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文霞,胡麗平,楊兵華
(東明縣農業農村局,山東東明 274000)
在生態農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人們給予生態農業的產生極大的期待,也希望在各種農產品生產的過程當中,不需要使用化學藥品促進農產品的生產。所以現在更多的人越來越青睞生物病蟲害防治的技術,希望各種植物在種植期間都可以使用食物防治的技術,避免化學農藥的使用,并且在為農民帶來更多經濟收益的同時,保證食品的安全健康。
從內涵的角度分析所謂的生物防治,其實就是指在進行農作物種植的過程當中,農民利用生物界的知識,對有益生物植物抗性基因有效的應用,而且應用生物防治的目的在于避免農作物種植時出現病蟲害的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現代農業的不斷完善,傳統的農作物種植方式,已經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所以研究新型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方式具有較高的必要性,那么生物防治就是一種使用價值較高的方案它是利用生物產物間以及生物間的相互作用,避免病蟲害的出現。與傳統的農藥防治相比,生物防治的方式見效時間比較慢,但是它不會對農作物造成化學方面的影響,也不會存在化學藥品殘留的問題。雖然見效的時間緩慢,但作用的持續時間也非常長,符合生態農業理念的原則和標準,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生物防治的內容將能得到有效的拓寬。
因為與傳統的農藥防治相比,生物防治的過程比較復雜,不管是在應用原則應用步驟還是應用注意事項方面,都有很多內容需要遵循,所以要想真正保證生物防治的方式,可以促進農作物的生長,在使用期間就需要注意以下兩點內容分別為提前進行布局,其次是掌握病蟲害的發生規律。
因為我國的地域十分廣闊,所以在不同的地區,主要種植的農作物,也存在明顯的差異,這些眾多的農作物類型,如果統一使用一種生物防治的方式,那么將會出現失敗的案例。所以根據不同地區以及不同農作物的性質制定針對性的生物防治布局,具有較高的必要性。比如:在適合種植大豆和玉米的地區,再將這兩種農作物進行種植時,可以將其種植在一起,這不僅可以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還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為后期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在進行農作物種植得病蟲害預防工作時,生物防治必須要根據不同的地區選擇不同的方案,并且在農作物的種植方面應該提前進行規劃,可以利用植物本身的特性,達到病蟲害防治的效果。
世界每一種事物的發生都有其特定的規律,特別是對于農作物的種植而言不管是在農作物種植的時間地點和程序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規律,那么在使用生物防治的方式進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時,也可以按照相應的規律進行實際的操作保證防治的效果得以提升。我們都知道不同類型的農作物在種植時都會受到不同類型的病蟲害的侵襲,導致農作物的質量受到消極的影響。所以在使用生物防治方案展開病蟲害防治工作時,工作人員必須要對不同農作物的特性進行深入的研究,并掌握其病蟲害的規律之后,才能按照實際的情況提出針對性的生物防治策略。所以不管在任何地區對任何一種農作物開展生物防治工作,都必須對當地的土地氣候以及農作物的特性,病蟲害的特性等多項內容深入的了解,并按照這些指標綜合考慮和研究之后提出合理的方案。
一直以來,在農業的病蟲害防治工作當中,農藥都是其主要的途徑,但是僅僅使用農藥的方式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不僅僅會使得害蟲的抗藥性不斷升高,還會導致化學農藥的使用,對人類的生命健康產生一定的威脅。因為在農作物上的化學物品殘留會對食品產生安全性的問題,同時也會影響到人們的健康,甚至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消極的影響。在此背景之下是用植物性的農藥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就顯得十分重要。所謂的植物性農藥,其實就是指在植物當中通過適當的添加相應的元素,將其提煉成殺蟲劑之后起到良好的殺蟲效果,這種殺蟲方式不會對環境造成不良的影響,而且還可以提高殺蟲的效果和避免化學農藥帶來的消極影響。例如除蟲菊蚊香,采白花除蟲局等等這些植物曬干并研成粉末之后,通過加入適當的水和中性粉,可以對蚜蟲起到祛除的作用,其中將除蟲菊蚊香點燃之后,掛到植株上,可以對金花蟲和菜青蟲起到防治的作用。
