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冰
【摘要】教育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基礎力量,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保障。自《普通中小學校督導評估工作指導綱要(修訂稿)》出臺和執行以來,對保障全國中小學的辦學水準與教學品質一直發揮著積極的影響。隨著國家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深入與發展,學校督導評估的基本理念和模式已經形成并成為全面貫徹的教育方針,是落實素質教育,推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迫切要求。文章中就怎樣進行校園督導評估的工作給出意見,從學生自主評價、督導評估的準備、現場監督評價、督導測評的報告和反饋、督導后的學生整改情況等從多個角度論述校園督導評價,并期望利用校園督導評價提升我國學校的辦學管理水平和教學品質,以促進新時期辦學質量提升。
【關鍵詞】督導評估;學校;素質教育;發展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教學監督與評價在教學管理體系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在促進學生進步與發展、保證學生實施教育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對學校進行監督和評價,以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在新時期的蓬勃發展,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建立學校自我評估的制度
學生自主評價機制不但對學生的發展有著保證和督促的功能,同時還有著方向性的意義,推動學生的發展,同時在發展過程中起著控制的功能。所以,在設立校園質量監督評價機制時,應當嚴格按照我國的教育方針、教育規范和教學規則,以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依據,貫徹公平、公正、開放的原則,以保證學校教師能夠得到全面的健康的發展。
1.健全自我評估的要求
自我評價是學校監督和評價的基礎。學校必須要設立一個自我評價機制,對于學校自我發展、教育教學水平、教師隊伍建設、學校領導結構和學校管理,以學校自身進行自我評價,評估學校管理的有效性,并形成一個自評報告。學校在進行自身評價時,應聽取教師、學校、教師家屬等各利益相關方對學校管理的意見和建議,使評價結論盡可能客觀、公正、全面。學校需要根據自己的評估結果做出有針對性的改進,自我評價的結果其重要意義在于是學校進行監督和評價的重要依據。
2.擬定自我評估的時間
自我評估是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最為有效的機制,能夠直接轉變為發掘自身潛能,促進地方教學工作管理水平,提高辦學管理水平的內部力量。自我評價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必須要建立自主評估的長效機制。學校要將學末自我評價列入到學校全年計劃中,在每個學年末,都要有計劃地進行自我評價,認真評估本校本學期的工作進展,并生成自我評價報表和自身改善規劃。要將形成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緊密結合在一起,以尋找差異,調動學校的內在活力,以實現學校完善工作、推動發展的目的。
3.制定自我評估指標體系
學校要根據《普通中小學校督導評估工作指導綱要(修訂稿)》,根據該校的教育教學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發展需要,建立適合該校實際狀況的自我評價指標體系,在學校發展、教育教學、教師隊伍、領導能力與管理水平和教育機動指標等各方面進行設定評價的要求。與此同時,要把學生發展放在首位,即將學生發展水平作為評價學校發展的關鍵一級指標,應當放在教育指標框架的第一地位,有助于提高學生管理人員和老師的教育目標意識及學生發展本位觀念。要在評估過程中,轉變以往片面地強調學生的學業成績而忽視學生德育,應當既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也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品德表現、藝術表達、行為習慣等各方面的發展。把自身評價和改進能力視為評價學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體系之一,要淡化“辦學條件”,強調資源使用與管理,將“辦學條件”轉換成“辦學資源的開發與使用”,要重視對各類辦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二、做好學校督導評估的準備
