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瑤 王 晨 張緒良
青島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山東青島 266071
近年來,研學旅行成為備受關注的新型教學方式[1],但至今尚未有一個統一的概念,很多學者使用“修學旅游”一詞。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鼓勵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寓教于游的課外實踐活動[2]。此后在國家政策和行政力量推動下,全國各地進行了研學旅行教學實踐探索,并取得了明顯成效。研學旅行對培養中小學生核心素養具有積極作用[3],是各種校本課程實施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有效教學方式,因其兼具“學”和“游”的雙重功能,研學旅游也逐漸成為旅游業發展的新形式,成為旅游研究的熱點。為把握研學旅行的研究趨勢,梳理當前重點的研究內容,本文采用知識梳理分析從中國知網檢索的相關文獻,總結當前研學旅行研究的現狀特征和研究熱點,并預測研究的未來發展趨勢,以期推進研學旅游研究。
利用中國知網(CNKI)期刊論文全文數據庫和碩士、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以“研學旅行”為主題進行精確檢索,時間選擇“不限—2021年”(檢索時間為2021年1月1日),共檢索到987條文獻,通過對文獻進行分析和整理,剔除掉報道、行業咨詢等無效文獻,最終選定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CSCD期刊論文135篇、碩士和博士學位論文196篇,共331篇論文作為研究材料。采用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技術對文獻發表時間和不同機構、作者發表文獻數量等方面分析,通過關鍵詞共現對當前研究熱點進行分析,總結國內研學旅行研究發展的現狀特征、研究熱點和前沿領域。
分析某一研究領域發表文獻數量的時間變化,能夠把握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發展過程和現狀特征。2014年國內出現了首篇發表在權威期刊的研學旅行文章,即白宏太在《人民教育》發表的一篇題為《到廣闊的世界中去學習》的研學旅行試點工作調查,通過對安徽、上海、蘇州、西安等試點地的調查,研究了研學旅行對學生、教師、教學工作的意義,總結各試點省、市的實踐經驗,試點工作中暴露出來的問題[4]。以“研學旅行”為主題的首篇學位論文發表于2017年,即東南大學邱悅的學位論文《江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學旅行產品開發研究》,論文以江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例,提出研學旅行與文化產業的結合方式,設計了具有針對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研學旅行產品。2014—2016年,權威期刊發表的研學旅行論文僅3篇,這表明研學旅行研究剛剛起步,2017—2020年,關于研學旅行的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數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2017年權威期刊發表的研學旅行論文數量最多達到35篇,碩士、博士學位論文雖然出現較晚,但碩士、博士學位論文的數量除2017年少于期刊論文外,2018—2020年都多于期刊論文,2019年碩士、博士學位論文達到頂峰,為84篇(見圖1)。
圖1 2014—2020年關于研學旅行的期刊論文、碩博士學位論文數量
通過統計作者的發文量,可以分析出長期從事研學旅行的專家學者。殷世東在核心期刊發文量最多(4篇),譚諍、王曉燕和鐘林鳳發表3篇論文,丁運超、馬波、盧立濤、郭鵬、王潤、張增田、林德榮、劉俊、范勝武、鄒大龍等10位作者發表2篇論文,其余作者均發表1篇論文。可見,雖然國內研究研學旅行的學者較多,但能持續進行研究的學者較少。
通過統計135篇核心期刊論文的發文機構,有7個機構發表論文3篇或3篇以上,其中福建師范大學發表論文最多(6篇),北京師范大學、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贛南師范大學各發表論文4篇,華東師范、石河子大學和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各發表論文3篇。通過對196篇學位論文進行統計,發文量最高的高校為山東師范大學(16篇),其次是河北師范大學(10篇),華中師范大學和福建師范大學分別有9篇和8篇,西北師范大學(5篇),其余學校發文量在5篇以下。這表明師范類高校碩士、博士研究生對研學旅行研究關注度較高,且東部地區高校對研學旅行研究的關注度遠高于中西部地區高校。
對文獻的關鍵詞進行貢獻分析,可以分析當前研學旅行領域的研究熱點,把握行業動態研究方向。通過對上述文獻進行數據處理后,生成關鍵詞頻次,共現頻次越高、中介中心性越高表明該關鍵詞是大家普遍關注的領域。2014—2020年,國內研學旅行關注度較高的有“研學旅行、地理實踐力、高中地理、核心素養、方案設計”等(見表1),這說明研學旅行一直是中小學教學研究的主要研究對象。
表1 研學旅行關鍵詞共現頻次
根據研學旅行關鍵詞分布時空圖譜,可以反映關鍵詞出現的初始年份以及該關鍵詞數出現頻次。2016年以前國內研學旅行處于起步階段,2016—2019年研究主要集中于初、高中地理教學、核心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培養,2019年由于前期研究的鋪墊和國家政策的支持,研究所涉及內容的廣度有所增加,“實踐育人、研學課程設計”等體現出研學旅行正在逐漸走向“課程化”,同時通過“課程開發、鄉村旅游”等熱點關鍵詞我們可以看相互,研學旅行的產業研究也在逐步興起和完善,研學旅游市場空前繁榮[5]。
我國研學旅行研究快速發展,研究的覆蓋面和深度正在不斷加強,大部分研究從宏觀的理論描述走向微觀的課程研學,各學科、各學段都在不同程度上開展研學旅行教學研究,如何將研學從地理學科向各學科推進,如何利用校外地理課程資源促進研學旅行[6],將研學旅行系統化、專業化是今后應該考慮的問題。除針對中小學課程的研究,還應該推進研學旅行與旅游研究結合,關注研學旅行對旅游業發展的價值[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