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喜崇彬
物流園區作為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節點,其建設和發展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視。在物流行業全面向智慧化方向發展的進程中,物流園區的智慧化建設也加快了發展步伐,相關的建設發展嘗試日益增多。
物流園區通常是指在物流作業集中的地區,在幾種運輸方式銜接地,將多種物流設施和不同類型的物流企業在空間上集中布局的場所,也是一個有一定規模的和具有多種服務功能的物流企業的集結點。智慧化的物流園區自然意味著在運營和管理等多個方面廣泛應用先進、前沿的智慧化技術的物流園區,智慧物流園應具備感知、分析、決策、執行和學習的能力。當前,智慧物流園的技術應用主要集中在園區的運營和管理方面。
物流園區既包括第三方物流園區,也包括企業自建自管的物流配送中心所在的園區。不管是哪種物流園區,都是人、車、貨大量匯集的場所,因此當前物流園區管理的痛點集中在人、車、貨、場管理,包括園區安全、設施設備完好和使用效率、車輛進出控制和識別、收貨和送貨的時間控制、人員管理和績效分析等。物流園區運行和管理涉及的智慧化技術包括人臉識別、人員定位和追蹤、視頻監控、車輛識別、引導定位、月臺車位管理、倉儲作業、貨物損壞追蹤、物流容器追蹤、設備定位、能源管理等技術,以達到減少車輛無效等待,實現現場作業可視可控、運營資源最佳匹配等效果。
如最初在傳統物流園區車輛出入園區和進行月臺的調度,使用紙條等傳統手段傳遞信息。后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很多物流園區采用PDA打卡,或電子圍欄等等技術,這使得車輛在物流園區流程運轉的效率大幅提高。如今,最新的視覺識別技術運用到物流園區的車輛管理中,速度更快,應用更便捷,打卡準確率甚至可以接近百分之百,極大地提升了物流園區內部的運營和管理效率。而全新視覺識別技術的應用,不僅改善了車輛進出物流園區一個環節的效率,甚至可以全程監控車輛在園區內的行駛狀況,實現了車輛園區內透明可視化的管理,使得運輸車輛進入園區后,可以快速找到月臺,還可以監控和測算裝卸效率,為進一步改善和提升效率提供數據支撐和依據。

在物流行業全面向智慧化方向發展的進程中,物流園區的智慧化建設也加快了發展步伐
物流園區的管理很復雜,涉及方方面面,往往需要多種管理系統或平臺集成使用,比如基礎設施平臺,管理范圍包括水、電、氣、暖的正常運行,涉及機房、鍋爐房、管道、線路、上下水、消防、照明、通訊(有線無線)、房產、辦公樓、攤鋪等。此外還有物聯網網絡平臺、公共信息平臺、運輸配送平臺等,只有各個平臺協同運行,才能保證智慧化的實現。因此,物流園區的智慧化是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需求與技術形成匹配,業務與管理形成匹配,數據與標準形成匹配。要做好這項工程,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目標一致才能完成。
有專家在多年前就提出過相關模型,認為下一代智慧化物流平臺需要六個子平臺予以支撐,包括信息咨詢平臺、交易平臺、金融平臺、物流平臺、客戶管理平臺、安全保障平臺。
信息平臺是各種相關信息交流和咨詢的平臺。發布商情報告、形勢分析、行情分析、指數走勢、價格、供給、需求、政策等信息,為交易雙方提供商品和服務的信息,以及企業征信服務。
交易平臺包括商品交易、物流服務交易、電子證據保全、資格審查、線上審核、保證金監管、即時查詢、定時通知、預警等。
金融平臺包括支付結算、集合采購、應收應付融資、存貨融資、融資租賃、保險、擔保。
物流平臺包括物流園區的業務系統,含調度協調、倉儲服務、運輸服務、單證管理包括電子訂單、電子合同和憑證、電子質保單、存貨單或倉單、碼單、提貨單、電子發票、稅票、交易單、運單等。還包括即時路況查詢、救援、交割、監管、加工、包裝、配送、增值服務。

