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革平,邢亞坤
(1.烏蘭察布市草原工作站,內蒙古集寧 012000;2.集寧區農牧水利局,內蒙古集寧 012000)
近年來由于畜牧業的發展失衡,城市不斷向外擴張、人口流動量及流動范圍逐年增長,我國的草原退化問題呈現出逐年嚴峻的發展態勢,草原荒漠化問題嚴重,草原覆蓋面積減少,草原退化所引發的連鎖反應不容忽視,需要有關部門積極重視并拿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措施以應對這一問題。
隨著工業化的不斷發展,人們大量焚燒化石燃料,過度砍伐森林導致全球二氧化碳量激增溫室效應所造成的影響不斷上升,全球氣候變暖正在嚴重影響生態環境同樣也是草原退化的追魁禍首,據官方數據統計1951年至2018年間,我國的地表溫度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以每10年上升0.24℃的趨勢逐年上升,全球氣候變暖可以引起草原的大面積退化,例如:最近40年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的氣候呈現出波動性上升,相比于前幾十年的氣溫,升高均值為1.3℃,在氣溫升高的同時,年降水量也表現出降低的趨勢,這兩方面均與之前形成明顯差異?,F階段,在草原荒漠化原因中,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重要問題,所以需要予以重視。
雖然近年來我國已逐漸重視草原的保護,對相應地區提供資金的支持或政策的鼓勵但面對大面積的草原,撥款仍顯得杯水車薪過于拮據。使得有關部門沒有能力對草原進行相應的保護及維護措施。部分畜牧業者由于缺少政府資金的相應支持,對草原的相應保護工作及機制也隨之弱化,阻礙了草原的恢復與發展。
人為因素也是導致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草原面積廣闊且其中的資源儲備與蘊藏量極為豐富也因此吸引了大量人員的目光,但市場經濟與草原保護二者本質上存在沖突關系,人們更熱衷于短期的經濟利益最大化而忽視了對草原可持續化開發與長效機制的建立,因此在對草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往往忽視了對草原生態環境的保護,導致大量草原在開墾中遭受到過度的破壞,人們為了利益亂砍亂伐,破壞草場種植農業作物,過度放牧破壞草原長效機制。保護草原環境是近年來才提出的議題,但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機構并未對草原的長效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問題重視,缺乏對草原的實際保護手段,缺少相應的法律法出臺,缺少對草原保護的長期投入資金投入,加之草原面積大,難以取得顯著的成效及效果。
生態自然災害同樣是影響草原退化的原因之一,各類蟲害、鼠害、毒物雜草都將影響草原的生態環境,例如:我國甘孜州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毒雜草的危害,毒雜草本身具備毒性,生長速度快與草地搶奪土壤中的養分與水分,大大減少了可食用草的總量,毒雜草的根部十分強壯不容易被去除同時也是老鼠等害蟲的過冬食物,造成了草原生態系統的破壞。
我國是人口大國,人口逐年上漲導致了畜牧業及養殖業也隨之水漲船高,現如今過渡放牧是當前我國草原退化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當前我國嚴重超載過牧,例如:當前規定一個草場的面積為2.5億hm2,理論上一個草場的最大承受力只可以養殖2.7億只,但目前我國草場平均養殖數已經超過了3.9億只羊嚴重超過了草原的最大承載能力,一種情況不僅影響了畜牧業的發展,更對草原造成了不可恢復的破壞性,由于超過了草原最大的載荷導致草原失去了寶貴的修養聲息的時間,大量無節制地放牧降低了草的生長,此外畜牧業的發展也引入了大量的外來人口及牧民,大量牧民在草原上安家也必將影響草原生態,進而增加草原的負擔,破壞草原生態平衡。
