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認為看書是主動學習,聽書則是被動接收信息。其實,視覺和聽覺在大腦中同樣以電信號的形式編碼,同樣需要進行深度加工。大腦并不會區分文字和語言誰“主動”,誰“被動”。
文字以光波的形式被人眼接收,再向大腦傳遞神經信號,最后到達大腦皮層負責處理文字的區域進行分析和理解。聲音信號由耳朵采集,到大腦后形成編碼,和視覺信號處理的過程差不多——大腦對這兩種信息都需要進行貯存、識別、記憶和理解。
事實上,聽書的過程非但不“被動”,反而比閱讀多出了一道工序——聲音的符號化。
漢字是表音兼表意的文字,當我們聽到某個陌生詞匯時,第一反應往往是去想字體構成,然后再從大腦中提取與之相關的圖像。如果需要記住這個詞,我們會努力記憶這些字,而不是聲音本身。因此,聽書對大腦的要求其實更高,也更有利于培養集中注意力的習慣。
(摘自《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