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駱如明
在數字經濟浪潮席卷全球的時代背景下,世界各國迎來一系列全新的管理挑戰。各國檔案事業發展都面臨著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尤其是在數字技術賦能的催化下,各國采取了不同策略來應對時代變革。譬如:加拿大國家圖書檔案館在檔案館和圖書館合并后,積極響應數字政府建設,主動參與到國家數字文化資源融合中;法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立法保護文化遺產的國家,法國國家檔案館借勢促成“加強國家權力部門關于文獻遺產措施的一致性”,發揮《遺產法典》對檔案文獻宣傳工作的支持效用;英國國家檔案館和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則堅定執行“數字連續性計劃”,將檔案工作納入信息治理的整體框架之中;新西蘭國家檔案館則完善檔案行政監管體系,實現靈活的監管工具和可持續的監管評估。可見,國外檔案工作有著新動態與新見解,也為我國檔案機構提供些許智慧。
檔案館融入數字文化資源整合,及時推出優質館藏資源,是搶占文化繁榮新高地的重要經驗。加拿大國家圖書檔案館(LAC)經過2004 年機構改革,不斷加強國家文化遺產建設,并在加拿大數字政府建設框架下開展工作。近年來,還加大對數字文化資源的整合力度,支撐著加拿大數字政府建設的資源流、信息流和數據流。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LAC 在線開展一系列疫情記憶活動,借助館藏為公眾提供應對集體危機的經驗方法,以緩解其焦慮情緒,鼓勵公眾發現新事物并作出自己的貢獻,為加拿大留存疫情期間的寶貴記憶。為此,我國檔案資源開發也按照地域、行業、民族特色進行專題組織,尤其是在數字檔案不斷激增的背景下,在遵循來源原則基礎上,結合檔案機構能力進行特色專題開發,正如近年來中華民族檔案、地方名人檔案、地域非遺傳承檔案的探索。
檔案館抓住數字轉型關鍵機遇,科學研制數字保存戰略,是維護檔案完整與安全的時代使命。美國國家檔案與文件署(NARA)自2017 年以來,先后制定了四份數字資源保存規劃或戰略,為國家數字檔案的技術模型、數據獲取和發布工具、元數據管理提供行動指南。特別是在2020 年6 月30 日發布了最新的《數字保存框架》,確定風險優先級矩陣,制定文件格式保存行動計劃,用最先進的方法獲取政府信息,做好檔案(文件)的數字保存,為美國保留更多數字資源。重點針對不同的數字資源設計和選擇不同的保存技術措施。這為我國制定數字資源保存政策規范,明確數字檔案資源保存環境提供了指導。針對不同的數字遷移、仿真、環境封裝和技術保存環境,要考慮資源和技術的匹配度,制定具有差異化的保存策略。
檔案機構加強監管法規制度建設,協同構建檔案監管框架,是提升檔案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監督檢查一直是檔案工作的短板,為此,新西蘭國家檔案館正在致力于開發和實施一個綜合監管體系。重點是提高政府部門信息和檔案管理能力以及實踐的有效性,使檔案信息的創建、維護與提供利用處于良好的狀態。新西蘭檔案館開展行政監管的主要目標是實現長期可持續的遵守,避免因疏忽損害公共檔案的完整性。2020 年6月20 日通過的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專門增加“監督檢查”這一章節,強化了對檔案行政監管的要求。其目標都是確保監管方法適合于日益數字化的環境,敦促實現更加公開透明的數字政府,保障公民權益得以實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外檔案工作新動向”系列組稿,從優化檔案數字資源、研制數字檔案資源戰略、提升檔案監管能力三方面,為我國檔案事業后機構改革時代提供經典案例和實踐經驗。無論是數字技術應用和政策戰略制定,還是檔案文獻遺產項目的最佳實踐,都能透過論文中的鮮活案例找到啟迪點。因此,關于如何找準檔案機構自身定位,如何應用新興科技賦能檔案業務流程,如何優化檔案治理觀念以驅動社會創新,都是各國檔案機構在數字轉型期的探索重點。特別注意的是,在學習和借鑒國外檔案工作的同時,也應該考察不同國家文化政策背景和技術發展的實際差異,秉承“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態度進行批判性、選擇性、適應性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