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林
(麗水市蓮都區農業農村局,浙江麗水 323000)
目前,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提升,在桃樹的栽培與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逐漸加強對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通過信息技術加強對桃樹的管理,優化傳統的栽培方式,結合市場的需求,有效提高了桃樹的質量與產量。將物聯網技術不斷應用在桃樹的栽培中,為各項環節的工作進行了充分指導,為種植人員提供了較大的幫助,同時,完善了各項工作的流程,以此確保了桃樹栽培效果的達成,促進其健康的生長。
桃樹是我國最普通的果樹之一,人們對其都較為熟知,隨著技術的發展,創新了較多的品種。桃樹具有喜光、耐寒等特點,其缺點是怕水,若桃園中出現大量的積水,則會造成植株死亡,同時,降低桃樹的整體質量。為此,我國不斷加強對栽培技術的研究,在桃園選擇的過程中,需考慮綜合條件,如水利、電力等,以此滿足其對各項條件的實際要求。同時,還需對選擇地區的土壤以及氣候進行有效的了解,并結合桃樹的生長展開充分的分析,在桃樹栽培的過程中,若出現較多的不利因素,如冰雹災害、雨水過量等,此時,可采用物聯網技術對其栽培的現狀進行有效的分析,結合各項數據信息,了解桃園的實際種植情況。并逐漸完善對桃樹的栽培任務。此外,在桃樹的種植發展中,還可發展多項產業,并通過對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可有效對桃樹栽培進行合理的綜合規劃,根據實時信息,可充分了解桃樹的生長狀況,并結合實際情況,完善桃樹的栽培方法,加強對桃樹的管理,避免病蟲害的發生,繼而可有效促進桃樹的良好發展,提高其自身的質量,以實現運用物聯網進行桃樹栽培以及病蟲害防治的目標。
現階段,我國在桃樹的栽培中不斷進行創新,引進新的技術,在信息時代的發展下,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桃樹的栽培中,可有效提高桃樹的生長效率,將兩者的有效結合,優化桃樹的栽培方式,充分促進桃樹的健康生長。在桃樹的生長中,種植人員需定期為其整形,在桃園中,大部分桃樹均為自然開心形,但目前,種植人員考慮采用“Y”字形,以達到桃樹的生長效果[1]。在整形過程中,種植人員通常將樹干的高度保持在60 cm左右,并保持修剪的下方飽滿芽大約在7個左右,可有效促進桃樹的有效生長。同時,在整形時,還需選擇合理的季節,春季時種植人員通常保留大約3個主干的枝條,可充分保證其生長的方向不同,并具有較好的生長優勢。通過整形,在桃樹幼年期,改變其張開的角度,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并且根據實際的種植情況,為其修剪較長的枝條,確保桃樹的正常生長,加強對桃樹幼年時期的管理,可有效使其更加茁壯生長。
在桃樹的生長過程中,種植人員需根據桃樹生長的實際情況,為其施加適當的肥料,如鉀肥、氮肥等,使其具有充足的養分,為其補充較多的能量,使其可以快速生長。同時,在施肥過程中,種植人員應當結合桃樹的種植時期以及自身的優勢,為其搭配科學合理的微量元素,在花期前以及采摘后進行施肥,可確保其得到充分的補充。并且,還需定期為其施加相應的水肥。此時,可應用到物聯網技術,在其平臺中,能夠有效的連接智能系統,在系統中可有效顯示出桃樹的生長狀態以及實際情況。物聯網智能系統可自動對桃樹的生長模式進行有效操作,更好地滿足桃樹的需求,增加其自身的營養成分,使其在幼年時期得到充分的補充,能夠促進其健康的生長。
在桃樹的種植過程中,對桃園的管理也是較為重要的工作之一,為確保桃樹的正常生長,種植人員需定期對桃園進行全面的管理,在桃樹的種植過程中,還可選擇合理的作物在桃園中進行間作,如禾本科、豆科等作物能夠充分起到良好的作用,增加土壤的養分,有利于土壤為桃樹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同時,種植人員還需定期清理桃園中出現的雜草,避免其影響桃樹的生長,并在除草過程中可選擇人工的手動拔草,也可選擇機械化設備的除草,需根據桃園的規模進行合理的選擇,有效為桃樹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在冬季時,對于幼年期的桃樹可選擇利用稻稈將其覆蓋,能夠有效的充當肥料,對其形成較好的保護。此外,種植人員還需根據桃樹的生長情況為其進行適當的澆灌,通過物聯網技術對土壤的含水量進行充分監測,當含水量低于13%時,種植人員需對其進行澆水,避免由于水分不足造成其枝葉的枯萎,有效促進其迅速生長。同時,在膨大期也需對桃樹進行澆水,可使果實快速的成熟,提高其質量。
