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振,馬金龍
(費縣馬莊農業技術推廣站,山東費縣 273400)
從全國范圍來看,花生主要種植在遼寧、山東等地,每年可以生產出大量花生,有效滿足市場所需。對于農戶而言,他們希望花生可以在市場中賣到一個好價錢,這就需要提高花生的品質。注重對花生高產優質栽培技術探究,不斷優化栽培方法,建立起一套完善體系,不斷提高花生的品質和質量。
土地是花生生長的基礎,所以在播種前要進行有效處理。花生適合種植在沙土中,在進行種植之前先要整地,采用深翻的方法。花生喜歡生茬,比較好的前茬作為為玉米、高粱等,土壤狀況良好。對土壤進行灌水,保持良好生長條件,確保滿足花生生長的需求。引用專業機械設備來平整土地,如果存在倒不開茬的情況,可以采取深刨、增施農家肥的方式來改善土壤條件[1]。
從目前情況來看,市場中花生種類比較多,所以在選擇時要謹慎考慮。由于各個地區情況不一樣,包括地質條件、水分、氣候等,為了有效適應,要堅持因地制宜原則,保證花生可以健康生長。隨著農業技術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新品種,具有產量大、抗病蟲害強等優點,要積極引入進來,為花生的優質高產提供可靠保障。
選擇種仁大而整齊、籽粒飽滿、色澤好的花生作為種子,具有較高的發芽率,是實現高產的重要保障。在正式播種前需要對種子進行晾曬,完成后用藥劑拌種,可以殺死其中的病菌和害蟲,避免生長過程中出現病蟲害。如果前期沒有對種子進行處理,生長中很有可能會出現病蟲害,所以要提高重視程度,嚴格按照規定要求去執行,播下健康的種子。
通常在秋收之后就要對土地進行深耕,如果錯過了這個時間段,在早春可以提前深耕。實踐證明,冬深耕要比春深耕花生產量大,所以應選擇冬深耕,控制好時間。對于枯萎病高發的地塊可以采用深耕的方式,同時撒上生石灰,可以起到預防作用[2]。對粘重土地進行深耕可以改善土壤條件,為花生播種做好準備。合理的輪作方式可以實現花生的增產,包括春季種花生、冬季種小麥、夏季種玉米;冬季種小麥、夏季種花生、春季種甘薯;冬季種小麥、夏季種花生、冬季種小麥、夏季種花生。合理輪作可以讓土壤保持足夠養分,為花生生長提供支持。
肥料可以滿足花生生長對養分的需求,所以要做到科學施肥。例如對于缺磷的土地,可以增施有機肥,適當減少氮肥的使用。同時根據要求控制好施肥量,不能過多或者過少,否則會影響到花生的正常生長。施肥要采用鋪施和集中施相結合的方法,也就是三分之二的有機肥結合冬春耕地前鋪施,三分之一有機肥和化肥在起壟時一次包施于壟溝內,這樣可以避免肥料流失。花生生長需要多種元素的肥料,而且在不同時期肥料需求是不一樣的,所以要結合實際情況而定,保證施肥的科學合理性,為花生生長提供保障[3]。
花生要選擇在合適的時間播種,春播花生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初,夏播花生要盡可能提早,在6月中旬之前就要完成。露地栽培播種深度為5 cm左右,覆膜栽培播種深度為3 cm左右,在播種行至壟面邊緣留10 cm距離,確保下針結實。完成后要對壟面進行平整,噴灑除草劑,覆蓋上地膜。花生播種涉及到很多細節方面,因此要加強控制,避免問題出現,創建出良好生長環境。另外要控制好花生種植的密度,很多農戶為了提高產量田間密度會非常高,這種方法是不正確的,會影響到花生的品質。所以要根據種植面積來確定密度,確保可以接受良好光照,同時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高產的目標。在種植過程種要善于總結經驗,將種植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不能過密或者過疏[4]。
清棵。這是田間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花生出苗后,將幼苗根部的浮土扒出,讓兩片子葉外露,促第一對側枝早露,這樣才能保證正常生長,提高產量。通過對比發現,清棵的花生要比不清棵花生產量更高。
中耕。第一次是在苗期進行,中耕不能過深,避免莖部有過多的土,對側枝發育產生不利影響。只需要對表土疏松,除掉雜草就可以。第二次在根瘤形成期進行,可以稍微深一點。第三次在花期進行,中耕要特別的小心,不能損傷到果針,否則會影響到產量。三次中耕時間、深度不一樣,保證每次中耕都符合要求。