草原的保護工作不可一蹴而就,也絕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有關部門與廣大人民群眾積極配合,互相協調。草原生態保護部門應針對其管轄區域內的具體情況制定出草原保護的具體實施條例,定期組織區域內牧民及周邊住戶進行草原保護宣傳知識講座,培養居民對草原保護的方式及態度,在有關部門的日常監督管理中,應規范民眾的防范意識,加強對草原的管控工作,對積極履行與支持有關部門工作的百姓應給予資金上的鼓勵,以提升人們對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與自覺性,進而抑制草原的退化。
有關部門應細致調查管轄區域內的草原具體情況,并對其做出相應的調整工作,應對區域內的牧民進行定期的思想宣傳工作,加強其政治覺悟與思想。提畜牧業從業者的生態保護意識,有關單位應積極了解區域內牧民的具體情況,并通過深入調查合理的分配放牧草場,以提高草原的長效恢復機制,在封育草原區禁止放牧、休牧,建立適合區域內的有效管控制度,以約束牧民行為,從而改善草原的質量,加快草原的恢復周期。
在草原退化的預防與草原長效機制的建設中,建立出草原補償機制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此環節通過調整區域內的經濟、文化等情況以保證區域內的資源平衡性,從而調節與平衡草原資源,改善草原退化程度,我國幅員遼闊,草原擁有大量的可開采資源,有關部門應針對這一問題出臺相應的管控條例與建設相應的補償機制,對開發與利用草原資源的企業或個人,應收取相應的草原建設費用,以彌補企業在日常生產中對草場的相應破壞。例如:草原上發現可以利用的稀缺資源、油田、可開采礦山等,在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過程中必然會破壞到當地草原的生態平衡,影響當地生態環境。有關部門應針對這一問題出臺相應的解決辦法補償機制以彌補此類問題造成的危害,將資金充分投入到草原生態環境的建設中,以此方式來補償牧民及相關涉事人員,此外在草原舉辦任何活動或開展相應的建設都將需要按照當地的具體情況與牧民反應做出相應的調整工作,制定出臺相應的補償方案與制度以保證牧民的利益,保持草場的環境。
加強環境治理,增加草原建設的投入,是當前建立草原長效保護機制的重點方法。在開展草原保護及環境治理工作中,應聘請相關領域專家開展專項教學及研討會議,充分調整草原保護機制的建設措施,在日常巡查時應對突發事件重視,及時調研與反饋,因定期做好病蟲害的防護工作,定期去除毒草等危害草原生態環境的有害物質,對重點區域加強圍欄建設,增加日常投入以維護現有的硬件,有關部門在日常環境治理中應加強人工種草,人工種草可以有效的緩解當前草原退化問題,提升草原生態平衡,穩定畜牧業發展,提升牧民的收入。
應從長遠角度看待草原的保護問題并相應的建立出一整套的草原保護針對性的建立機制,再次過程中應平方草原維護保養與草原資源開發的平衡性,針對草原確權承包商應積極組織培訓,傳達相關的政策措施與法律法規,使得該環節在井然有序下穩步實施,避免了草原破壞與退化情況的加快,為我國草原保護長效機制的建立提供了基礎的保障,避免草原資源的非法流轉,此外還可招募大量草原巡視組對區域內部的草原進行有效的巡視與監管工作,密切留意草原的具體環境情況,政府應拿出相應的資金完善與支持該工作,加強政策出臺與相應支撐機制,引導全社會,全民族、全國一致對抗與關注草原退化問題,從而為我國自然生態環境提供有力的支持與保障,此外由于草原有著廣袤的特點,草原的監管工作量十分繁重,因此有關部門應結合當前先進技術手段來提高草原的長效機制保持辦法,例如:引入搭載智能分析芯片的高航程、高質量無人機技術來提升草原防護工作效率,通過無人機的遠程大范圍巡航拍攝可以將數字化信息回傳給服務器端,在通過職能分析芯片與專業的解析軟件將草原生長及突發情況更清晰的呈現給有關部門,以改善草原的退化速度,提高草原的長效保護機制,為我國的環境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綜上所述,草原的生態保持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草原的保護不可一蹴而就,也絕非一朝一夕所能達到,需要有關部門制定出科學實用的管控措施,同時廣大群眾也應自覺維護草原生態環境,從而為我國環境保護提供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