桃樹在成年時期,種植人員需對其進行定期的修剪,在修剪時需注意季節的選擇,最好在夏季對樹枝進行修剪,能夠得到良好的生長效果,并有效的控制桃樹的整體形狀以及其生長趨勢,避免出現較多的損耗[2]。在修剪過程中,種植人員應當對其額外注意,避免重復修剪枝條,對桃樹造成不良影響。并不斷增加桃樹的通風透光,為其補充相應的光照,有助于桃樹的快速生長。同時,在修剪過程中,還需注意枝條的開張角度,采取正確的處理方式,對其進行充分的調整。另外,種植人員在修剪的過程中,還需對枝條的創口進行消毒處理,可涂抹相應的溶液,有效避免其修剪的位置感染各種病菌,降低對桃樹產生的影響,確保桃樹的良好生長。
桃樹生長期間,種植人員需對桃園進行有效的管理,完善對土壤的施肥、排水等有關工作內容,加強對土壤的管理。同時,在成年期的施肥過程中,大多采用農家肥,可充分保證桃樹的自然生長,并且,在施肥時,還需對各類肥料的比例進行嚴格的控制,避免出現某一類肥料較多的情況,對桃樹容易造成破壞。種植人員需要根據桃樹生長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判斷,并為其施加適量的微量元素。此外,種植人員還需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并且,充分的利用物聯網技術,將傳感器與網絡進行有效連接,通過信息技術有效的收集土壤中的養分物質,以及土壤中的含水量、pH值等。根據物聯網中的數據顯示,種植人員可對其進行合理的分析,并將數據進行有效的保存,便于種植人員在后期時對其展開全面的追蹤,制定合理的改善方案,不斷強化對土壤的管理,為桃樹的生長打下堅實基礎。
在桃樹生長的過程中,極易發生病蟲害,使得桃樹的質量不斷下降。若桃樹生長在相對潮濕的環境中,則容易發生桃炭疽病,桃樹在感染上該類疾病時,果實的表面會出現凹陷的現象,繼而對果實產生不良影響,并且還會出現紅褐色病斑,難以生長出優質的果實。為此,種植人員應當針對該病情加以防范,嚴格控制細菌的出現,同時,應當使桃園始終保持較為干燥的環境,為桃樹的生長營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可有效到預防病害的效果。另外,在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下,種植人員還可采用該技術對桃樹進行實時的檢測,對于出現潛在性病癥的桃樹進行有效治療,避免其擴大范圍,對整片的桃樹產生不良影響,同時,在冬季較為潮濕的季節,可采用石硫合劑,加大對桃炭疽病的預防力度。
桃褐腐病也是桃樹生長過程中常見的病害之一,在該病發生時,桃樹的表面會出現腐爛的癥狀,并具有褐色的病斑,將會降低桃樹的存活率。為此,種植人員應根據該病癥的實際特點,對其進行有效控制,在日常的生長過程中,需對其進行通風,并借助陽光,對其進行直接照射,以此有效避免桃樹腐爛的現象發生。同時,還可使用良好的殺菌劑,消除桃樹上的細菌,有效提高桃樹的生長效率。此外,種植人員還可利用物聯網技術,根據信息技術的應用,有效對桃樹的相關數據進行充分收集,并且利用云計算,可對數據進行充分的整理以及計算。通過信息平臺,構建相應的預警模型,有利于種植人員對桃樹的生長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掌握病蟲害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可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除了常見的病害之外,桃樹在生長過程中,還會遭受蟲害的侵襲,當前,我國桃樹在種植過程中經常會受到果實蠅的威脅,并且該危害不斷擴大,頻繁發生,該蟲害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能夠通過寄宿在桃樹中,繁殖大量的小蟲,危害力度相對較大,容易造成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為此,種植人員應當在桃樹果實成熟的前30天利用套袋、誘殺等方法對蟲害進行防治,同時,還可以采用物理隔離的方式,對桃樹形成專門的保護,加大對病蟲害的防控力度,促使桃園內的雌蟲數量有所下降,繼而降低繁殖速度,減少對桃樹的危害。另外,利用物聯網技術,了解害蟲的天敵以及其存在的規律,便于對其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制定出完善的預防措施,以此提高桃樹的整體質量。
物聯網技術在桃樹栽培以及病蟲害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充分幫助種植人員對桃樹進行有效種植以及管理,在桃樹的不同時期,利用相適應的栽培方式,并通過物聯網技術對其進行實時監測,傳輸重要的數據,有利于種植人員根據實時數據展開有效分析。同時在病蟲害的防治中,也可以充分建立物聯網平臺,預防病蟲害的發生,繼而提高桃樹的果實質量,增加其產量,可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