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霸道慣了,落馬董事長受審在法庭說“聽我的”;縣長公然推翻縣委常委會決議,為老板上項目“幫忙”;財務總監會上保留意見,國企老總連夜打電話謾罵他兩個多小時。梳理近期披露的“一把手”案例,不少人存在恃權自傲、獨斷專行的問題。
“別說了,聽我的!”一個縣屬國有企業的“掌門人”受審時,粗暴打斷控辯雙方的辯論,讓法官和旁聽庭審接受警示教育的黨員干部們震驚不已。這是11月26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披露的又一個“一霸手”的“霸氣”行徑。
梳理近期披露的“一把手”案例,其中不少人存在恃權自傲、獨斷專行的問題。
平時霸道慣了,落馬董事長受審在法庭說“聽我的”
受審時說出“霸氣”言論的黃楨富,是四川省青山縣一個國有企業的“掌門人”,級別不高,派頭甚大,是什么滋生出他的“霸氣”?
今年56歲的黃楨富,早年在廣旺礦務局寶輪院煤礦工作,1999年通過“公推公選”,由礦務局轉至青川縣,在多個鄉鎮領導崗位任職。
據紀委監委調查,黃楨富處心積慮地謀求個人升遷,為了所謂的“年齡優勢”,借助職務便利,托熟人將個人檔案借出后,相關信息是想改就改,想刪就刪,一番刪改后,他“瞬間”年輕了8歲。在他的“精心經營”下,2015年5月成為了四川唐家河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成為單位“一把手”后,黃楨富漸漸滋生“霸氣”。他的強勢不僅表現在對下屬強硬,對上級監督管理部門所提整改意見,也是能混就混、能推就推。2016年12月,按照縣委統一安排,縣委第一巡察組對四川唐家河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開展集中巡察,并于次年6月反饋巡察意見。因部分問題整改將調整公司賬務,造成公司虧損額上升,黃楨富對此一直沒落實整改要求,截至案發,仍有3個問題沒有整改。
今年5月,黃楨富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近日,黃楨富涉嫌貪污罪在青川縣法院受審時,霸氣地打斷控辯雙方的辯論,說:“別說了,聽我的,這個事情我認。審判長我堅決認罪認罰,沒有異議。”這番話讓現場接受警示教育的黨員干部們震驚不已,“平時霸道慣了,到了庭審現場也難以轉性”。
縣長公然推翻縣委常委會決議,為老板上項目“幫忙”
11月24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披露了四川省資陽市政府原副秘書長鄒明勇貪腐案細節,他是和家人抱團貪腐的“一霸手”,11年間斂財5431萬余元,其侄兒和妻舅都因受賄罪鋃鐺入獄。鄒明勇因受賄罪、濫用職權罪被判刑15年。
據披露,在安岳縣縣長任上,鄒明勇獨斷專行,公然推翻縣委常委會決議,不顧工作原則把不合規變成“合規”,當起了“一霸手”。
2011年,安岳縣某酒店負責人黃某某拜訪鄒明勇,用金錢“開道”,提出想擴大規模建設某溫泉旅游度假酒店,希望其幫忙給予優惠扶持政策。
為了實現對黃某某的承諾,鄒明勇不顧職能部門反對,公然違背縣委常委會審定該合同時形成的“競得項目所有用地后才能兌付優惠扶持資金”的決議,要求縣財政局提前兌付優惠扶持資金。經查,在此期間,鄒明勇多次收受黃某某所送財物共計792萬元。
據悉,安岳縣某溫泉旅游度假酒店至今未動工,卻已提前兌付財政優惠扶持資金,鄒明勇的這一行為造成國有資產的巨額損失。
財務總監提出保留意見,被老總電話謾罵兩小時
近日,北京市國資委黨委以視頻形式召開全系統警示教育大會,8000余名國資系統干部共同觀看以北京環衛集團原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農科為主角的警示教育片《遺失的初心》,以案為鑒、以案促改。
警示教育片披露,2014年,履新總經理職務沒多久的張農科,接受老鄉汪某的請托,打著系統提升城市固體廢物處理能力的名義,對江蘇隆亨紙業有限公司進行承債式收購。對于這一決定,集團班子內部產生了嚴重分歧。張農科在公司會議上提出:“我們要改革發展,誰阻礙改革發展就要跟誰作堅決斗爭。”而張農科眼中的“阻礙”和“斗爭”,就是誰敢反對他的意見,他就利用職權優勢對誰進行人身攻擊。集團財務總監在會上提出保留意見,張農科就連夜給財務總監打電話,威脅謾罵兩個多小時,直至凌晨才作罷。
為收購和運營隆亨公司,環衛集團承擔了7.3億元債務,后續融資加流動資金投入近10個億,可最終的效益卻不盡如人意。而驅使張農科如此費盡心思的動力,是汪某一次次送上的好處費,共計300萬元。
紀檢監察機關緊盯“關鍵少數”
決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話”、花錢“一支筆”、項目“一手抓……形形色色的霸道行權,與“一把手”權力觀扭曲、不愿自覺接受監督有直接關系。
今年3月,《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公開發布,引發輿論關注。這是黨內首個針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開展監督的專門文件。
紀檢監察機關貫徹《意見》,探索開展紀委負責人同下級黨委班子成員集體談話、紀委書記定期同下級“一把手”談話、述責述廉述評等工作,推動破解對“一把手”監督和同級監督難題。
一系列舉措,釋放出不斷強化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強烈信號。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顯示,今年1至9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處分省部級干部22人,廳局級干部2058人,縣處級干部1.7萬人。這組數據表明,紀檢監察機關緊盯“關鍵少數”開展監督檢查和審查調查,懲治腐敗更加精準有力,治理腐敗的效能不斷提升。
(《南方都市報》202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