某快遞公司的智慧物流園
客戶管理平臺,包括會員管理、用戶資料、電子認證識別、誠信和信用評估、老客戶識別、短信通知、無線傳輸、視頻會議、協作辦公、投訴管理、多式聯運、可視系統等。
安全保障平臺包括基礎設施管理、安全管理、秩序管理、公共事務管理、系統容災管理、中間件、接口管理(信息收集服務端接口、客戶端接口、遠程監管、在途物監管、網銀支付查詢接口、第三方資金監管查詢接口)、CA安全認證、聯運各方接口、門戶網站管理、資源協同、服務器托管等。此外,還應具備海量數據存儲、查找、分析、清理和決策支持功能。
建設這樣一個園區智慧化系統絕非一日之功。從架構上看,它必須有高度的包容性,能夠容納不同時期、不同技術路線、不同開發商建設的系統模塊。從發展看,它必須有適應新情況新技術的可迭代性,不斷優化是智慧系統的特性。從基礎看,它必須有堅實的業務基礎,即物流園區的業務是真實的,數據是準確的。到目前為止,相關系統和管理模式還在不斷完善,比如車貨匹配系統、追蹤查詢系統、自動倉儲系統、自動搬運系統、信用評估系統、糾錯預警系統都在快速迭代之中。隨著這些子系統不斷迭代升級并融合發展,物流園區最終一定能達到智慧化的水平。
如果聚焦到物流作業層面,物流園區的智慧化是在作業機械化、自動化之上的技術升級和發展,包括自動化搬運、存儲、補貨、包裝、貼標、裝卸等作業。
首先,智慧化技術使得倉儲作業進一步自動化和無人化,降低了對人工作業的依賴,降低了物流倉儲作業的成本。如無人搬運車、機器人堆碼、無人叉車、自動分類分揀系統等現代物流技術,都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
其次,物流智能獲取技術使物流從被動走向主動,實現物流過程中的主動獲取信息,主動監控運輸過程與貨物,主動分析物流信息,使物流從源頭開始被跟蹤與管理,實現信息流快于實物流。智能化是物流自動化、信息化的一種高層次應用,物流作業過程中大量的運籌和決策,如庫存水平的確定、運輸(搬運)路線的選擇,自動導向車的運行軌跡和作業控制,自動分揀機的運行、物流配送中心經營管理的決策支持等問題,都可以借助專家系統、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相關技術加以解決。
還有,智慧化技術使得物流自動化設備的操作精度水平進一步提升,很多設備操作作業更加精準,效率更高。如智慧化技術升級后的倉儲搬運小車可以實現更加復雜的運送,如直行、橫行、斜行、自轉、組合漂移等全方位移動。這種靈活的方式在實際應用中,有效解決了傳統設備在狹小空間內無法自由運轉的問題,為倉儲物流搬運環節大大節約時間和倉儲空間,提升作業效率。
普洛斯際鏈科技副總裁吳小杰曾談到:下一代智慧物流園區不僅僅是提供先進的物流基礎設施,還要為倉儲運營提供創新性的技術服務。如在消防方面。通過消防系統的數字化升級,可以把消防的數據同步給客戶。此外,系統還可以和氣象部門打通信息通道,每次氣象異常系統會主動觸發告訴所有園區提前做好準備。在抵押貨物監控方面,通過視頻技術升級進行貨物的跟蹤和抵押貨物的監控。利用攝像頭監控堆放的貨物,預估貨物量,當貨低于系統設定的比例時,系統就會報警。還有通過AI技術主動發現物流作業中的隱患與風險,以防為主,提升安保工作效率。如上海某物流園區,通過實施智能化改造,節省了25%的安保人員,異常事件識別率提升到了99.5%。此外,隨著世界和國家對碳排放監管的日益嚴格和重視,綠色低碳管理服務也成為物流園區管理中的重要內容。最新的智慧化物流園區管理和服務系統應該要集成碳減排與碳管理的專業咨詢服務,基于物聯網和區塊鏈的碳資產管理服務和一體化的綜合能源解決方案服務等。

智慧物流園區的管理體系圖
如今,數字化發展滲透到我國市場經濟的各個領域。我國的物流業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是市場經濟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其體系的建設和發展也已經積極擁抱了“數字化浪潮”,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行業和相關領域廣泛應用。
目前,我國已有很多大型科技企業積極進入物流建設領域。如華為在2019年2月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MWC(世界移動大會)上,正式發布智慧物流解決方案,融合大數據、IoT、人工智能、區塊鏈、GIS、BIM等新技術,圍繞“倉儲、運輸&配送、物流節點”三大物流環節,構建“智慧運輸”、“智能倉儲”、“智慧樞紐”三大場景化解決方案,實現物流E2E全鏈條數字化、智慧化,助力物流行業的企業持續降本增效。據報道,像順豐、DHL等物流企業,基于華為云構建高效的園區泊位管理、倉儲管理等智慧物流解決方案,調度效率提升30%,人工成本降低50%。在大的物流園區中,人、車、貨、場各方面的資源不計其數。通過數字化轉型和5G技術,物流園區的運營效率能夠不斷提升。如果利用5G、AIoT、大數據等技術,能夠進一步優化各種資源的數字化管理、信息可視、智能調動,也就意味著物流園區運營企業能夠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和資源配置,實現規模化效益,整體經營水平提質增效。物流園區的運營還涉及企業之間的交易和支付等。如果物流園區的系統管理從物流運作延伸至業務交易,為物流園平臺上的物流企業提供更長鏈條的數字化服務,將進一步提升物流園區服務的能力和效率,促進產業的進一步升級發展。
總的來說,新一代的智慧物流園區一定是綠色、智慧、品質、高效、開放的物流運作和管理平臺。這里面的智慧不僅僅指的是園區內相關設備的智慧化,還應該包括園區管理的智慧化,園區運營的智慧化。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通過對物流園區各個系統進行分析,不斷技術升級,不斷匹配融合,一定能夠找到智慧物流園區建設和運營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