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兆彪
(儋州市蘭洋鎮政府農業服務中心,海南儋州 571722)
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形勢下,居民生活水平獲得不斷提升,荔枝作為人們日常餐桌上的常見水果,其市場需求量也持續增加,帶動了荔枝種植產業的發展。荔枝主要分為妃子笑荔枝、三月紅、白糖櫻等品種。其皮薄汁多、清甜脆口、氣味芬芳、肉厚核小、果皮鮮紅,其中含有各種維生素、鐵元素、脂肪以及蛋白質,擁有豐富的營養,受到人們的喜愛和歡迎。在我國海南地區,荔枝種植面積持續擴大,但是在種植生產中,病蟲害是影響經濟效益和荔枝品質的關鍵要素,以往的病蟲害防治主要以農藥為主,不僅不利于環境保護,還會對消費者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果農要認識到病蟲害綠色防治的重要性,采用無毒、綠色、環保的防治措施,推動行業的穩定以及可持續發展。
在開展荔枝種植中,煤煙病屬于最為常見的一種病害,其會對荔枝的果實、枝梢以及葉片進行侵害,在病害部分表面出現小霉斑,呈現褐色或者紅色,慢慢形成煤煙狀。該病會對荔枝的品質和產量造成巨大影響,如果沒有及時防控,會損害果農的經濟利益[1]。
炭疽病屬于一種常見病害,其主要侵害荔枝的果實、花穗以及葉片,在荔枝發病初期,病害部位出現小病斑,呈現黃褐色或者褐色,如果沒有及時治療,病害會快速向四周發展,葉背和葉面呈現深褐色。隨著病情的加劇,會導致大量荔枝患病,尤其在結果期發病,果實病患部位會出現黑色圓點,內部果肉腐爛且變質。
該病是荔枝種植中最為嚴重的病害,尤其在我國海南地區,該病害會影響50%的種植利益,甚至導致果農顆粒無收。果實和花穗是霜疫霉病的主要侵害部位,而隨著該病的蔓延,花卉和葉片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在陰雨天,病患部位還會長出霉狀物,如果在成熟期感染該病,會導致果實大量腐爛。
尺蠖具有繁殖速度快、分布范圍廣等特點,其屬于一種暴食性害蟲,主要以荔枝的花穗和嫩梢為食,如果尺蠖大量繁殖和蔓延,會導致荔枝樹葉大量減少,甚至出現禿枝的情況,降低荔枝產量和經濟效益。
介殼蟲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其一年繁殖一代,在每年的5月份左右開始孵化,完成孵化后的介殼蟲主要以荔枝的果實和葉子為食物,會導致荔枝減產。介殼蟲種類繁多,當前海南地區較為常見的種類包括矢尖蚧、康片蚧、紅圓蚧以及褐圓蚧,其在吞食荔枝葉片的時候,還會繁密一種有害液體,容易誘發荔枝患有煤煙病。
其屬于一種較為常見的田間害蟲,一年兩代,在每年的6月份完成生長,成蟲體背有虎皮色或者黑色絨毛斑塊,其主要生長在枝杈或者小枝條下放,在成蟲后啃食樹皮,甚至還會深入到木質中形成蛀道,該病容易誘發荔枝樹死亡。
小灰蝶在每年的5月份開始成熟,在成熟后荔枝果實進入到成熟期,其會對果實進行侵害,通過蛀孔的方式鉆入到果實中,通常情況下,一條小灰蝶幼蟲,會侵害12個荔枝果實,為果農造成巨大經濟損失[2]。
癭螨主要侵害荔枝的果實、枝條以及花穗等部位,其在侵害過程中,主要通過刺吸汁液方式,被侵害的部位會出現大小不一的斑點,呈現黃色,并且分泌一些物質導致侵害部位擴大,病害部位出現白色絨毛,后期呈現黃褐色或者黃色。如果果農沒有及時控制,容易導致大量葉片掉落。該蟲害主要發生在每年的春季,在出現病害后,要立即對病害部位進行清理、集中燒毀[3]。
該蟲害是危害荔枝品質和產量的主要蟲害,尤其在海南地區較為盛行,一年可生10代左右,世代重疊,如果集中爆發會嚴重危害種植效益。該蟲害在每年的4月份開始流行,在嫩葉、花穗以及樹干等部位,以嫩葉和早期果實為食,會導致幼果和嫩葉大量脫落,危害種植產量。同時,幼蟲在進入到果實內部后,容易誘發蟲糞果,雖然這種果實依然可以正常生長,但是對果實品質具有直接影響。
椿象是較為常見的一種蟲害,一年一代,具有群集性,成蟲在濃密樹冠處進行越冬。椿象在16℃以上開始活動,在每年的3月份進入交配期,產卵周期為2個月左右。幼蟲主要以花穗、嫩果和嫩葉為食,被椿象侵害過的部位生長緩慢,甚至還存在葉片和嫩果脫落情況,為果農帶來巨大經濟損失[4]。
