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霞,張 麗,劉 博
(東明縣農業農村局,山東東明 274000)
隨著科技的逐步發展,我國農產品的種植技術也得到了改善,現階段農產品的種植產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口增加造成的糧食缺少的問題,但是由于病蟲害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產品的產量,所以想讓糧食得到高產,就需要積極展開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提高農產品的產量。
農業病蟲害主要包括兩類,其中一種是作物的蟲害,另一種則是作物的病害。作物的蟲害主要指的是那些擁有咀嚼式口器的害蟲,攀爬到植物上面,咬食植物的葉子或莖,最終導致了植物的葉子上出現缺口或者是空洞。而那些擁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蟲的主要食物是農作物的葉子,通過將頁面變白或者是變黃的方式造成植物的萎縮,最終造成農作物生長停滯。而作物的病害主要是由于植物陽光照射不充足,或者是水分等滿足不了植物生長需求而造成的植物產生病害的情況。還有一種情況也可能引起作物的病害,就是一些細菌和真菌導致的作物病害。
農作物病蟲害的影響范圍也比較廣泛,當一個區域出現農作物的病蟲害時,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影響到附近區域的作物。最終降低作物的產量,影響大家的收成,減少我國糧食產量。
作物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比較復雜,但是只要抓住了防治的重點,其實也并不困難。由于不同時期的作物會產生病蟲害的種類也不一樣,所以就需要科學的了解到作物應當怎樣防治。在作物秧苗生長的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針對性的措施,就可以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效果了。比如,我們可以知道26~28℃是病菌生長的最為適宜的溫度,所以當天氣的溫度處于這個溫度的時候,我們就需要認真,仔細,經常性的觀察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而對比出來作物是否產生了病癥,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病害,采取合理針對性的治療手段,就能夠達到良好的病蟲害治理的效果。
我們不要等到作物真正發生病蟲害的時候才想到如何去處理作物的病蟲害。預防應大于治療。不要等到事情臨近眼前了,作物產生炎癥了,真正影響作物的產量了,才想起如何防治。我們應該在作物沒有產生病蟲害的情況之下,進行處理和預防。所以我們需要提高選種、種植、整地、育苗,插秧等前期環境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在前期就很好地從根本上阻絕病蟲害產生的可能,就能夠提高作物的產量,這樣還可以降低病蟲害的治理難度,不用再亡羊補牢。
一味地施肥和人工長時間地盯著,并不能起到萬無一失的作用。我們需要在原有科學手段的前提之下,適當的噴灑一些化學農藥,進而也能夠降低作物產生病蟲害的幾率。但是在使用農藥的過程之中,我們應當合理地運用它們,不要用量過多之后,對周圍的環境產生傷害。也不能用量過少,從而起不到預防病蟲害的目的。
在噴灑農藥的時候,應當適當針對自己當前作物種植的密度來進行適當的噴灑,科學,有效,高效的利用化學農藥,在配比時應嚴格按照說明書上的比例。與此同時,還應當結合當地的天氣情況,就比如,如果所在地區經常下雨的話,農藥會因為雨水的沖刷減少,所以就應當適當的多噴灑一些農藥,或者是增加噴灑農藥的次數,來提高作物對病蟲害防治的可能。而在噴藥的過程之中,需要保證噴灑農藥均勻,速度適當,如果一株作物上噴灑農藥過多,有可能會灼燒作物苗,這樣也不會起到對作物產生正向引導的作用。
在對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之中可采用生物防治。其主要內容是選取病蟲害的天敵,利用食物鏈中物種相生相克的關系來遏制病蟲害的產生。在使用生物防治技術之前,我們需要根據當地農作物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生物物種,雖然有一些生物物種也可以治療病蟲害,但是它們食用農作物,也會對農作物的產量造成影響。因此,我們需要根據科學而恰當的研究,尋找到病蟲害的天敵。
物理技術對于病蟲害的防治來說是一件較為安全的措施。比如,在作物的生長過程之中,必然會產生一些雜草,通過對雜草及時的處理,可以幫助作物最終產量的提升。雖然可以用人工鋤草劑進行除草,但是為了保障作物的品質,最好還是通過物理方式進行防治。及時將生長出來的雜草鏟除,防止雜草吸收農作物的營養。在雜草生長較為嚴重的地區,用棉花和作物進行輪作,就可以控制雜草的生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更加喜歡選用那些綠色無公害的食物,而化學農藥的濫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產品的銷售。而且我們國家整體農民素質偏低,沒有建立起科學的環保意識,對農業管理還不太恰當。在種植過程之中,使用化學農藥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將會嚴重的影響到生態環境。
