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禮文,史萬光,張世興
(武威市涼州區林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武威 733000)
近年來,武威市涼州區海拔1 600 m左右冷涼區域日光溫室大棚葡萄栽培發展迅速,但葡萄在苗木栽后,未能充分利用大棚資源,導致成本高,收益低。通過近幾年的試驗,在日光溫室內成功的總結出了夏黑葡萄促早栽培[2]和甘藍的間作高效的栽植模式,一方面能夠增加葡萄結果前的經濟收入,另一方面能夠高效利用日光溫室的土地和空間,充分的利用了大棚資源,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
夏黑葡萄是一個優良品種,具有抗病、豐產、早熟、耐貯藏、口感好等特點,從萌芽到果實成熟100~110天,是適宜日光溫室內促早栽培的早熟品種,促早栽培升溫時的溫度為15~20℃,展葉后適宜生長溫度為20~28℃。甘藍植株矮小、耐陰、生育期短,需遮蔭的濕潤環境,15~25℃適宜生長,在20~25℃適宜外葉生長,結球以15~20℃為最適宜,從定植到收獲約80天。夏黑促早栽培升溫時定植甘藍后兩者的生長環境基本一致,甘藍結球期以15~20℃為最適宜,此時葡萄枝葉茂盛正好起到遮蔭的作用,近地面溫度正好15~20℃;在葡萄葉幕形成果粒膨大前,即可采收上市,它與葡萄在土地、光照、溫度和濕度的利用上能達到互補,是比較理想的間作物。
葡萄栽植的寬行距為甘藍栽植提供了空間場所,且甘藍的生長周期對葡萄的生長基本上無不良影響,又能增加日光溫室的土地和空間利用率,增大復種指數,充分利用地力,提高了產出效能。
葡萄行間套種甘藍,不僅可以提高日光溫室內土地和空間利用率,又可以覆蓋地面,減少雜草叢生,還可以保持土壤濕度,有利于葡萄的生長以及病害的發生。
葡萄大棚間作甘藍成熟采收早,正逢春季市場鮮菜稀缺的時段,有利于滿足消費者供應需求緊張的局面,有一定的市場價位優勢,收益可觀。每座日光溫室葡萄大棚間作甘藍產量約2 000 kg,2元/kg,收入達4 000元。
日光溫室內采用東西行向栽植,在棚最中間按東西方向開溝(溝寬1.2 m、溝深0.8 m)裝肥改良土壤后栽植一行,株距2.2~2.5 m為宜。
選用高光照“T”型架,架高1.8 m,此架型采光好,架面高病蟲害輕,操作簡單便于管理,有利于機械化作業,適合省力化栽培。
在11月15日開始升溫,升溫前2~3天,用15倍液單氰胺涂抹冬芽進行破眠處理,注意最頂端2~3芽不涂抹[2]。破眠處理后結合萌芽水灌水一次,開始揭棉被簾子升溫催芽。適宜溫度15~20℃左右,白天最高不超過28℃,夜間最低8℃,緩慢升溫,并逐步提高夜間溫度,棚內空氣濕度保持80%~90%。
白天室溫保持15~25℃,夜間8~10℃,空氣濕度保持60%左右。同時加強管理,做好抹芽、疏枝、引縛新梢、摘心等,當新梢長到3~4片葉時,每個結果枝只留1個花序。
花果期白天室溫保持20~28℃,夜間10~12℃,空氣濕度保持50%左右。
拉長花序:在見花前7~10天平均穗長達12 cm進行花序拉長,采用奇寶進行拉穗處理,每袋奇寶兌水40 kg,再加40 mL洗潔精,然后進行蘸穗處理(需分步溶解:先將1 g奇寶使用1 kg水溶解,再稀釋至40 kg,加入40 mL洗潔精等助劑),溶解混勻后均勻浸蘸花序一次[4]。
整花序:在花前2~3天進行整花序和摘心,保留花序尖端部分,其余分枝全部去除,僅保留穗尖8~10 cm,結果枝花序上留4片葉摘心。
保果:于見花后4~8天(盛花期至謝花后3天內),用農碩牌“赤霉酸”,1袋(5 mL)兌水15 kg,進行花序蘸穗處理[2][4]。
定穗、整穗、疏果:果粒大小分明時(約在見花后22天)開始疏果,疏除小粒果、過密的果,每穗留90~100粒。
膨果:見花后第22~24天,農碩牌“赤霉酸”1大袋(10 mL)對水15 kg均勻浸蘸果穗1次[3][4]。
澆水一般結合施肥進行,重點澆好萌芽水、花前水、膨果水、著色水。萌芽水每棚追肥尿素5 kg、磷酸二銨10 kg;花前水每棚追肥高氮復合肥15 kg,并噴施0.3%的葉面硼肥;膨果水配合追肥平衡性復合肥10 kg、硫酸鉀5 kg,促進果實膨大生長;著色水配合追肥高鉀復合肥10 kg,結合噴施殺菌進行0.3%的磷酸二氫鉀葉面肥,促進著色。采收后結合灌水追施平衡性復合肥10 kg,恢復樹勢,促進葉片同化作用及枝蔓成熟,加速樹體營養積累及根的生長。其中萌芽水和膨果水漫灌一次大水,其余水均為滴管灌水。
大棚高光照“T”型架葡萄病蟲害一般較少,萌芽前噴一遍3~5°Be石硫合劑,防治各種病害。開花前1~5天用“氟硅唑+嘧霉胺”重點預防葡萄黑痘病、灰霉病。生長季用科博、波爾多液等殺菌劑每半個月交替噴灑進行防控。
果粒由紫紅色轉化為紫黑色,并且在果粒上覆蓋一層厚厚的果粉時采收品質最佳[4]。
選用抗病性強、豐產性好、耐裂球的中早熟品種中甘20號,定植到收獲約70~80天,單球重2.5~3 kg,在大棚內間作灌兩次水即可成熟采收。
根據夏黑葡萄升溫前灌水時間確定育苗時間,一般在10月10日左右播種育苗,苗齡35天左右。
葡萄架下空閑地帶施肥深翻細耙平整后,在葡萄灌萌芽水前1天定植,行距40 cm、株距35 cm,定植后結合葡萄萌芽水一并灌水。定植后10~15天為緩苗期,白天溫度15~20℃,夜間溫度8~12℃,濕度控制在80%。溫濕度與葡萄升溫溫濕度基本一致。
蓮座期為結球和葉球生長打好基礎,每棚隨水追施磷酸二銨8~10 kg。白天氣溫維持在20~25℃,夜間8~12℃,促進光合產物積累,使其早日進入結球期。
甘藍結球期,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
甘藍的病害少,主要是蚜蟲和菜青蟲。蚜蟲可利用黃板誘蚜,藥劑防治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菜青蟲可噴蘇云金桿菌500~1 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噴霧防治[5]。
為提前上市和避免甘藍開裂,在甘藍結球八九成緊時即可選擇采收。
在西北高海拔冷涼區推廣日光溫室夏黑葡萄高光照“T”型促早栽培間作甘藍栽植模式,對葡萄生長影響幾乎不大,不但充分高效的利用了日光溫室的土地和空間,而且上市早、價格高,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可以實現雙贏,增收效果顯著,對于提高農民收入脫貧致富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