監察主管部門應當充分考慮學校督導評估的必要性,完善組織建構,密切協調學校與各相關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綜合各種評估結果,以降低督導評估工作對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影響。要為督導評估工作創造必要的工作條件與資金保證,以提高督導評估工作的順利開展。
1.科學組建督導評估小組
為更好地實施中小學校督導評估工作,進一步強化教育部門對中小學校督導評估工作的統一組織和領導,要合理設立學校督導評估工作組織,重視教育督學團隊建設。成員主要由地方政府專職督學和兼任督學構成,可以選擇部分社會責任感較強、理論水平高、經驗豐富的教育工作者,充實了督學團隊。本區域范圍內的教育行政部門管理者、教學研究人員、資深中小學園長以及老師等也可參與評價工作。測評組織的人員結構要科學合理,在工作經驗、學科背景、知識結構等各方面達到均衡。以增強督學的專業能力,并提高教育監督質量。
2.建立良好、有效的合作關系
督導室及評估組織要與被督導學校通過主動、友好的交流,形成良性的合作伙伴關系,為監督評估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一是督導組內部要做好交流。對調查表、調研題、測試題、座談問題等要科學合理地編排,尤其是要將各三級指標體系的主要組成因素加以劃分,并以此確定出各評價要素的權重分值。這才能確保評價組在各學校進行評價工作時把握好評分標準的統一性;二是督導組要與受評學校融為一體。邊評價邊督導,雙方根據存在的差異共同研討整改方向,尤其是對于某些無法確定的問題,評估組要與受評學校開展平等式的探討。在與評估方、受評方達到認知上的統一后再進行評估確定問題,并建立一個受評學校主動參與的良好氛圍。
3.確定現場評估時間
在不影響校園正常教學秩序的前提下,評估組和校方商議決定進行現場評價的日期。評價前要簽署教育監督評價書,內容主要涉及督導的依據、范圍、內容、方法、時限和對校方配合監督工作的具體規定和下發監督評價的指標。
4.收集與分析督導評估資料
自告知學校之日起,學校要按照評價小組所列出的目錄和評價指標體系的相應的欄目,做好內部自查報告和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存檔,并及時提交學校近年來的自身評價匯報、自我改進計劃、學期/學年工作規劃與總結、校園規章制度、學生管理制度、課程表等相關參考資料。評價小組要盡量減少對校方文字資源提供的需求,不額外加大對校方的壓力,如此做同時也確保評價的常態與真實性。評價小組通過綜合和分析相關資源,建立對校園發展情況的初步判斷,并明確現場評價的重點內容。
5.制定督導實施方案
評估工作負責人要及時與學校領導取得聯系,并協商好督導方法和時間表,以確保現場評估工作能夠高效、有序地進行。評估小組必須及時把消息通知校方、教師、家屬、社區等各方利益相關者并告知他們學校評估小組的聯系方式,以便于在督導評估的過程中收集到最實際的數據和信息。
三、規范現場督導評估工作
教學督導工作屬于整個教育系統工程中比較主要的一部分,也屬于符合學校現階段教學發展需要的一項新型教學管理監督手段,能協助學校有效貫徹國家的有關政策和規章制度,有效提升中小學校教學總體水平,并推動整體教育品質的提高。而現場督導評價的方法,更有助于監督評價工作組更加科學真實客觀地掌握該校學生思想發展、教育教學情況、教師隊伍建設、學校領導班子結構和學生管理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從而幫助該校進一步提高學校辦學管理水平。
1.匯報答辯
被評價方的校長需代表該校向評價工作組報告本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情況,不但要闡述本校的教育發展目標,自我評估和整改成果與進步,同時也客觀地剖析本校發展中面臨的不足點和需要關注的問題。報告要求內容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反映了本校的發展特色。匯報的時間限制一般不超過三十分鐘。在最終匯報后,參與評估督察會的其他人員便可針對這個匯報內容進行詢問,從而讓學校評估小組能夠更深入了解該校的實際狀況,而給予該校的監督與評估建議也就比較科學、客觀。
2.收集信息
督導評估專家根據組內分工,在不同的觀察地點收集數據。獲取具體信息的方式有很多,包括現場觀察、講座、問卷調查、走訪、講座、文本檢索等。評價者應根據評估重點和特點,靈活采取具體的信息獲取方法,通過與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等利益相關者代表的溝通互動,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并做好相關信息的記錄。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在信息收集中都要注意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為了提高學校評價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評估者應善于運用追問等研究方法獲得更深入的信息,使得不同來源的信息能夠形成了多維度、多方面的相互關聯。
