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誠彬,張愷曳
(江西省地質局贛西地質調查大隊,江西 南昌 330000)
地質勘察實際上是一項相對較為系統、煩瑣、復雜的檢測工作,勘察的過程也是十分漫長的,涉及很多的勘探檢測領域,工作人員不僅僅要對水文、地域、環境、地質以及地貌等進行詳細具體的探測和記錄,保證相關的勘察工作可以順利地完成,為后續的勘察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勘察工作的具體與否也直接關系到工程最終的施工質量。所以,在進行施工之前,需要對所選區域的地形以及相關環境作出科學地勘探。一般情況下,巖土的勘察工作大多都是在野外進行的,所以,勘察點的確定對于最終的勘察結果也會產生極為嚴重的影響。因此,在勘察作業之前,可以先對相關區域的外部環境以及地質特征進行分析記錄,充分了解施工區域的外貌,并且依據對應的地形地質要求,以及實際記錄的數據信息,對實際的勘察點設定,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相鄰勘察點獲取的勘察差異[1]。
在復雜的地形地質條件下,勘察的結果還會受到水源的影響,通常巖土工程得到開發都會選取臨近水源的位置,為了確保施工的穩定性。在勘察的過程中,需要對所選擇區域的水資源情況以及水位進行具體地測量,并且利用專業的測量儀器進行測量,以此來保證數據信息的準確性,這樣也極大地避免了在復雜地形地質條件下,巖土工程勘察工作由于水位測量不準確而產生的誤差問題。另外,巖土勘察工作前后的目標須一致,部分工程在勘察的過程中,初始目標與后期勘察的內容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主要是因為影響因素過多,并且未形成統一的流程,最終形成勘察結果混論的狀況。因此,對復雜地形地質下的巖土工程勘察進行分析,通過科學的方式進一步提升我國整體的勘察水平。
現狀分析最近幾年,我國的工程技術逐漸成熟,隨之工程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之下,工程實際的勘察狀況也有所影響。首先是對水文狀況和地下狀況的勘察。一般情況下,在進行勘察的過程中,都需要有效掌握工地附近的水文環境以及地質特征,依據相關的數據來判斷附近水源是否會對工程造成影響,便于為后續的施工提供一定的數據信息參考。但是由于水文的不穩定性和季節性,給相關的勘察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對于地下的勘察,存在部分工程未形成完整地勘察方案,最終導致對地下物質的判斷產生誤差,影響后續的施工進程。在勘察的過程中,數據的收集以及可行度的預測也是影響巖土工程勘察現狀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數據的獲取與分析相對較為簡單,但是確保其準確性就存在一定的難度了。一旦數據不準確,就會影響工程的可行性。造成施工受阻的現狀。
存在的問題分析:在勘察的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首先是對于勘察點深度與距離的不明確。每一個工程的勘察標準都是不同的,所以,對于相關的驗收標準也會存在一些差異。但是部分工程并沒有明確勘探實施點的具體距離,導致勘察工作進度受阻。地下水位測量工作不專業。一些工程在對于地下水的測量過程中,由于測量人員的不專業,使得最終的結果也不準確,留下較大的安全隱患。原位測試標準不統一,測試標準一般是勘察工作的核心,是對于最終勘察結果的檢驗,所以標準必須統一,然而存在部分工程的標準出現誤差,這也很容易導致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誤差的問題[2]。
室內模擬試驗主要是一種預測勘察安排,根據現場所獲取的數據信息,并結合三維模擬技術,縮小比例,建立對應的勘察施工模型。模擬現場的施工狀況,并且通過計算機分析,對可能存在或者發生的問題進行預測。但需要注意的是,預測的問題必須結合實際的情況,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可靠性。對于問題的分析也需要達到精細化的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盡量不要多問題共同分析,易出現誤差,影響最終的結果??梢岳脤嶒炇覍ο嚓P的物理勘察指標參數進行獲取,可以使巖土分析更加完整、準確具有一定的實際參考價值。另外,在室內模擬試驗的過程中,還需要對土質粒度、壓縮程度以及水質情況等進行分析,進一步完善勘察內容,為后續的工作奠定基礎[3]。
以室內模擬試驗創建的勘察模型為基礎,進行復雜地質巖芯鉆探。巖土工程的鉆探設備通常多為臺式,與泥漿護壁相結合,利用旋轉式的鉆進方法,對巖土的取芯進行鉆取。在這個過程中,對于相對應的采收率也需要設定,具體如下公式1所示:

公式1中:P表示采收率,β表示實際采收距離,d表示存在的誤差距離。通過以上計算,最終可以得出實際的采收率。將其作為巖芯鉆探的實際標準,當采收率在75%以上時,巖芯鉆探的程度也需要達到90%以上,并在不同的土層方位對相關數據進行記錄。隨后,在復雜地質結構條件下,以及要求繼續進行深層次的巖芯鉆探,并獲取極限的勘察范圍,具體如下圖1所示。

圖1 巖芯鉆探圖
根據圖1,可以了解到巖芯鉆探的過程。完成之后,可以對施工區域地質的實際情況作出分析,并且依據模型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提升勘察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使工程施工達到預期的水平。
測繪工作實際上是復雜地質勘察工程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這部分主要是對勘察過程中出現的大量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的。由于地勘工作可以十分準確地對周圍的環境信息進行獲取捕捉,進而得到精準的測量結果。不僅如此,測繪工作還可以與工程區域相關的地質構造、地形地貌、地質等狀況作出有效地連接,實現全面、具體、嚴謹地勘察分析,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地形地質,所設立的測繪方案均有不同,這要是根據實際的模擬效果以及巖芯鉆探數據信息的情況來確定,并且在復雜地形地質條件下,影響因素也較多,對于最終勘察的結果產生極為嚴重的影響。除此之外,在進行測繪時,還需要提前確定實際的測繪目標和范圍,使用合理的手段以及設備,達到預期的目的,另外,測繪技術人員同時還要及時對巖土外部的侵蝕風化情況進行鑒定,將相關數據添加在測繪資料之中,使最終的工程地質測繪方案更具可操作性。
在完成復雜地形地質的測繪之后,接下來,可以利用原位測試最終完成巖土工程的勘察工作。經過上述三部分的初始勘察,已經獲取到了大量的基礎性數據信息,利用相關數據,進行原位測試。首先,需要計算工程勘察的原位范圍,如下公式2所示。

公式2中:H 表示原位范勘察范圍,α表示測繪程度,R表示觸探系數,δ表示實測誤差,通過以上計算,最終可以得出實際的原位范勘察范圍。在這個范圍之內,利用原位觸探法對巖土壓力進行測定,具體測定步驟如下圖2所示。

圖2 原位觸探測試步驟圖
根據圖2,可以了解到相關的測試步驟。完成之后,將測量區域的風化基層巖體指標數據以及問題進行匯總,在獲取最終勘察時,將這些因素一同進行考慮,一定程度上也確保了數據結果的準確性,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提升了勘察工作的組織效率,進一步完善勘察結構。
綜上所述,便是對復雜地形地質條件下的巖土工程勘察分析。巖土勘察對于工程后期的施工會產生極大的影響,不僅可以減少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誤差,同時也打破了傳統勘察技術的局限性,降低巖土工程施工所存在的安全隱患,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進一步優化完善整體的勘查結構,并在原本的勘察體系上進行改進,確保在復雜的地形地質條件下,也可以精準完整地完成工程的勘察工作,有效提升了最終勘察結果的準確性,確保巖土工程項目建設的質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