利用天然昆蟲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主要應用在農業大棚的農作物種植工作當中,而且從使用的效果來看,可以發現天體昆蟲防治的方式,與農業大棚的農作物種植具有較高的切合度,可以獲得較好的應用效果。其主要原因是農業大棚具有分泌性的特點,引入昆蟲的天敵之后,害蟲一時間無法躲藏,這是天敵就可以對害蟲起到消滅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受到地域差異的影響,因為不同的地區出現的病蟲害方式具有比較大的差異,如果工作人員未能根據該地區的病蟲害特點類型等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并分析之后引入合理的天敵,那么出現天敵引入錯誤的情況就會導致整個大棚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受到影響。所以工作人員必須要在了解病蟲害類型和生長規律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昆蟲天敵。例如:蚜蟲蟲害可以利用瓢蟲進行防治,如果農業大棚當中出現大量的蚜蟲,那么工作人員就可以利用刺眼峰的引入方案進行防治工作,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概率,提高防治的效果還可以降低農作物種植的成本。
利用生物以及生物代謝的方式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可以起到較好的效果,因為這種防治方案長期使用也不會出現副作用,對人體無害也沒有殘留的現象,不會出現環境污染的問題,所以在整體的病蟲害防治工作當中,致病微生物的發展前景比較廣泛。而且在實際應用的過程當中,微生物防治的方式可以保證害蟲停止進食細菌和真菌,并將這些制作成微生物制劑之后,隨時隨地進行防治操作。比如在對鉆心蟲和玉米螟等害蟲展開防治工作時,可以使用黃綠綠僵菌的方式進行操作,在對黃瓜和西紅柿農作物出現紅蜘蛛的病蟲害危機時,可以使用硫氧霉素的方式進行防治。在對一些病蟲害類型比較多的區域,可以選擇使用蘇云金桿菌的致病微生物防治方法,因為這種桿菌進入到病蟲害的身體中時,會對病蟲的生產代謝系統產生消極的影響,導致他們不會有精力繼續對農作物進行侵襲。這種致病微生物的防治方式,可以起到較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而且使用方便。
因為除了病蟲害的影響之外,農作物的種植過程還有可能受到植物病毒的影響,這些病毒也會對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帶來威脅。當某種農作物一旦染上病毒之后,這些病毒還會快速的蔓延,這對于農民而言會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傳統的病毒防治方式主要是化學農藥防治,這種方式不僅不能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還會存在有害物質殘留的情況。此時使用植物病毒的方式,將抗原基因組植入到農作物體內,就可以提高農作物的抗病毒能力,從而有效避免農作物病毒的出現。目前植物抗病菌基因技術已經在棉花等農作物上取得較好的效果。
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保證消費者在購買農作物時不會因為農作物種植期間的化學藥品使用,而對自身的生命健康產生影響,農民在開展農作物種植期間,必須要提高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并且盡量避免化學藥品的使用。其中生物防治就是可以提起到害蟲病毒防治作用,且降低化學農藥使用的主要措施,這種技術具有綠色環保性的特點,在目前的農業活動當中占據著核心地位,而且在最近這幾年也受到了消費者以及農戶的歡迎。與化學農藥的防治技術不同的是生物防治技術的重點內容是保證農產品的綠色健康以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率除此之外對于土地的負總率也具有更高的要求。所謂的負總率是指在對某一種農作物進行種植時,同時還可以種植其他類型的農作物。我國早在1951年就已經開始逐漸嘗試使用生物防治技術進行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工作,雖然這個使用的范圍非常小,但是在防治螟蟲的探索工作當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經過工作人員的不斷探索之后,生物技術的操作過程和操作效果都得到了極大的完善和提升,所以大規模推廣生物防治技術的進程不斷加快,它可以更好的將農作物的生產狀況進行改變,并在防治病蟲害的同時提高農作物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