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平,殷彩云,段愛國,李建平,李順成
(第一師農業技術推廣站,新疆阿拉爾 843300)
棉花全程機械化作業的技術路線為,采用激光平地機整地,然后深松或深耕整地造墑。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統進行機械化播種鋪膜,使用機械培土和中耕除草與施肥灌溉[1]。采用機械植保的方式,進行機械化控和打頂,在生長中后期進行化學脫葉催熟,在脫葉率達90%以后采用采棉機械進行機械采收,然后注意秸稈還田。
應用全程機械化作業模式,首先最明顯的是可以提高當地棉花作物種植生產的效率,和以往人力生產相比,機械化作業技術便捷度、快速度提高了好幾個層次,不僅可以提高棉花生產效率,而且使得棉花種植生產的整個流程得到優化,滿足當今社會對棉花產量的需求。而棉花產量和生產效率的提高,自然可以為當地帶來更多的經濟收入,有利于進一步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采用全程機械化作業的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放勞動力,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資源,降低棉花種植人員壓力的同時還能節約生產成本。對于棉花種植人員而言,只需要不斷提高生產機械化水平和自身對于機械化設備的操作能力,就可以有效提高棉花生產的產量和效率。
首先必須選擇合適的品種,該品種是符合南疆阿拉爾片區當地種植生態環境和種植制度的,選擇綜合性良好的機采棉,要求該品種的抗病性能較好、抗倒伏能力較強,吐絮集中順暢,對棉花脫葉劑敏感,吐絮后籽棉不易脫落。當前,南疆阿拉爾片區主要栽種的棉花品種有新陸早42號和新陸早52號,這兩個品種比較適合機采且抗病能力強、產量較好。其次要求所有肥料在耕地之前使用機械撒施在耕作區,要求使用生物有機肥料中并控制好每畝的施肥量。最后進行耕翻和整地。耕翻的主要作用是為了疏松土壤、蓄積水分、改善土壤性質,為棉花生產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采用鏵式犁與聯合整地機械等設備進行耕整,耕翻以后及時整地,采用機械設備整地,耕深達6~8 cm,并使用氟樂靈進行土壤化除。在播種之前要求整地滿足齊平、松碎、凈墑的要求[2]。
棉花種植區域要求地溫在連續3天以上穩定在12℃時可以試播,一般在4月中下旬結束播種。使用機采棉雙膜精量播種形式,控制好種植間隔。對播種的要求是鋪膜平整且壓實,膜面覆土的厚度控制在1.5 cm左右。采用精量播種機械,要求蓋膜、覆土和播種一次性完成,播種的深度控制在2~3 cm,播種深度要求保持一致且行距準確均勻,不漏行和穴,要求覆膜緊貼地面,松緊適度,側膜壓埋嚴實。
田間管理包括放苗、雜草整治、打頂、灌水施肥。在播種后,當棉苗子葉展開且顏色開始變綠的時候應及時打孔放苗,注意放苗的時間應在上午10點以前和下午4點以后開展,避免高溫影響出現閃苗的問題。在棉苗長到1~2片真葉時定苗。放苗孔和子葉可以伸出膜外作為標準,在放苗的3天后在葉面無水的情況下使用培土機械培土并封堵放苗的孔洞。在棉花生長前期,只采用除草劑和地膜覆蓋的方式可起到抑制雜草生長的作用,但是在中后期則需要及時采用機械設備除草,在棉花采收之前要及時清理掉田間的高棵雜草和纏繞棉花的攀緣性雜草。
棉花的灌溉和施肥,可使用膜下淺埋式滴灌的方式,1膜2管水,棉花在其全生育期一共灌水在10次左右,滴水的總量控制在260 m3/667m2。為了提高肥料的使用率,將氮肥、磷肥和鉀肥混合在一起作為底肥深施,其余肥料可隨著生長期隨水滴施,在初蕾期和初花期可采用葉面噴施的方式。在滴灌棉花后的3天左右首次中耕,頭水前和雨后多中耕,耕深要求是首次控制在12 cm左右,其余幾次以此遞增,每次增加2 cm左右[3]。
