垃圾缺乏系統化的管理,許多資源還沒有正式使用就被破壞,阻礙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2]。第四,人口生活觀念與時代脫節。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們外出打工和就業,他們把獲取到的資金用于日常的消費和生活,沒有對現有的房屋進行改造和修建,沒有對生活環境進行改善。第五,基礎設施造成的連帶性影響。因為基礎設施落后,覆蓋率較低,嚴重影響村民的正常出行,同時也阻隔外來資本的投資。農村的人居環境較差,導致越來越多的村民們遠離家鄉故土,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數量迅速增加。
第一,建立系統化的交通系統,提升農產品運輸和農民出行的便利性。2018—2020年,濟南市槐蔭區共投入5 370萬元建設“四好農村路”,現階段全區涉農村莊已實現村村通道路硬化100%全覆蓋。濟南市的城鄉道路局與區政府為交通建設進行有效地助力,與涉農辦事處進行協同助力,完成村道路改造的27條任務,為農村提供優質的交通保障。并且新增公交站點43處,為農戶們的出行提供便利。第二,提升飲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的質量,擴大使用和輻射的范圍。2020年8月份,濟南市衛生計生監督所對本區、縣的農村飲用水衛生情況進行抽樣調查,致力于進一步提升農村生活用水的質量,優化集中供水的條件,提升農村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的法制化和規范化的水平。第三,科學規劃居住區域和牲畜養殖區域,優化有機肥料的處理和應用效果。2019年,山東省濟南市印發《濟南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力求用三年的時間攻堅克難,建立美麗的鄉村。政府應該對農戶的居住范圍進行合理的規劃,幫助農戶們及時清除廢棄的房屋,建立專門的區域進行畜牧養殖工作。此外,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對農業的垃圾進行有效應用,使其轉化為有機肥料。例如,使用樹枝粉碎機把樹枝粉碎,加快其粉碎的速度,經過發酵之后從而形成有機肥,這樣才能提升泥土的質量,減少化肥的使用量,貫徹綠色環保的理念。第四,加強區域內特色風貌建設。2019年1月10日,濟南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濟南市推進美麗村莊建設設施方案》其中提出要建設京滬高速公路、京滬高鐵沿線與黃河沿岸三條風貌帶,加強鄉村振興100個樣板建設,構建美麗的鄉村示范村。在改造的過程中重點突出地域的文明特征,展現建筑的多樣性風格,體現田園的自然之美。
第一,結合實際情況和農民需求規劃房屋建設工作。政府工作人員在規劃時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模式,對居住人口進行統計,規劃農村的住房用地,要在尊重居民個人意見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工作。第二,農村垃圾分類。農村依托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構建“智能環衛”監督平臺,在區域內建立16座陽光堆肥房,專門處理各種生活垃圾。在監督平臺中,環衛車、垃圾運輸車以及清潔人員的工作責任劃分明確,大家各司其職提升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在農村中每家每戶的門口都有垃圾桶,避免垃圾隨處傾倒的問題。第三,科學處理生活污水。在2019年7月我國發布《關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應該采取因地制宜的模式,建立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路徑。之后山東省結合區域內的現有情況提出對應的整改方案,市委市政府聯合行動對農村人居環境進行整治,全面開啟重大民生工程項目,建立農村污水處理工程。這個項目的總體投入資金為150億元,其中涵蓋5 125個行政村莊,能夠為350萬人帶來便利。在濟南市的污水處理工程中,建立30多處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這樣能夠減少土地的占用率,又能利用智能化設備進行實時監控。第四,加強農村廁所建設。農村的公廁不僅關系到農戶們的居住環境質量,還與他們的健康有著密切地聯系。2020年濟南市加強公共廁所建設工作,保障衛生的實用性,提升管理的規范性。
一個人的生活觀念直接影響著一個人行為模式以及生活質量。當地的基層干部應該定期宣傳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思想,政府為農戶們和裝修公司建立溝通的渠道,為其提供科學引導,優化農村的環境和風貌。現階段,農村經濟已經處于高速發展的狀態,整體的經濟實力不斷攀升。政府應該進行科學宣傳,消除大家對農村的偏見,拉近農村和城市之間的關系,提升農戶們的榮譽感和自豪感,營造愉快、舒適的生活氛圍。
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是一切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所以,農村的基層干部應該加強引導工作,組織一些民間性團體,確保國家中的各項最新政策能夠進行有效地傳遞,提升農民的信任感。同時,采取組織合作的模式能夠保障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增強文化和經濟活動的活力。這樣不僅優化農戶們的居住環境,有豐富他們的文化內涵,提高農戶們生活的趣味性。
政府應該鼓勵各類人才積極地投身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充分開發當地的資源,促進區域的進一步發展。第一,規劃型人才,構建現代化的農村發展環境。第二,農業型人才,科學合理地擴大農業發展規模,降低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的影響。第三,旅游型人才,結合濟南地區的人文和地理環境優勢,促進第一、二、三產業的有機融合,提升環境整治工作的效果。第四,工程型人才,優化工程建設水平,提升農戶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農村進行系統化的人均環境整治工作,能提升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提升農戶們的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優化農作物的質量。在進行整改工作時,基層政府應該以實際為出發點,采取因地制宜的模式,制定科學的實施方針,擴大整治工作的影響力和輻射范圍。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應該深入到農戶群體中,要拉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加強他們的認可與信任感,確保整治工作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