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過渡時期,山東野戰軍第8師連續執行向敵偽出擊和保衛魯南的任務,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有著“陳毅袖筒里的小老虎”之美譽。蓋因每當戰斗關鍵時刻,陳毅把袖子一抖摟,8師這只“小老虎”就放出去了。
浙江舟山警備區軍史陳列館大廳中央的塑像兩邊,有一副對聯特別引人注目,上聯:頭等兵團。這是陳毅元帥在戰爭年代對這支英雄部隊的前身山東野戰軍第8師的評語。下聯:袖中老虎。這是“陳毅袖筒里的小老虎”的簡稱,是當年華東軍民對這支英雄勁旅的贊語。
陳毅把袖子一抖摟,這只“小老虎”就放出去了
陳毅對這支部隊的厚愛,得從當年的鐵道游擊隊說起。抗戰時期,在山東棗莊微山湖一帶出現了一支截列車、打洋行、毀橋梁,令日偽軍聞風喪膽的特殊抗日武裝——鐵道游擊隊。他們既與日偽軍展開殊死搏斗,又成功地護送過劉少奇、陳毅、羅榮桓、蕭華、葉飛等多位領導人順利通過敵占區。
陳毅曾與鐵道游擊隊大隊長劉金山和魯南軍區獨立支隊副政委楊廣立等徹夜交談,再三叮囑:“你們雖然處境艱難,但是只要正確執行了黨的政策,把根子扎到人民當中,敵人再兇也是攆不走你們的。要很好地堅持這個地區,保護好這條通往延安的交通線。到了延安,我一定告訴毛主席,津浦路上有你們這只‘小老虎’”。
擔負護送任務的“小老虎”,給陳毅留下深刻的印象。1945年8月,魯南軍區所轄的一、二、三軍分區主力,合編為山東野戰軍第8師。曾被毛澤東稱為“很有將才”的王麓水,任8師首任師長兼政委。
8師是華東野戰軍為數不多的含有115師老紅軍連隊的部隊,以善于攻堅聞名華東。編成之初,干部素質高、兵員基礎好、戰斗作風勇猛,裝備及實力很強,全師11000余人,是山東解放軍頭等主力師,曾連續執行向敵偽出擊和保衛魯南的任務,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表現非常突出,有著“陳毅袖筒里的小老虎”之美譽。蓋因每當戰斗關鍵的時刻,陳毅把袖子一抖摟,這只“小老虎”就放出去了。
解放戰爭時期,8師浴血奮戰,稱雄華東,先后參加了嶧縣、鄒縣、滕縣、泗縣、宿北、魯南、萊蕪、泰安、孟良崮、沙土集、洛陽、開封、濟南、淮海、渡江、解放浙東南沿海島嶼等戰役戰斗,多次擔任主攻任務,累計殲敵146000余人,為戰役的全勝發揮了重要作用。
喋血滕縣
1945年10月15日,津浦前線成立了由陳毅任司令員、黎玉任政委的指揮部,統一指揮津浦路阻擊戰。8師和兄弟部隊隨即在津浦鐵路臨城至徐州地區,與國民黨軍進行了一場場拼殺。
11月,魯南前線的津浦鐵路,已經大部分在我軍控制之下,只有中段的滕縣城和幾個火車站,還被國民黨軍占據著。滕縣城是國民黨軍隊由徐州沿津浦路北上搶奪勝利果實的中轉站。8師與兄弟部隊受命把魯南這些大小據點徹底“打掃干凈”。
12月12日夜,在兄弟部隊阻援的配合下,8師各團對滕縣發起攻擊。在王麓水指揮下,8師迅速拔除了敵外圍據點后,運用步兵、炮兵、爆破三結合的攻城戰法,僅用5分鐘就攻破了東門。經過一天兩夜的激戰,解放了滕縣城。
此戰,8師傷亡近400人,斃傷敵方1900余人,俘7000余人。滕縣攻堅戰打得漂亮,深得陳毅的贊許。不幸的是,王麓水遭敵炮襲擊壯烈犧牲。陳毅非常痛惜,稱:“麓水同志以善戰愛兵愛民見稱,故陣亡之日聞者莫不流涕,不愧模范黨員。”為紀念王麓水烈士,滕縣曾一度易名為麓水縣。
“頭等兵團”
1946年7月24日,陳毅向8師下達了主攻泗縣城的作戰命令。8師經過緊張的戰前動員和準備后,從臺兒莊冒著連日滂沱大雨,一路南下。經過6個夜晚的雨中急行軍,8師主力于8月7日晚趕到了泗縣城下。
泗縣是一座古城,城墻堅固,四門城樓碉堡林立,城墻外圍是寬壕溝,水深丈余。數日大雨,城里城外已是一片汪洋,唯北門城樓外石頭橋尚可通行。守敵為桂系1個師。當夜,8師發起攻城戰斗,部隊從北門兩處突破泗縣城,一夜巷戰,控制了大部分陣地。次日天亮后,守敵在飛機的轟炸和炮火掩護下,瘋狂反撲。城里與城外被敵炮火隔斷,我軍后續部隊進不去。已入城部隊與敵激戰中,手榴彈、子彈打光了,就和敵人拼刺刀。
陳毅聞訊后,馬上作出決定,停止攻擊,并命令華野9縱一部策應8師撤出戰斗。10日拂曉,為避免敵兩面夾攻,我軍全部撤離泗縣及其附近地區,泗縣戰役結束,這成為該師歷史上空前的失利戰斗。
泗縣失利,就像《陳毅傳》評論的“這是一個值得作戰指揮者深刻汲取的教訓”。10月4日,陳毅給8師領導人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以戰區最高領導人的身份主動承擔了責任,認為“8師始終是很好的頭等兵團,紀律為各軍之冠,南下北來,人民交口贊譽。希望繼續努力打幾個好仗,則定不辜負期望”。這封來信給8師以極大的鼓舞和教育,全師上下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努力提高戰術技術水平,為之后作戰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47年1月,8師與濱海警備旅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在隨后的泰安、許昌、洛陽、開封、濟南等攻城戰斗和淮海戰役中,這支英雄部隊屢建奇功。當時國民黨軍隊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千發炮彈打不動,不是三縱就是八縱。”
1949年2月,華野3縱改編為第三野戰軍第22軍。新中國成立后,22軍奉命駐守舟山群島,1958年整編為舟嵊要塞區。之后,部隊雖多次精簡整編,但“頭等兵團”的標準始終如一。
(《鐵軍》202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