四、明確督導評估反饋作用
學生督導評價并不僅僅是一種管理手段,而更應該關注于被評價主體的過程性發展,即具有對學校的幫助檢查、指導提高、促進發展的功能。評估反饋意見可以引導學生按照評價反饋有計劃地實施自身提升,形成自主診斷和完善的發展激勵機制,進一步提升學生德育品質。
1.現場評估反饋
現場評審工作完成時,評審組織可向學校提出簡短、清晰、具有建設性的口頭回復。一些需深入剖析的意見,也不能急于做出評價,待評審組認真研討后以書面報告的形式進行反映。
2.結果報告反饋
在實地評估完成后,教育評估工作組應及時總結和分析來自各種來源的第一手信息。必要時,教育評估工作小組通過適當的方式,與學校領導、中層學生干部、學校教師和其他學生利益相關方就需要進一步澄清的問題進行補充討論。在分析的過程中,要防止信息的衰減,充分利用信息的相互驗證,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教育評估組應召開專門會議,討論學校各方面的主要成績,以確保對學校的評估所取得的最大共識。要肯定學校的主要成績和經驗,特別是工作上肯定其創新精神,要全面研究影響學校和制約學校發展的關鍵問題,尤其要從一切為了學校發展的角度出發,從規范學校教育活動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等重要方面,全面分析學校工作成績。在此基礎上,為學校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提供診斷和指導建議。
3.評估報告撰寫
學校督導評估是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保障教育法律法規有效施行的重要手段。我們要以落實學校教育發展規劃為工作主線,以督導評估為基本途徑,發揮督導評估的管理、鑒定、導向和改進等功能,讓其始終體現出學校的價值追求,促進學校的特色發展。
評估小組的報告要基于所收集到的信息,對學生優點、劣勢以及亟需改善的地方等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報告中要注意在優勢與劣勢之間進行平衡,既要肯定被評估學校的努力與成果,又要闡明亟需改進的問題。要將對學校工作評估,特別是要求進行完善與發展的建議同校方展開全面的交流溝通,在互相尊重、目標統一的前提下尋求共鳴,在合理范圍內反映給校方。
五、落實督導評估后的學校改進
教育督導評估的意義不僅反映在學校發展的表象上,更主要滲透在學校發展的內涵上,真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
當被評估學校在收到督導評估報告之后,要根據報告中所指出的問題和有關建議,根據自身辦學實際,制定好自己的教育整改行動方案,完成后再編制好學校整治規劃,并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給督導室審核。督導室還可以委派督學對本校學生進行跟蹤回訪,以幫助和引導學校的完善和發展。對在監督評價中成績較差或評價后整改不力的學校,督導室還可開展復評或專項指導。
對學校素質教育實施情況的督導評估,是新時期落實素質教育必須完成的工作,也是必須落實好的大事。只有在各地十數年來對學校督導評估工作基礎上,認真領會素質教育政策精神,總結各地督導評估經驗,開展校園發展督導評估,能夠促進學校科學、客觀、平等、公正辦學,也能夠充分調動被評估學校的辦學積極性和自主性,推動學校對各類教育教學資源的最優整合,從而有助于學校建立發展的信念,確定發展的重點,優化發展的措施,推動學校進一步改革教育發展方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參考文獻:
[1]董奇.如何開展中小學校督導評估[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1).
[2]王曉妹.中小學校內涵發展督導評估體系[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1).
[3]陳玉琨.教育評價與測量[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
[4]敖淑紅.淺談普通中小學督導評估工作的實施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4.
[5]袁益民.教育的和諧發展呼喚和諧的學校評估—關于建立我國學校督導評估新機制的建議[J].中小學管理,2009.
[6]陳朝偉.學校發展性督導評估之我見[J].掌橋科研,2012.
[7]王軍.淺談教育督導在推進學校發展中的作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