棉花打頂可根據棉花的生長態勢,主要是株高和果枝數量確定合適的打頂時間,然后按照機采棉的采棉順序作業,控制棉株高度應在100 cm以下。一般選擇機械打洞機和打頂植保復式機、化學打頂機開展作業。此外,可將植物生產調節劑和縮節胺配合使用來達到人工打頂的作用,不但可以抑制棉花頂尖的生產,還能避免因人工打頂導致葉片和鈴的損傷,減少角斑病的出現。此外還可以延緩棉株衰老,提高產量。在6月中下旬可使用配合劑兌水噴施,約20天以后再次兌水噴施,此后可根據生產態勢合理選擇噴施的次數和量。
首先,根據勤調輕控的原則控制好縮節胺的使用量以控制棉花株型,棉花旺長趨勢出現以后或在連續陰雨天的日子,可適當增加化控的劑量或次數,采用雙層垂直吊掛水平噴頭噴霧機械進行作業。此外,關于棉花的脫葉催熟,南疆阿拉爾片區一般在9月中下旬到十月期間,棉花田中的吐絮率可以達到一半左右,可選擇平均氣溫穩定在20℃左右的天氣進行化學脫葉催熟。正常棉田和早熟品種可適量減少噴施的量,而過旺棉田和晚熟品種可以適當增加噴施的量。
棉花病蟲害主要有地老虎、棉盲蝽、棉葉螨、棉鈴蟲和枯萎病、苗病、棉鈴疫病等。根據棉花病蟲害防治要求,可根據防治面積的大小和棉花不同生長期的特點選擇植保無人機、懸掛式施藥機等進行雜草和病蟲害防治。
在機械采收前首先要做好一定的準備工作,比如填平田間的坑,清除干凈石頭、鐵塊等雜物。在棉田的脫葉率達到90%以上以后且田間的雜草都被清除干凈之后才能進行機械采收,同時要確保采棉機和運棉車輛正常通行。
棉花機械采收主要使用采棉機械一次性采摘,對采棉機的要求是,必須具備防火設施,每輛車都應該配備相應的滅火器。此外要求采棉機上和運送棉花的車輛上必須禁止吸煙,在采棉區域也應該禁煙火。在采棉機作業時嚴禁采摘臺前活動。
在噴施脫葉催熟藥劑以后,注意觀察脫葉的情況然后在脫葉率達到90%以后,在棉鈴開裂后的一個星期內是最佳的采收時間,然后開展機械化采收。
為確保采摘的質量,應提前制定好采棉機的行走路線,并控制好行走的速度,要求采凈率達95%及以上,含雜質率和含水率小于10%。在采收結束以后應使用機械設備粉碎秸稈并還田,將底肥混合均勻后再進行機械撒施并深翻冬灌,深度達28 cm以上才能確保來年棉花作物的產量穩定。
全程機械化棉花生產,想要確保生產的量和質量,首先就應該準確把握機械化作業的技術要點,明確機械化技術在應用中應該如何正確應用到某一個環節中才能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此外,應提前做好技術應用調查,獲取詳細準確的數據以供技術人員分析,才能科學利用機械化技術以助生產效率的提高。
想要利用好機械化技術,最關鍵的是要提高操作人員的水平。只有實際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提升了才能充分發揮機械化技術作業的作用,才能實現棉花的高產。目前已有部門開始陸續組織棉花種植戶定期開展機械化操作技術培訓,幫助棉花種植戶認識到機械化作業的重要意義,還設置了專門供參觀考察的棉花機械化作業基地,向當地的農戶開放學習,可使種植戶更加直觀地了解機械化棉花生產的效果。
從國家層面來說,政府采用精神或物質鼓勵政策,能促使棉花種植戶利用機械化生產作業的積極性,使他們認識到采用機械化作業可獲得直接的經濟效益,這樣有利于機械化作業技術的全面推廣和應用。此外,政府加大機械化生產設備技術和人員的投入,利用這些資金盡可能地幫助棉花種植戶選購機械設備,有利于棉花生產全面機械化作業的展開。
綜上所述,棉花種植全程機械化模式的推廣應用,關鍵是要做好技術的培訓工作,讓南疆阿拉爾片區的廣大棉花種植戶清楚地認識到采用全程機械化作業模式對于提高產量和生產效率的重要意義,使得機械化技術能真正服務于當地棉花種植,滿足棉花種植的需求。此外還要提前做好預案,優化機械設備,并利用這些先進的機械化手段實現棉花播種、施肥、除草、種植、化控和采收等全過程機械化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