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燕學
(荔波縣自然資源局,貴州 黔南 558400)
早在2015年,我國就全面完成了對煤炭,鐵、金等多種金屬礦物質的評價工作。通過開展全國范圍內的潛力評價分析。發現我國的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將礦產資源與我國經濟的發展進行聯系分析,發現我國高速的發展速度與礦產資源兩者之間存在緊密的關聯。礦產資源作為我國非常重要的國有控制資源之一,對于提升我國工業化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1]。雖然我國的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但是仍然需要采取有效的勘查措施以及做到合理開發,從而服務于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其中特別是我國在針對地質礦產資源勘查方面存在的問題,直接影響到后續相關工作的正常開展提示,必須關注或針對礦產地質礦產資源的勘查,通過找準地質礦產資源勘查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加以解決,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礦產資源屬于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其主要可分為能源類、水氣類、金屬類以及非金屬類4種,在地表淺層的數量比較少,主要是在深層。我國固體礦產資源蘊藏量巨大,以金屬類居多[2]。且黨的六中全會中明確指出,需要加強建設節約型社會,加強重要礦產資源的地質勘查工作,積極加強礦產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管理。
受到來自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其整個全世界范圍內的礦產勘查市場整體行情不佳,雖然我國國內對大宗礦產品的生產需求有了明顯性減少,但是我國工業化進程的發展以及城鎮化程度的加深,從整體上而言國內對礦產自由的需求仍然處于較高水平。有數據顯示相比2019年我國地質勘察方面的投資金額要比2018年上漲超過20%。
利用各種先進技術,使得我國地質礦產資源勘查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成績。通過利用航空物探發現航空物探,經勘探具有工業價值并求得儲量的大中型礦床近200處,小型礦床350余處。航空物探在全國鐵礦找礦中發揮了極其重要作用。迄今根據航磁異常在全國發現15處以上大型礦床,如:本溪橋頭鐵礦、泥河鐵礦等大型超大型鐵、銅多金屬礦床。見圖1。2007年新疆西天山地區新發現航磁異常456處,隨后經過地面地球物理勘探和鉆探工作,新發現了一系列鐵礦,經初步估算該地區鐵礦資源量超過20億噸。見圖2。2008年新疆西昆侖地區新發現航磁異常362處,隨后經過地面地球物理勘探和鉆探工作,新發現了一系列鐵礦,經初步估算該地區鐵礦資源量超過50億噸。2009年航磁勘查在阿爾金中段地區發現航磁異常347處,隨后經過地面地球物理勘探和鉆探工作,新發現了一系列鐵礦,經初步估算該地區鐵礦資源量超過14億噸。

圖1 全國礦床分布

圖2 374號異常特征及地面檢查結果
面對快速發展的地勘市場,部分地勘單位仍然采用原有的管理模式,導致這種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有的地勘工作的實際開展。多數單位注重生產效益,并沒有把科研和人才培養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落實,導致地質勘查隊伍形成了急功近利的片面追求效益,為了追求時間上的效益而忽略了勘查過程中研究材料的收集與人才隊伍的培養。地勘單位從原來的公益性勘查轉變為現在的市場化經營,自負盈虧,導致地勘單位為了在市場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而不斷追求效益最大化,科研項目因其利潤微薄,資金使用受限,不足以滿足科研人員的待遇需求,導致在課題的立項上的動力不足,正是因為這種原因導致科研項目存在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相符的情況,而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地勘單位獲得預計經濟效益的可能,甚至已經影響到我國整個地勘領域的良好發展,不利于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良好氛圍。
由于針對地質礦產資源的勘查工作,需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且相關工作的開展耗時時間長難度大,更加需要大量的資金技術以及專業人員的支持。然而在具體的勘查過程中,由于勘查工作方面的資金項目有限,但又需要長期使用到各種勘查機器和工具,整個項目需要支出較大的維修和維護成本,參與礦產勘查開發的企業成分不一,具備長遠考慮、且具備強大抗風險企業不多,考慮到礦產資源勘查的高風險問題,多數企業在投入方面注重立桿見影的勘查效果,缺乏對礦床成因研究,風險勘探的能力不足,導致很多礦山在普查階段就因見礦效果不佳而中止,無法深入研究;另外在對地質礦產資源勘查勘查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各種不確定因素,包括安全風險[3]。另外還需要承擔可能勘查不到具有使用價值的礦產資源的情況,而這種情況出現將直接浪費大量已經投入的人力物力資源,進而引起資金人力資源的短缺。
我國的礦產資源一般都分布在高山地區,附著在地表生成,在前期進行勘查的過程中會出現必然會出現破壞植被以及其他相關生態資源的情況,而部分勘查人員在勘查開采之后殘留周圍的堆積廢棄物或者是對勘查工作后不做回填,導致出現采空區,不僅污染環境,也存在遺留安全隱患。部分勘查工具由于破壞土壤表層以及下層巖石導致破壞地質環境,出現水土流失的情況,部分殘留物質甚至還可能污染地下水資源,影響到原有的生態平衡。在我國對生態環境保護越來越嚴格要求的背景下,綠色勘查投入勢必會在今后的勘查過程中占用一部分勘查成本,進一步提高了勘查風險。