在以往的荔枝種植中,果農主要使用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但是過多使用農藥不僅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還會降低果實品質,甚至對消費者的健康帶來負面影響。但是化肥農藥具有效果顯著、見效快以及應用范圍廣等優勢,隨著我國農藥產業的發展,更多無害無毒農藥已經研發并且應用于生產中,果農可根據具體情況合理使用生態農藥,進而起到防控作用。首先,在病蟲害較為流行或者集中爆發時期使用化肥農藥,選擇市面上低毒無害的農藥產品,堅持適度、科學的應用原則,不能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過量使用農藥;其次,在使用之前需要開展預測分析,掌握常見病蟲害的類型和發生規律,有針對性的使用農藥預防,把握病蟲害防控的主要時期,確保以最低的藥量實現最佳的防控效果;最后,堅持生態防治的基本原則,盡量使用生物農藥,嚴禁違規使用違禁藥物[5]。
物理防治屬于一種綠色環保病蟲害防治技術,其主要通過物理手段進行綜合防治,隨著我國荔枝種植產業的發展,物理防治技術也更加成熟,應用原理較多,當前在荔枝生產中較為常見的物理防治技術為黃板誘殺和太陽能燈誘殺兩種。第一,黃板誘殺,主要是利用害蟲對顏色的敏感性進行誘殺,板面涂抹一層黏蟲劑,可以將害蟲粘到板面,可防治的害蟲包括介殼蟲、蛀蟲以及小灰蝶等,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第二,太陽能燈誘殺,其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物理防治手段,主要是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完成誘殺活動,其以太陽能為動力能源能夠自動控制亮光程度,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太陽能等誘殺不僅可利用害蟲的趨光性,還能夠利用趨色性、趨波性等特征,撲殺的害蟲能夠用于家禽飼養[6]。
生物防治屬于一種新型的綠色防治手段,從應用原理角度分析,其主要是利用有效且廣泛的生物開展病蟲害防治,當前最為常見的三種生物防治手段:第一,天敵防治,每種害蟲都有相應的天敵,果農在種植園引入害蟲的天敵,利用天敵控制害蟲數量,可降低使用農藥的數量和頻次,同時也對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具有積極意義;第二,性誘劑防治,通過使用性誘劑干擾害蟲的交配,降低害蟲的數量,當前,性誘劑和太陽能燈誘殺配合使用具有顯著的效果;第三,生物制劑防治,主要是利用生物藥劑進行病蟲害防治,與以往的化學農藥相比較,其安全性更高、防控效果突出。
生態防治主要是優化荔枝栽培技術,起到防控病蟲害的作用,當前主要采用的生態防治技術包括:第一,間伐種植,通過控制種植密度起到防控病蟲害的作用,尤其對于種植密度大的荔枝園,通過間伐種植可以起到顯著的防治效果,保留生長趨勢好、品相好的荔枝枝葉,去除病枝和殘枝;第二,回縮處理,其主要應用于狀態良好、樹干不生長的植株,對生長一年以上的枝葉進行修剪,保留生長旺盛的主干,不僅可以起到病蟲害防控作用,還可以提升荔枝種植產量;第三,果園清理,對果園中的喬木、灌木、雜草、落葉、枯枝以及枝條進行清除,避免其與荔枝爭奪養分,在完成清除工作后,可噴灑一層生石灰,起到預防蟲害的作用。
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形勢下,居民生活質量獲得顯著改善,市場對水果的需求量持續增加。荔枝是一種市面上的常見水果,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口感順滑,受到人們的歡迎與喜愛,也帶動了荔枝種植行業的發展。基于海南地區的氣候優勢,為荔枝種植創設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但是在生產種植中,病蟲害屬于危害種植效益的關鍵因素,果農要提升重視程度,采取綠色的技術加強綜合防控,實現既定的種植效益,為我國人民提供高質量、健康的荔枝產品,推動行業的穩定以及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