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晶,唐 媛,毛浩然,趙賽男
(中國民航大學機場學院,天津 300300)
機場大多位于地勢坦蕩的平原,大面積的飛行區地面經過硬化改造,雨水難以下滲。近年來,機場內澇災害頻繁發生,而飛行區一旦遭遇積水,輕則航班大面積延誤取消,機場運行效率降低,重則對人身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機場的排水設施尚不完善,防澇壓力異常嚴峻,積水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為解決這一問題,“海綿機場”應運而生?!昂>d機場”旨在構建“源頭滯蓄減排+過程綠色控制管理+末端生態調蓄入滲”的全體系化綠色雨水管理系統,通過源頭削減、過程控制和末端調蓄,構建水生態、水環境、水安全、水資源四方面的海綿體系,最終達到有效降低外排徑流量、控制點源和面源污染效果。
路海鋒提出通過減小機場雨水外排徑流、設置場內蓄水池、在機場空側土面區和雨水調蓄設施內植草、在維修機坪區域設置油水分離設施、建筑物屋頂使用環保型材料等措施滿足場內排水需求,構建全場雨水系統;彭晶提出利用模擬雨量徑流和評估海綿機場的低影響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以下簡稱LID)設施的手段解決由于極端天氣導致的機場洪水問題;何曉海提出利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以下簡稱SWMM)與LID 設施相結合的方式解決強降雨地區機場進場公路及停車場積水問題;張海林提出通過源頭削減、過程控制和末端調蓄的排水體系構建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三方面的海綿體系,解決缺水地區機場的低影響開發問題;任圓通過機場的水敏感性和限制性因素兩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從徑流總量和污染控制、蓄水系統方案等方面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以構建海綿機場排水總體框架;湯鐘提出了具體的海綿機場建設量化目標,并進一步細化到不同的機場海綿單元,進而給出從3 個不同層面出發的海綿系統規劃方案。Amendolara研究了北卡羅來納州最大的航空站之一的伊麗莎白市航空站,該航空站有2條主要跑道10-28 和1-19,還有滑行道系統。10-28號跑道狀況良好,1-19號跑道嚴重損壞,需要維修。經過評估后,建議拆卸、重新設計和重建1-19跑道,使用約75% 的再生硅酸鹽水泥混凝土路面,升級滑行道系統,并改善雨水管理系統,以滿足當前和未來海岸警衛隊航空需要。最終的跑道設計包含厚度為8英寸的混合基層,上面覆蓋著厚度為12英寸的PCC厚板。利用SWMM 收集和疏導機場雨水徑流,優化排水系統,保護跑道的完整性,降低維護費用。
研究區處于東八區,位于華北平原東北部,地處渤海西岸,影響氣候因子包括暖溫帶、季風環流、氣溫變化、降水變化等,氣候類型屬于溫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征一般為冬冷夏熱,降水集中于7月下旬和8月上旬。機場飛行區于1942 年建成,初期機場主體為中間高、四周低的圓形場面配備2 條垂直交叉跑道,擴建后改為雙平行跑道系統,機場飛行區總體地勢有利于排水,建設時場面周邊設計深溝用于排澇。機場跑道由土質跑道改為瀝青混凝土跑道,由于混凝土道面不利于積水下滲,導致原有排水系統容易出現過載情況,研究區域概化如圖1所示。

圖1 研究區概化
SWMM 是由美國環境保護署開發的基于水動力學的降雨徑流模擬模型。該模型集成了降雨、徑流等多種模塊,將研究區域劃分為多個子匯水區(子匯水區又可分為透水面和不透水面),在每個匯水區內分別進行地表產流和匯流計算,地表徑流經坡面匯流匯集到管道或者河道進行匯流計算,疊加后演算到排水區出口的模型結構來反映雨洪形成的基本過程,實現對單場及連續降雨徑流和排水情況的動態模擬。
LID 是指通過分散的、小規模的源頭控制達到對暴雨所產生的徑流和污染的控制,使開發地區盡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環。目前機場飛行區與其他傳統機場均以“排”為主,通過排水口外排積水,阻礙了雨水的下滲與滯留,增大了飛行區積水和內澇風險,還會引起雨水徑流污染。為此,在保證安全運行的前提下,要在當前機場飛行區建設基礎上構建LID 雨水系統,將雨水的滲透、滯留與排水結合,改善機場飛行區水環境??紤]飛行區以跑道為主,無法進行透水鋪裝,LID 設施采用下凹式綠地、植草溝2種類型。
(1)下凹式綠地。下凹式綠地具有補充地下水、調節徑流和滯洪以及削減徑流污染物的作用。
(2)植草溝。植草溝能收集、輸送和排放徑流雨水,并具有一定雨水凈化作用,同時可用于銜接其他功能區雨水徑流排放系統,建設及維護費用較低,可設置于傳統排水明渠和雨水溝所在區域。
結合研究區基本條件,選用Horton 入滲模型來模擬研究區域的產流入滲過程,匯流模塊采用非線性水庫模型,對參數進行率定,選擇納什系數:

反復調整模型參數后,得到的率定參數和結果詳見表1。

表1 模型參數值
根據2016 年天津市雨水徑流量計算標準,第Ⅱ區暴雨強度計算公式為:

式中:q為設計暴雨強度[L∕(s·hm2)];t為降雨歷時(min);P為設計重現期(a)。
各不同重現期下雨型分配曲線如圖2 所示,重現期1 a,降雨總量52.93 mm;重現期5 a,降雨總量81.25 mm;重現期10 a,降雨總量93.49 mm。

圖2 不同重現期下雨型分配曲線
利用SWMM 軟件在不同重現期下,隨機選出3個子匯水區,分別對普通模式及LID 建設模式進行模擬,對得出的結果進行分析,得出類似結論,子匯水區S133如圖3所示。

圖3 S133所在位置
在選擇重現期分別為1、5、10 a的情況下運行模型,通過有無LID 設施得出數據進行對比以及不同重現期的數據對比,在相同降水量和總徑流入的情況下得出不同的下滲量、高峰徑流出以及徑流系數,詳見表2。

表2 S133模擬運行數據
通過創建S133 子匯水區時間與下滲量的時間序列圖,可明顯看出不同時間段下滲量的變化趨勢,不同重現期有無LID 設施時的下滲情況對比如圖4所示。

圖4 不同重現期有無LID設施下滲情況對比
重現期為1 a時,下滲量最大值由47.46 mm∕h變為34.08 mm∕h,下降了27.34%;重現期為5 a時,下滲量最大值由54.24 mm∕h 變為31.00 mm∕h,下降了42.84%;重現期為10 a時,下滲量最大值由51.93 mm∕h變為30.03 mm∕h,降低了42.17%。
對LID 設施開發模式與常規開發模式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較無LID 設施在重現期1、5、10 a時的總徑流出分別降低了1.72%、5.81%、6.67%,徑流系數分別降低了1.8%、5.8%、6.6%。LID 設施對總徑流出、高峰徑流出、徑流系數有明顯控制效果,且重現期越長削減效果越明顯,說明LID 可以提高機場飛行區防澇閾值,有效降低排水壓力,緩解機場飛行區積水和內澇問題。
在機場建設運營中,由于飛行區地面硬化改造等因素造成機場極易內澇,進而引發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了機場的運營效率和飛機安全。海綿機場的產生在解決機場內澇問題上發揮著關鍵作用。相較其他設施,LID設施具有通過分散的、小規模的源頭控制的特點,成為目前最適合海綿機場應用的設施,極大促進了海綿機場排水體系建設的適應性和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