想要加強對農業病蟲害的防治,就需要加強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但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基礎比較薄弱,這一現象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方面是我國的農林科學研究所、蔬菜研究所等,與農業有關的科技科研單位,依舊還在使用著比較傳統的研究方法,科研方式比較單一,研究側重點也不在將農業機械化上面。這樣就造成了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基礎比較薄弱,已然不再能夠完成現代科技創新任務。第二方面就是不管是國家還是普通百姓對農業科研不夠重視,其主要體現在我國農業方面,科研結構層次低,數量少。省級及以上級別的實驗室數量寥寥無幾,與此同時,農業方面的實驗室條件簡陋,器材陳舊,信息自動化的程度很低,無法去應對現代農業技術創新的要求。還有,我國民眾對農業科研成果不夠尊重,經常出現民眾對農業實驗目標進行偷取并不以為意,就像在路邊隨手摘掉幾顆菜一樣,進而使得普通民眾對農業科技人員不夠重視。
我國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人才非常非常的匱乏,這種狀況主要體現在目前的農業相關的科研類機構當中,具有博士學歷的研究人員占總體數量的比例低,對農業病蟲害的研究也較少。而且科研人員的隊伍當中也缺少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創新骨干力量,與此同時,我國農業相關機械化科研人員還存在著嚴重的人才流失的問題,這無疑是對我國農業相關科技發展的雪上加霜,嚴重影響到對農業病蟲害的研究。這也造成我們國家農業產業經濟建設工作困難,導致無法完善對農業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我國現階段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人才非常的匱乏,所以我們需要加強對科技人員的重視程度,培養更多具有專業農業技術知識的人才,把建設出高收益,高生產率的農村產業作為目標,想要完善對農業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就需要聘請當地有名的農業技術專家進行專業指導,與此同時,地方政府的人員應當轉變原有的認知,順應時代的腳步,加強對新型農民的培訓,完善對農業病蟲害的防治方法,更好地針對當地農村的經濟,設計出符合農村地域特色的生產培訓活動,提高農民的機械化水平。并且,相關培訓人員可以邀請那些具有豐富機械化知識的農業企業技術人員對當地農民進行指導和交流,提高農民的基礎知識,培養更多的技能,完善對農業病蟲害的防治方法,促進農村人民和農村企業的經濟發展。
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無論是對農業還是對林業都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可以保護農作物的順利生長,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為大家的生活提供足夠的糧食,保障人們的幸福生活。與此同時,政府部門加大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程度,提高對農民的經濟補貼,只有保障農民生活的幸福,才能讓農民更好的投入到農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研究之中。政府還可以定期組織有經驗的農民針對農業病蟲害的情況進行分析和討論,讓農民之間相互交流和溝通,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其他人,幫助別人解決遇到的農業病蟲害問題,通過相互合作與交流,促進農業病蟲害技術的提高。對林業,我們對林業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也需要更加科學和規范化,加大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浪費,可以保障林業的長久生長,使得林業資源的價值得到充分的利用,維護我們國家的環境。
林業病蟲害的泛濫對林業之中樹木的生長造成了極其重大的影響,在影響環境狀況的同時,也給我們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加大無公害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投入力度,引進高新科技,加強對病蟲害的預防,減少林業之中產生病蟲害的可能性。我們需要引進高新科技,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從源頭上對病蟲害進行遏制,防患于未然,避免擴大病蟲害對林業的影響。保障林業之中生態環境的良好,給林業之中相關的農作物提供一個良好的生產環境。與此同時,加強了對林業的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護我國的瀕危物種,維護我國物種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