勘查部門以及相關工作人員要明確工作內容,另外更加需要嚴格按照國家最新頒布的相關規定進行勘查計劃的合理規劃和確定,從而保障后續相關工作的順利進行。在明確勘查區域地質構造特點收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以不破壞生態環境作為基礎進行礦產資源勘查。在勘查工作開始之前,通過在前期工作中規劃好勘查的時間,合理調配相關的勘查設備、儀器等等從而實現在最快最有效的時間段內,最大限度的節約成本,獲得滿意的勘查效果。考慮到在具體的勘查過程中可能出現各種突發事件,因此還需要做好相應的應急處理方案,通過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有效保證勘查工作順利進行的同時,避免出現安全問題。
隨著淺層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越來越少,社會經濟發展對礦產需要越來越大,現階段需要逐步加大對深部的隱伏礦產的勘查開發利用。通過綜合地質信息的預測,從而進一步提升勘查的水平。在這個過程中包括使引入航空、地震以及電法等勘查手段,從而進一步加強對深部礦產資源的勘查。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利用多種技術,其中地震勘查技術是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這種方式是通過利用物理方式采用人工震源通過產生地震波,在地面或井下接收和觀察地震波在地層中傳播的信息,從而查明地質構造地層等,實現尋找油氣田或其他勘探目的服務的勘探方法。這種勘查技術精度高,分辨率高,探測深度大、勘查效率高。各種先進的技術有效提升勘查工作的質量與水平,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能夠更加準確的提升勘查效益。
地質礦產資源的勘查工作中,需要配備高素質專業性強的工作人員,為保證勘查工作的順利進行,就要求要求勘查人員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可以考慮直接邀請具有豐富勘查工作經驗的相關專家作為培訓老師開展對相關工作人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術培訓,為我國礦產地質礦產資源勘查工作輸送更多的人才。另外相關部門還可以在國家頒布的相關文件中積極尋求可靠的技術支持以及資金支持,從而保證整個地質礦產資資源勘查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國不同類型的礦產資源在不同的區域有著明顯性的分布特征,因為在對不同類型的礦產資源進行勘查的過程中,需使用到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以及相關儀器設備也存在不同,因此在開展培訓時需要注意,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在開展過程中所需要應用到的各種技術以及先進設備,進行針對性的人員培訓,確保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夠提得到提高。
考慮到地質礦產資源其種類豐富,為避免出現資源開展利用不夠充分的問題,通過建立一個完整且有效的礦產資源開采系統,非常必要。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在資源開采勘查的過程中相關的管理權利、責任,各個崗位工作人員做好本職工作。例如,為實現對礦產資源充分全面的利用,就需要借助先進技術的支持,也正是因為認識到這一點,我國越來越重視建立相應的礦產資源開采系統,從而有效支撐我國地質礦產資源勘查工作的開采以及相關其他工作的應用。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需要明確其中的管理權利與責任,各個崗位工作人員做好本職工作,另外還需要有先進技術的加持,確保能夠有效推進地質礦產資源勘查工作的高質量、平衡性發展。以我國在地質礦產資源勘查方面研究出來的各種先進技術為例,正是因為有著相關方面的技術和系統裝備的需要,加上我國深度的礦產資源勘查工作要求,從而借助各種高靈敏度的儀器設備開發出來的相關探測技術系統,為我國礦地質礦產資源勘察工作從淺部逐漸轉向深部提供了極大程度的技術支持。另外我國也越來越重視地質礦產資源工作在這種重視程度之下為地質礦產資源勘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以及條件,包括積極鼓勵與支持各種勘察技術研發平臺的建立以及加強人才的培養,正是因為政府的重視使得我國的地質礦產資源勘查工作有了十分顯著的進步。特別是其中的部分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也正是因為國家對這方面的重視并且不斷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而研發出來的各種先進技術以及各種裝備極大程度的減少了我國對國外儀器設備的依賴程度。
從整體上看,目前我國地質礦產資源的勘查工作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是其中仍然存在各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我國地質礦產資源的勘查及后續工作的開展,通過開展針對性手段進行優化與解決實現我國這個方面的長遠發展。其中特別是先進技術的應用,極大程度的提高了地質礦產資源勘查的效率與質量,借助先進技術手段實現更加高效的勘查工作開展,已經成為目前趨勢,在未來,高精尖技術在其中的應用必然會發揮出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