灌溉追肥。在花針期要追肥,保證今早發枝、開花。土壤要保持一定含水量,如果低于10%就要澆水,建議采用噴灌或者溝灌的方式,保證滿足花生的水分的需求。
適當調控。花生在生育中后期,遭遇大雨天氣容易發生倒伏,導致花生減產。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要抓住時機調控,保證地上部莖葉可以繼續生長,這樣就不會發生倒伏,保證地下部莢果的正常發育。
保葉防衰。花生到結莢期后,可以在葉面上噴灑2%~3%的過磷酸鈣水溶液。對于比較弱小的植株,可以噴灑1%的尿素,可以起到保葉防衰的作用。在結莢成熟時期,要時刻關注結果層土壤水分的變化,如果含水量高于12%就要進行排水,防止出現爛果的情況[5]。
青枯病。一般發生在苗期到收獲期,其中花期最容易發病。在剛開始,早上葉片張開比較遲,晚上會提前閉合,主莖頂梢的葉片會萎蔫,2天之后葉片枯萎速度會加快。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管理,增施有機肥,下雨之后要及時排水,避免濕氣滯留。播種之前撒石灰、清雜草,可以降低青枯病發生率。
根腐病。多見于矮小植株,葉片顏色變黃而且容易脫落,主側根腐爛變黑,嚴重影響到花生的健康生長。防治方法:增施有機肥,提高種子的質量,并且對種子進行殺菌,必要時用農藥噴灑。
葉斑病。一種是褐斑病,呈現出暗褐色,病斑外緣有黃色暈圈,后期會出現灰色霉狀物。另一種是黑斑病,病斑為圓形、呈現出黑褐色,病斑周圍沒有黃色暈圈。防治方法:選擇抗病害較強的品種,7、8月份往往都是高溫多雨,是防治葉斑病的關鍵時期,所以要加強田間管理,經常去觀察花生的生長情況,一旦發現病害要及時消除,避免造成更大范圍的影響。
花生根結線蟲病。主要對花生的地下部產生損害,并形成蟲癭,導致整個根系呈現出亂發狀。防治方法:深翻改土,增施有機肥,可以增強花生的抗病能力。
蚜蟲。這是花生生長中一種比較常見的蟲害,同時會引發病毒傳播。防治方法:一旦蟲害發生就會影響范圍就會擴大,所以防治要趁早,才能實現有效控制,避免對花生生長造成危害。
花生棉鈴蟲。這種害蟲喜歡吃花蕾,影響到受精和果針入土,從而導致花生減產。防治方法:選用特定農藥來進行防治,消除害蟲。采用冬深耕的方式,這樣可以破壞越冬蛹,成蟲發生時用楊樹枝來誘集成蟲。
地老虎、蠐螬。這兩個屬于地下害蟲,由于是在地下活動,相比較于其他害蟲,防治難度比較大,要采用綜合防治方法,可以取得良好成效。和玉米、谷子等作物合理輪作,不能重茬或者迎茬。秋季對土地進行深翻,可以借助太陽暴曬殺菌,從而減少蟲源。種衣劑包衣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可以起到防止鼠害作用。
無論是病害還是蟲害都要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在花生種植過程中總結經驗,每當病蟲害高發期就要引起重視,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明確不同病蟲害的防治方法,根據實際情況來合理選擇,保證可以徹底消滅病蟲害,為花生生長創建出健康環境[6]。
大面積花生莢果飽滿、果殼網紋清晰、內壁呈褐色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收獲。合理把握收獲的時機,過早會使得產量降低,過晚會出現爛果、落果的情況,因此收獲時機是非常重要的。收完花生后要晾曬,如果遇到陰雨天氣,要采用專業設備來烘干,莢果水分低于13%時就要進行儲藏,避免影響到品質。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花生的優質高產,需要對整個生長過程進行管理,在提供充足養分同時要積極防治病蟲害,避免產量受到影響。積極引入先進技術,促進花生栽培方式升級,對于產量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在花生種植中要善于總結經驗,特別是生長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加強控制,不斷提高產量,獲得更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